2019-07-30 17:06:00来源:尚七网综合
都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也是。今天小编整理了关于小学生家风家训演讲稿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篇一:小学生家风家训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因而有无数优良传统传承至今。大到国家,小到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种风气。家风正了,一个家庭的思想品德也就正了,一个国家才能繁荣昌盛。家训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对个人修身、齐家起着重要作用。
小时候,一提到家风家训,在我的脑海里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后来经过和爷爷奶奶的一番讨论,我渐渐明白了家风家训是什么,也知道了我家的家风家训是什么。
听爷爷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是我们家的家训”。听着爷爷的话,让我想到了爷爷平时吃饭剩下的饭菜永远都不会倒掉,而是放到冰箱里隔天热热再吃。我就纳闷地问:“就这点东西还不倒掉,留着谁吃呀?”。爷爷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小孩子没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不知道挨饿的滋味。如果每天每个中国人省下这一点粮食,那么一年下来就可以攒下一亿人一年的口粮”。这下,我终于明白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意思——珍惜粮食。
奶奶常说,乐于助人是我们家的家风,常乐于助人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快乐。
记得有一次,我邻居家的阿姨出门走得急,不小心把家里的钥匙反琐到屋里了,很是着急,爸爸知道后不顾身材胖,愣是从窗户里爬进去取出了钥匙,给邻居家的阿姨解了燃眉之急,从此邻居家又是送水果又是送饺子。
在学校,我以爸爸为榜样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我的朋友越来越多,相处得很和睦。
家风家训是一个家庭的道德标准,是一个家庭的精神食粮,是不可缺少的。我的家风家训使我受用终生,让我们一代一代把家风家训发扬光大!
篇二:小学生家风家训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小时候,每次上学校之前,奶奶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发生矛盾,如果有人欺负你,就回来跟我说,我去找你们老师。”奶奶生怕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在奶奶的谆谆教诲之下,我基本上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
爷爷爱给我讲很多关于他当年所经历的事情,告诫我:“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能吃苦耐劳的。你要从小学会能吃苦,否则不能干成什么大事!”爷爷还教导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环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类拔萃。也许这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我想。
现在,我已经步入中专,成为一名中专生,早已养成了乐于助人、艰苦朴素等好习惯。仔细想想,这些都和我们家的家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奶奶还是在每次去学校之前给我上“政治课”,爷爷还是时不时在饭前饭后给我聊聊关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非常乐于聆听他们的一言一语,因为那正是我们家的好家风。
我一直在想,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出色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再加上优良家风以打造,那么咱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篇三:小学生家风家训演讲稿
家训是指一个家庭的传统风尚,也就是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指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正所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训是好是坏,父母的教育尤其重要,我家的家训有以下几条:父母从小教育我要遵纪守法,认真做人做事,知错就改;尊敬长辈,遇到长辈、老师、任何人都要有礼貌;勤俭节约,不能挑食,不能剩饭,要节约水电,不能浪费资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房间、学习用品,家里的物品从哪里拿哪里放,方便别人就是方便自己。
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教育我要勤俭节约,从小的细节做起。记得我小时候没有节约粮食的概念,吃饭时总是吃一半,掉桌上一半,为这事妈妈经常教育我:把碗里的米饭吃干净,饭粒不能掉到桌面上。我五岁那年,妈妈发现我还是"死性"不改,于是妈妈"大发雷霆"让我把落在桌上的饭粒一粒一粒捡起来吃掉,那时的我一边哭泣一边捡饭粒吃,心里想:不就是一点米饭嘛,妈妈为什么这样对待我。事后妈妈严肃的对我说:"这米饭是农民伯伯脸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劳动种出来的,也是爸爸、妈妈通过劳动挣来的钱买来的,所以你要珍惜农民伯伯和父母的劳动成果。"从那以后,我吃饭再也不会剩饭了。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这些家训,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做到,同时也会影响我身边的人做到。在父母、老师的教育下,每天我都学到很多知识,学会文明,懂得了道理,懂得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