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2 17:34:48来源:新浪教育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探寻雪域高原新时代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引领广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共筑民族“最大同心圆”,北京交通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法学院13生在学工办主任、团委书记何洁带领下,于2018年8月19日-8月26日赴西藏开展“脱贫攻坚进行时,格桑花开新时代”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格桑花又称格桑梅朵,在藏语中,格桑花也叫幸福花,长期以来一直寄托着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进入新时代,藏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成为美好现实。作为交大首支以藏族学生为主体(实践团共13人:1名老师,12名学生,其中藏族学生9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8人)的社会实践团,将依托“一体四翼”脱贫调研为主线,即“精准脱贫——构建多彩新时代”和“党建脱贫——传承高原红色基因、经济脱贫——探寻社会绿色发展、智力脱贫——凝聚交大金色力量、民生脱贫——共筑美好橙色生活”,主要开展政策理论宣讲、党建基地共建、企业单位调研、校友慰问座谈、宪法普法宣传、资助走访宣讲、社会公益服务等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学生勇担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以实际行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华彩篇章。
精准脱贫——构建多彩新时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精准脱贫的“靶向治疗”,少数民族地区是难啃的硬骨头。实践团抵达西藏后,以茶巴拉乡为试点,展开少数民族地区精准脱贫实地调研。据法学院2013级校友,现服务于茶巴拉乡的唐光初介绍,茶巴拉乡主要产业为农牧业,2015年贫困发生率为30%,占比率高,脱贫难度大。为了帮助这些贫困户脱贫,茶巴拉乡采取了保基层就业、强社会保障措施,实行乡政府专人负责农林牧产业帮扶的政策,经过政府长期的帮扶,2017年底全乡绝大部分贫困户已经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低到0.09%,目前仅剩1户因车祸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当地农户知识普及率低,党中央和自治区的扶贫政策知晓率不高,唐光初等几位当地村干部自发组成了政策宣传小组,一家一户地进行政策帮扶,利用政策优势帮助当地农户脱贫。一年的时间,唐光初已经掌握了基本藏语,走遍了乡里幅员50公里的所有自然村,而他也从乡里的“编外人士”成为了“荣誉村民”。实践团深有体会:精准脱贫,绝不是简单的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党中央和自治区的好政策下,基层一定要量体裁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真正与老百姓交流、交往、交心,这样富有“温度”的扶贫政策方可见效。
党建脱贫——传承高原红色基因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建扶贫实现全面脱贫的基石。为加强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与西藏自治区的互联互建,特别是在党建领域开展交流,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第一党支部与茶巴拉乡党支部签署党支部共建协议,开展党建扶贫交流合作。这也是法学院在京外尤其是与高原藏区基层党支部签署的第一份党建合作协议。在签署协议前,茶巴拉乡机关党支部副书记拉巴卓玛代表乡党委和乡政府对此次实践团师生的进藏实践表达了欢迎和钦佩,并绍了茶巴拉乡的党建基本情况,希望通过与法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签署党建合作协议、建立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学生党员教育实践基地为契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西部藏区的党建脱贫工作添砖加瓦。实践团还播放了来自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高艳及相关部处、法学院领导教授的问候与祝福视频,这个惊喜的“礼物”令当地干部十分感动、备受鼓舞。西藏作为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要实现精准扶贫,就必须坚持党建扶贫优先战略。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基层党委和政府肩负着重要使命,每一位藏区的领导干部都是冲锋在一线的“扶贫战士”。只有让党旗在雪域高原高高飘扬,脱贫攻坚的方向路径才会更加清晰坚定。
经济脱贫——探寻社会绿色发展
经济发展是实现脱贫的重要造血机制,经济脱贫离不开企业经济的大力发展。实践团经过了解得知,十二五以来,西藏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0000元,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金融体系更加完善,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而十三五时期要实现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树立贯彻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理念,处理好发展与稳定、发展与民生、发展与环境、脱贫与小康、速度与效益、调结构转方式与发展特色产业、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对口支援与自力更生、局部与全局“十大关系”。由于经济体量小,发展相对滞后,小微企业的发展对于当地至关重要。实践团参观了拉萨市丹曲食用油榨油厂。目前,这家榨油厂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年底正式生产,产能拟为50000吨/年。作为小微企业的代表,这家企业是在乡委乡政府的鼓励下建立的,机器设备采购、人员调配都享受相应的政策支持和税收减免。榨油厂的正式投产,可为当地解决30个工作岗位,并进一步丰富当地粮油市场,让当地百姓吃上经过现代技术加工的健康粮油产品,实现经济民生双丰收。目前,第一产业在西藏自治区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但第二、三产业的比重逐年增加,这已经成为当地农民除农业经营外的重要收入来源,也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智力脱贫——凝聚交大金色力量
智力脱贫是高校扶贫的天然优势。为此,实践团赴拉萨市曲水县其奴村以宪法普法宣传为主题开展专项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向藏区人民介绍宪法修改后的主要内容,强化公民宪法意识,让藏区人民了解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的重大意义,为西藏地区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贡献力量。很多村民被实践团所吸引,纷纷上前了解宣传情况,实践团成员用藏语热心地向村民讲解宪法修改前后的主要内容对比、宪法的重大作用与重要意义,并根据当地青壮年赴城镇打工的实际情况,就劳动关系保障、劳动报酬与工伤事故等方面进行了法律法规的普及与宣传。村民们对实践团成员宣传的法律法规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向实践团询问了关于土地、医疗等许多有关生活的法律问题,实践团成员依据所学知识进行了解答,村民们表示十分感谢。
民生脱贫——共筑美好橙色生活
民生脱贫是实现脱贫攻坚的民心工程。而重点人群的特殊帮扶是实现民生脱贫的重中之重。实践团特赶赴拉萨市儿童福利院开展帮扶活动。在互动环节中,实践团成员为福利院孩子们带来了精心准备的节目:藏族传统舞蹈——锅庄。在高亢嘹亮的音乐声中,团员们围成一圈伴随着鼓点旋转,舞蹈,仿佛是高原阳光照射下一朵盛开的格桑花……何洁老师尽管因为高原反应身体不适,依然坚持着为孩子们带来了一首《天路》,她一边吸着便携氧气瓶一边歌唱的画面感动了在场的孩子们。随后,孩子们也为实践团的“老师”们唱起了在学校学过的许多歌曲,整个充满了校园歌声与笑声。 在福利院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参观了福利院校园。福利院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福利院共占地90亩,现有学生400余名,分布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个年龄段,实有教师20余人,另有多名外聘负责照看学生生活的“妈妈”。国家、西藏自治区每年都会给福利院拨款用于校舍建设、学生生活条件改善的许多方面,福利院共计十余栋建筑,主要是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室、活动室等,另有礼堂、足球场等设施正在建设中。看着孩子们宽敞整洁的宿舍,实践团成员感到十分欣慰,感慨国家民生与社会保障政策真正让孩子们的生活得到改善。
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进入尾声,实践团围绕精准脱贫主题,分别以党建脱贫、经济脱贫、智力脱贫、民生脱贫为模块展开社会调研。实践团全程9000公里,克服了高原反应、道路崎岖、气候恶劣等困难,先后调研11家机构单位,形成了上万字调研报告。作为首支赴藏的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社会实践团,实践团的行程也受到当地媒体的广泛关注,西藏自治区党报“西藏日报”、西藏自治区政府新闻官网“中国西藏新闻网”先后以长篇通讯员文章或专题报道形式,对于我校师生深入高原开展脱贫攻坚的社会实践活动予以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