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8 10:46:22来源:中国教育报
专业教师当指导员 与学生敞开心扉畅谈理想
北大医学部育人课堂搬到军训场上
当56岁的鲁凤民教授一身戎装出现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军训团时,2017级军训团三连的学生们有点蒙:这位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咋成了带队的指导员?
和鲁凤民一样,从教学科研一线“摇身一变”成为军训团指导员的教师一共有十余位,其中4位是高年资学者。为充分发挥军训课堂对学生的特殊影响,北大医学部学生工作部今年向学院一线教师、机关行政管理干部发出倡议,鼓励全体教师参与军训育人工作,专业教师深度参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为进一步推进全员育人发挥良好示范引领作用。
“我想更多地走近学生,通过另一种形式的相处来了解新时代大学生。”鲁凤民是积极响应、主动请缨的一线教师中的一员。作为2017级学生军训团中年龄最大的指导员,与以往辅导员担任学生军训团各连队指导员主力相比,他在思考一线教师能给学生们带来哪些改变。
两周军训中,每当训练间歇,由基础医学专业2017级学生组成三连一班的学生们,就爱凑到鲁凤民跟前,听他讲讲专业学习的事儿:“学基础是不是不如学临床有前途啊?”“基础医学研究和生科院的生命科学研究到底有啥区别?”
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迷茫甚至困惑,鲁凤民用既生动又深刻的回答引导学生们对专业学习、未来发展的认知。“我问他们,为什么能做到坚持训练?学生们回答,他们都是学医的,未来面对的是生命,做事就要认真、投入、有责任感。”
军训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个特殊的课堂。北大医学部把创新的文章做到了本科生军训中,充分发挥军训课堂对学生的特殊影响,突出思想引领、锤炼意志品格、强化专业精神,积极探索“三全育人”新模式。
同样获得“和学生深入交流的好机会”走进军训团的,还有药学院化学生物学系副教授苟宝迪。从2004年起,苟宝迪一边从事教学科研,一边兼职做起了研究生班班主任,目的就是“和学生走得更近些,更多地去了解他们,和他们交流”。这次亲自担任连队指导员显然是更好了解学生的好机会,让他得以从一线教师的视角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苟宝迪和其他5位指导员所在的四连,有来自药学、护理、预防等8个专业300多名学生。在“掉皮掉肉不掉队”的军训团里,学生有抵触心理、懈怠情绪怎么办?苟宝迪知道,和学生一起吃苦,陪学生一起站立,教师以身作则才会更有说服力。
骄阳下,指导员陪学生一起训练、流汗;休息时,指导员带学生一起打水、摆小马扎;训练不合格的学生被教官单挑出来,指导员也要陪着他们一起练习动作要领。无论是军事训练中的站立军姿、拉练行军,还是训练间歇时的休息聊天、说说笑笑,抑或是遇到困难时的协商解决,一日三餐,朝夕相处、全程陪伴,让学生们给教师们写下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的留言。
“2017级学生大部分是1999年出生的,对于他们心里的想法我们并不太了解。军训完全是从生活当中去感知学生,经过这些天相处,我们成为了可以谈心的朋友。”入选“千人计划”青年人才的基础医学院系统生物医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聪颖认为,比起平日教学科研过程中接触学生的局限,军训团无疑是个更充满生活气息的“大家庭”,让师生间可以敞开心扉,畅谈理想和信念。
吴聪颖说,教师带学生要有一种“传递”,积极、乐观、温暖,还有坚守、自信和快乐。“大学期间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特别重要,教师是他们可以近距离接触、交流思想很重要的一部分。”
连队交流会上,学生代表发言时说:“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也许不会再有机会接触军旅生活,但我们依然可以在朴素的生活中保持遥远的梦想。无论前路如何,只要怀揣着崇高的理想,便能继续前行。”吴聪颖在“传递”中也收获了学生成长带来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