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2 08:35:30来源:转载
首都医科大学(CapitalMedicalUniversity),简称首医大,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共建院校,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京港大学联盟、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创始成员。
学校建于1956年,原名北京第二医学院。
1985年,更名为首都医学院。
1986年,确定为北京市重点院校。
1994年,更名为首都医科大学。
2001年,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北京职工医学院并入首都医科大学。
2002年,经教育部和原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审查和选拔,入选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1年,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2年,入选教育部、原卫生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2013年,入选国家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2015年,入选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决定共建首都医科大学。
2017年,入选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项目。
2018年,成为京港大学联盟创始成员。
2019年,入选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首都医科大学等6所医学院校发起成立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
201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在北京发布了《2018年度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报告》,首都医科大学综合排名位列前10位。
首都医科大学院系与专业简介
据首都医科大学学院官网显示,学校校本部设有10个学院、1个学部、1个研究中心、1所附属卫生学校。32个临床诊疗中心。开办24个本科专业、14个专科专业。有21所临床医学院(其中19所为附属医院)。还设有38个临床专科学院、专科学系。
首都医科大学专业推荐
1、推荐指数排名第一:临床医学。
专业培养目标:养具有较广博的人文社科知识、较宽厚的相关自然科学基础、较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较系统的临床医学知识和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掌握临床科研的基本方法、达到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水平的高层次临床医学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较大的发展潜能,具有创新精神、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并具有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可以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教学和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预防、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2、推荐指数排名第二:预防医学。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扎实的现代医学理论知识、系统全面的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和疾病防控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人文精神和从事群体健康领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预防医学专门人才,适合从事疾病预防和控制、环境卫生、职业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卫生检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基层卫生服务与健康促进、卫生信息统计与处理及卫生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社会服务工作。
3、推荐指数排名第三:生物医学工程。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基础扎实、医学基础知识充分,具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领域系统深入的专业技能,具备较强医学与工程技术结合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下设"听力学"专业方向,培养听力学技术领域高级人才。学生经过三年的基础和专业课程学习,依据个人兴趣选择专业方向。学生就业的主要去向为医院的临床医学工程、信息中心、医疗技术等相关科室,医疗器械相关企业、事业单位,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等。
4、推荐指数排名第四:口腔医学。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广博的人文社科知识、较宽厚的相关自然科学基础、较扎实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本知识、较系统的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掌握临床科研的基本方法、达到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水平的高层次口腔医学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较大的发展潜能,具有创新精神、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并具有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可以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教学和科研等部门从事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医疗、预防、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5、推荐指数排名第五: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专业方向)。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较系统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公共卫生知识,较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基础理论、技术与方法,较系统的卫生事业现代管理知识的应用型卫生管理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卫生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人际沟通能力、一定发展潜能和初步研究能力。毕业后可以在医药卫生行业的事业、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业单位从事管理、管理研究等工作。
6、推荐指数排名第六:护理学。
7、推荐指数排名第七:临床药学。
8、推荐指数排名第八:康复治疗学。
9、推荐指数排名第九:生理学。
10、推荐指数排名第十:基础医学。
依次为:药学、护理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