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七考网 > 教育 > 学习 > 小学生课外阅读如何让孩子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选择?  正文

小学生课外阅读如何让孩子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选择?

2020-03-23 14:47:47来源:快资讯

在“大语文”时代,阅读的重要性已经无需赘言,很多家长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有意识的增加孩子的阅读量,但是怎么选取课外书,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还是一个盲点。

多读书是没有错,读哪些书?怎么读才能引导孩子深层次阅读呢?在培养阅读习惯的阶段,童话故事,寓言类的课外书是小学生的不二选择。因为这些书既生动有趣,能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同时字词的选择上较为简单,降低了小学生的阅读难度。但这类课外书仅仅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要想从阅读中获取一些知识和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这些书籍还远远不够。

我在刚刚接手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家长问我,需不需要给孩子指定一些课外书做阅读,那个时候,小学生由于识字量有限,学校和我个人推荐的都是一些插画类的童话书,并没有指定哪几本,只是给出了一个选择的范围,根据孩子的兴趣来选择就可以。例如《小猪唏哩呼噜》、《安徒生童话》、《小猪奇遇记》这几本书几本上是家长必选的。

在一到三年级阶段,小学生每个学期的课外书阅读大约在3--5本之间,这让小学生的阅读速度变快,对于一些字词的理解能力加深,整个故事的内容也能在阅读后作出简单的总结,所以说这类入门级的课外书对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培养是有很大作用的。

而到了三年级,我们的阅读不应该再局限于童话和寓言类的课外书,应该增加一些经典名著的阅读,这里边既有小说类,也包含古诗词。以四大名著为例子,这些书籍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和考验,不论是从文学性和逻辑性上,还是从可读性与思想性上,都是值得阅读的,这样的经典名著有利于三四年级的孩子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阅读理解力的增加,原先一些段落或者句子小学生读完之后对意思一知半解,后期可以很好的理解原著的意思。体现在学习上,就是我们对阅读理解题更有把握,在写作的时候段落更加清晰,能够大胆的用上一些积累的字词来表达我们的意思,让整个的文章看起来更加生动和富有深意。而不是原先只是简单的字词堆砌。

除了这些名著,古诗词的阅读也应该在三四年级开始增量。先秦的文章我们这时候不宜整本阅读,那时候许多字词顺序和含义与现代汉语有着较大的区别。我们学习古文应该从一些启蒙性的书籍开始,《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等。在这里并不着重推荐《弟子规》、《三字经》一类的书籍,也不讨论国学和伪国学的区别,只是就阅读书籍的选择做出讨论。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读起来既有朗朗上口的快感,也有暗合古人意境的时候。唐诗宋词的文学性相当高,通过这类阅读,我们扩种自己的知识面,对文学体裁的含义有进一步的理解。除了唐诗宋词,在这个阶段,可以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首推的就是《古文观止》。

等小学生对古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到了五六年级的阶段,这时候我们的阅读面要进一步拓宽,阅读的内容包括了一些期刊杂志,报纸传记等等。这让我们的阅读学习进入到了一个新天地。在这个时候,我们的阅读的内容五花八门,里面既有一些科学性的知识,也有一些生活中的常识。比如我们读到了富兰克林的故事,对这个人产生了兴趣,那么可以专门读一读富兰克林的传记;我们读到了《老人与海》,知道了海明威,借此机会再去读一读他其他的作品,比如《永别了,武器》。这时候的阅读是滚雪球似的,接着一个点带动一个面。这时候我们的小学生通过阅读已经开始知道自主选择书籍了,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也已经到了一个初级阶段。

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不少难题。比如文章有些晦涩,读了几遍还是不明白什么意思,又或者是整本书内容比较多,短时间内又读不完,很容易失去阅读的兴趣,遇到这样情况该怎么办呢?

在这里有两个方法可以借鉴一下:首先是读一部书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读一读它的序言或者是简介,这种简介未必在书籍之内,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来了解。知道了整本书的引线之后,我们再去细读原著。另一个方法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粗读,这种阅读方法在开始的时候不求甚解,只对内容做一个大致的了解,在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和章节的时候,我们重点标记。然后反过来通读,精读,再去解开难题。

不论是哪种方法,一本好书都值得我们读3遍以上,实际上,名著至少也要读三遍以上才能够有所了解。

相关内容: 课外阅读 小学生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主动选择

同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