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网讯 (记者 程媛媛)外国文学的“中国化”不但具有深刻的内在动力,是中国现代文化与学术语境下的必然,也已然化为中国新文学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12月25日,“外国文学中国化进程与中国话语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15位专家学者以及300余名师生以线上的方式参加了会议。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刘建军表示,当外国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进入到中国的现实中和文化语境中时,经过翻译、阅读理解以及讲授传播过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中国化了,成了蕴含中国思维方式、具有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特色的第二文本,成为了中国文学的重要文化因子和文学现象。
刘建军总结了外国文学“中国化”的三个价值和作用,首先,外国文学“中国化”的进程,是促使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变的进程。其次,外国文学“中国化”不仅仅是文学领域的中国化,而是一个完整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各种要素合力作用的中国现代社会文化现象。最后,外国文学的“中国化”给世界贡献了中国人“世界文学话语”。刘建军认为,中国文学要走出去,必须提倡建立“引领世界文化前进方向的中国话语”。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宁提出,中国学者要从中国的立场和视角对“西方中心主义”式的世界文学观进行修正甚至重构,在世界上弘扬中国文学,对于译介作品有能动的主观选择。如今,国际学界的世界文学研究有了越来越多的中国话语和中国声音,中国学者开始掌握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开始就一些具有普适意义的话题提出中国学者的定义和理论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查明建指出,外国文学“中国化”就是中国主体文化对外国文学“异质同构”的过程,翻译以及译者的序跋、评论、阐释等,是外国文学“中国化”的初试阶段。对外国文学的“经典化”, 则是外国文学更深层次的“中国化”过程。经典化的目的,是将最便于、同时也最切合于自己需要的外国文学,作为话语生产的思想资源。中国化的外国文学经典与主流话语之间形成相互作用、互动共生的关系。“外国文学中国化”命题的意义,不仅在于中国文学、文化对外国文学的选择、吸纳和扬弃,还在于创造和创新。我们可以将外国文学“中国化”后的种种结果再放置到世界文学系统中进行发掘与阐释,以此阐述和彰显中国文学的世界性价值和世界文学意义。
南开大学教授王立新表示,外国文学与中国现代学术语境息息相关,中国学者的创造和思考成为外国文学中国化的内在动力,外国文学进入中国造就了兼具中外眼光的中国批评家、理论家等,中外交流盛况空前。对此,外国文学的译介与研究,仍需要坚持中国立场,超越既往问题,面对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