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内容页

当前热文:男生班“带教秘笈”:一纸书信,沟通心灵

2023-04-18 14:16:55 | 来源:教育在线


(相关资料图)

最近,上海有一位90后高三班主任有点厉害。 她叫张璐滟,来自市八中学。刚刚结束的第11届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上,上海参赛教师共夺得5个特等奖,张璐滟一人就揽下其中4个。喜讯传开,沪上教师圈为之震动,好奇这位老师究竟是何方神圣。 张璐滟曾经带过的市八中学男生班,有好几位男生给她写来了贺信。洋洋洒洒的文字中,张璐滟仿佛读出了她对这群小男生曾经的期望——“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在互联网和手机大行其道的当下,书信,这种看似“落伍”的沟通方式,恰恰是张璐滟育人的“秘密武器”,也是她和所带班级之间的一种默契而畅通的联结。 从教十年来,张璐滟用她特有的“书信+”带班秘笈,让一群群男生在“boy to man”(从男孩到男人)的成长路上越走越自信,有责任心,更有温度感。“和父母有什么话好说?”在上海高中学校里,市八中学的男生班小有名气。创立十多年来,从起初的一个班、两个班到后来的四个班,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通过这个男生班,让自家的孩子在高中三年有一段难忘的“蜕变”。 十年前,张璐滟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到市八中学任教。当上班主任后,她带教的第一个班,就是当时还处于初步试验阶段的男生班。初来乍到,面对一群敢说、好动、思维活跃的男孩,张璐滟有过不少头大的时候。于是,了解男生、理解男生、研究男生,成为这名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的一个“课题”。 记得那年,高一新生军训临近尾声时,张璐滟按照学校要求给学生们布置了“写一封家书”的任务,可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好几个男生的“冷言冷语”。“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写家书呢?”“现在都微信电话了,写信也太土了吧!”有学生甚至直接在调查问卷上写下九个字:“和父母有什么话好说?!” 难道真的没话可说吗?“看似荒谬的结论,却代表了班上三分之二同学的心声。”张璐滟记得,那一瞬间,她深深感受到了男生和女生间的巨大差异。她想起,自己14岁时,父亲写给她的那封长达两页的家书,虽然里面的语句再普通不过,但每次拿出来看,都会让她有不同的感触。 可处于青春期的男生们,很不一样。“男生比女生更直接,尤其是16岁到18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独立意识强且情绪波动较大,碰到他们不愿参加的活动,他们都会直截了当告诉你。”虽然遭遇部分学生的抵触,但在张璐滟这里,“写一封家书”的任务并没有搁置,她继而开始思考:怎么才能使写家书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接受?怎么才能让班级里那些“钢铁直男”的心变得更柔软? 她深信,无论面对男生还是女生,文字和书信必然有其打动人心的力量,但如何让这类活动不流于形式、真正走进学生心中——走进男生的心灵世界,需要一把“钥匙”。她的教室里多了不少变化改变,开始在张璐滟所带的班级里出现。 新学期开学后,执教语文的张璐滟向全班同学征集自己和父母喜欢的名家家书,并确定30篇左右的经典书信,按主题分阶段,结合推荐理由一起编印成一本“名信明心”书信册,作为学生们的精神养料,让他们与家长共读。 此后的很多个周末,家长们开始放下手机,陪伴孩子在傅雷、梁启超等名人的家书故事中,渐渐地越聊越多,亲子关系越来越近。 教室里,也突然多了一个“解忧信箱”。每位同学都可以将自己的学业挫折、青春困惑、代际烦恼等写成书信,信封上写好想倾诉的同学或老师名字,然后投入信箱。而担任“解忧店员”的也是班上同学,在保密的前提下,他们会用温暖、共情的文字把信心和力量传递给那些正在经历成长烦恼和苦闷的同龄人。即便是之前受疫情影响、学校改上网课,张璐滟班上的这个“解忧信箱”也没有停止,而是随即转到云上,让学生们在线实现“云加油”“云吐槽”。 班级里还多了一位“生日监督委员”。2022届毕业生杨善翔,就被大家唤作“小杨生煎(监)”,负责在每个同学的生日到来之际送上手写祝福卡片。小杨喜欢美术,每张祝福卡片,他都会精心绘制。有时,是一张“机票”;有时,是一张“准考证”。在张璐滟的手机里,至今完整地留存着小杨为每位同学画的明信片照片。“很多人觉得男孩子很‘粗’,但我觉得他们很多人粗中有细,充满创意。老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挖掘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张璐滟说。 这些年,每逢学生升入高三的第一天,张璐滟都会为班上每个同学准备一个信封,让大家把这一年的目标、包括对今后的向往都写在里面,待到一年后再把这个“时间胶囊”打开。此外,每个高三学生身边,还会多一本“病历卡”。但凡一模、二模等重要考试后,张璐滟都会让学生们在“病历卡”上写上“自我诊断”,然后由她带着这些“病历卡”到各任课老师那里转一圈,让他们结合每个学生的“病症”,给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治疗”建议。 待学生们开始迎接18岁成人仪式时,高考已迫在眉睫。大屏幕上,一部催人泪下的成长纪录片,将每个学生从蹒跚学步到长大成人的一幕幕经典瞬间一一呈现。当他们再打开面前的信封,里面是父母写给孩子的一封家书。除此以外,还有张璐滟在三年间为大家在校园里拍摄的各种照片,积攒的各色小物件……每到这时,很多男生都会忍不住热泪盈眶。给唠叨换一种形式书信,自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 2022届男生班毕业生卜天辰记得,那是一个周五下午,张璐滟带着很多信封来到讲台上,并给每个学生分发了写有自己名字的信封。好奇声中,卜天辰打开了属于自己的那个信封:“至今我还记得我父亲写的一段话:‘高考完之后就要真正经历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了,人生就像射箭,我们一定要明确自己未来的目标何在,并朝着目标的箭靶努力拉弓奋斗。’”卜天辰坦言,自己那段时间学习压力很大。在家里,除了吃饭与成绩,基本上不会和父母有过多交流,但正是这封信,让他舒缓了心理压力,原来紧绷的学习生活有了释放压力的空间。此后,他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慢慢变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更主动倾听父母的建议。 张璐滟始终认为,其实她的这些“小伎俩”并没有多高明,无非只是让学生成长的一些关键时刻更具有“仪式感”,让他们爱上生活,并在毕业后也能常想起,高中三年除了寒窗苦读,还有很多珍贵的记忆,即便是父母的唠叨很多学生平时不爱听,但换了一种形式,也许就能让他们坦然接受了。 在“小杨生煎(监)”杨善翔的眼中,张璐滟就是个知心大姐姐:“她很乐意接受我们的倾诉,开导我们心中的烦闷,给大家吃定心丹,让高三的氛围没有那么紧张。现在我的绘画能力提升越来越快了,在我的画作中,有一位美丽的女士总不缺席,那就是张老师,我把她的形象加入了大部分赠送给同学的生日贺卡当中,希望有一天,大家看到贺卡回忆过去时,总能想起我们曾经与她的相遇、相识。” 去年已入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学生杨陈一在给张璐滟的贺信中写道:“记得高一开学时,张老师带着我们,让每个人穿上正装,在学校的南大楼门口拍摄了一张师生全家福。在上海历经疫情攻坚战后,张老师发布的第一个作业即是:出门拍张照,再配上一小段唯美的文案。之后无论是高二分班时,抑或是高三毕业时,我们高中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总能汇聚在一段段文字和一张张相片中。回首翻看这些,我才明 白,生活或许并不是什么宏大的哲学命题,反而是日常中那些珍贵的点点滴滴。男生班的我们,似乎正一步步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脚步。” 用创意为18岁定格美好青春这些年,张璐滟看到了不少男生的真切改变。 高一入学时,很多人认为写信只是一种形式,充满着抵触情绪。可当三年后的成人之际,当他们深夜坐在书桌前提笔给父母回信,脑海中回忆起慢慢变老的父母以及过往的点滴,有人写着写着眼泪就掉了下来。写了满满三页纸,还有人在纸上画上了小时候的自己和慢慢变老的爸爸妈妈……此时的家书所承载的,除了两代人的肺腑之言,更多的是18岁青春的美好回忆与希冀。“他们的高中三年,始于家书、终于家书。那些年无比真实的美好心情,由此会铭刻在这些信件和照片上,不会随着时间改变而褪色。”张璐滟感慨道。 最近,张璐滟又开始为新一届高三毕业生的成人仪式而忙碌。问学生家长要成长照片、视频,督促家长给学生写家书,带着学生到这所160多年老校的校园各处再拍几张照片…… 酷爱拍照的张璐滟,让不少起初不愿面对镜头的男生也学会了“凹造型”,东大楼音乐教室、图书馆、南大楼门厅、还有楼顶天台……一年四季校园里最美的景致,都会被张璐滟和她的学生们“一网打尽”。有学生会带上吉他,有学生会拿起无人机,也有学生穿上了心爱的汉服…… 事实上,张璐滟分享的这些“带班秘笈”,在市八中学不算是新鲜事。多年来,学校的班主任们都有一个好习惯,那就是在每学期初和期末,借助学校的“德慧工作室”,坐下来和同事们交流一下各自的新学期带班计划和学期末工作心得,并互相点评,其中较为优秀的案例,会被学校德育主任李群华收集摘录并整理成册,发给所有老师参考。 在市八中学校长周政看来,作为在全国率先设立“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的一所高中,了解男生、理解男生和研究男生,这些年来已成为市八教师共同的话题,老师们将男生教育研究作为自身专业发展追求,探索男生发展规律,致力于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正是有了一群像张璐滟这样特色鲜明的老师,有了他们的坚守与创新,才能让男生班和学校变得越来越好。每当学生毕业时,最令我感触的,并非他们的成绩高低,而是其中不少人已经通过三年实践,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对自己负责,在成长道路上,越走越踏实。”周政说。

x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