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发布《短视频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短视频平台在科学知识、文化艺术、运动体育等领域,作为青少年获取新知的工具,为青少年在网络时代领略美学氛围、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了较丰富的内容支持。
短视频已经汹涌而来,不可阻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短视频用户规模首次突破10亿,用户使用率高达94.8%。短视频用户规模快速增长,成为了全民化应用。
这些数据可以充分证明中国互联网体量的巨大。在这10多亿的短视频用户中,有成千上万的青少年。青少年短视频沉迷成为大家关注的重要问题。防止沉迷需要协同发力。其中,发挥短视频对青少年的教益作用,让其成为青少年获取新知的工具,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非常必要。
短视频要发挥这样的作用,就需要优质内容的供给。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有45位院士、4位诺奖得主与近400位认证的教授,在短视频平台上分享科学理论和研究成果,名师在短视频平台“组团营业”亦成常态。这些大方之家的加入,大大丰富了短视频的内容。
拥抱新的传播形式,能够扩大科学家的影响,有益于青少年获得新知,更好地进行科普。对于平台来说,也应通过更多努力,加大这方面的供给,给予青少年有益的滋养。有的平台先后开设了“唐诗三百首”“冠军公开课”等栏目,邀请学术机构、学者教授、艺术家、运动员等多领域的专业创作者,为青少年讲授优质内容,发挥了平台对青少年成长的引领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短视频成为全民化应用,短视频的创作者越来越多。《中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发展报告(2022—2023)》显示,截至2022年,短视频内容创作者账号(指账号曾有过短视频内容创作发布行为)累计超10亿个。行业从业主体稳步扩容,固然有利于创作内容的丰富,但也客观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
短视频作为知识化的智慧“众创”平台,满足了青少年对趣味世界的好奇心。但要让短视频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不仅要聚焦有助于“五育”的内容,也要建设和完善“青少年模式”,为青少年网络保护提供技术支撑,鼓励青少年使用对成长有正向作用的媒介产品,拥抱优质的短视频内容。
(作者系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