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内容页

刷题测性格,科学还是娱乐?

2023-08-29 10:17:26 | 来源:文汇报


【资料图】

“你是I人,还是E人?”开学在即,打开社交平台或高校新生微信群,Z世代群聊“破冰”、选室友的话题聚焦到一个个英文字母上。这并非什么加密对话,而是时下流行的MBTI性格测试结果的英文单词首字母。简单理解,I(Introversion)偏内向,E(Extroversion)更外向,二者分别对应“社恐”和“社牛”。

如果说以前两个初次见面的年轻人主要从兴趣、星座等话题判断是否“合拍”,如今这一标准已切换到MBTI测试。微博上,相关话题阅读量高达34.3亿。北京某大学2023级新生统计问卷就专门设置了MBTI选项,根据测试结果判别性格用于指导分配宿舍,引发人们讨论。 在心理学专家看来,MBTI的风靡与时下年轻人对更高效、更快节奏交友和求职体验的渴望有关。为了更快捷地找到伙伴,不少年轻人认为提前了解自己是谁、适合哪种类型,是最有效的方式。不过,也有专家发出提醒:类似测试的严肃性不足。须知,人的性格是流动的,会随着经历发生变化。一个人的性格与人品、工作能力等并不能画上等号,相比刷出讨喜的性格,相互包容在人际交往中显得更为重要。年轻人追捧的“社交密码”,可靠吗?时下,MBTI正在成为年轻人社交网站的个人名片。比如,打开某些社交App,网友在填写基本信息时,需要先选择自己的MBTI类型。网上更衍生出大量以MBTI为主题的小组或讨论区。 MBTI是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的首字母缩略语,每位做完MBTI性格测试的人,都会得到一串4个字母的代码,MBTI性格测试总共16种性格。奥运冠军谷爱凌就曾在采访中透露,她的MBTI性格测试结果是INTJ——建筑师人格,即富有想象力和战略性的思想家。 那么,MBTI的科学性究竟如何? “我们在学术研究中很少使用MBTI测试。”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姚琦谈到,心理学研究即使是采用人格测试,也往往选用基于严格实证数据和严格的心理测量学检验程序而建立的量表,例如“大五人格测试”等。MBTI是基于荣格由个人内省产生的人格理论框架,16种性格所使用的描述性词汇偏向褒义,被测者总能从中找到相似点,投射到自我身上,形成心理上的愉悦感。 “心理学上,我们也将其称为巴纳姆效应。”姚琦解释,即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人格描述,并认为它特别适合自己,并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主任曹能认为,MBTI测试娱乐性有余而严肃性不足。之所以在网络迅速流行,就像所谓星座分析以及一些情感类、职业类测试一样,因其分类简单,更接近于日常经验判断,所以在人群中接受度相对较高。警惕“性格整容”,性格因阅历而丰润成长为何时下MBTI会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我们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MBTI测试方便年轻人很快亮出自我标签,更直接地找到具有相似特征的人,非常适用于‘破冰’场合,可以迅速打开话题。”曹能说,甚至有些同学将它称为“我和我的使用说明书”。 谈及MBTI,同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教授姚玉红分析,这与当代年轻人渴望了解自己、深入探索自我,希望快速找到适合发展的朋友、职场领域有关。不过,值得警惕的是,在朋辈和偶像的推动下,MBTI成为了一种“人设”。比如,有的青少年为了得出与偶像一样的性格,反复刷题测试,硬往上靠,甚至还产生了性格鄙视链。 “MBTI测试结果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但不具有绝对意义。”姚玉红认为,人的性格会随着自身经验、阅历的丰富而发生变化,从而不断收获精神成长。“所以,一旦将人的性格标签化,用于给人定性,甚至成为交友、择偶、筛选的硬指标,这就变了味。”姚玉红谈到,尤其是青年人为了迎合他人而反复测试出理想性格的“性格整容”行为,可谓过犹不及。营造良好生态,好性格在真实情境中练就“人不仅是多面的,而且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一位多年在高校从事心理咨询的专家直言,比起提升所谓社交技能,对当前的教育工作者而言,更重要的是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生态和情境,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完善人格,实现自我成长。这才是教育的要义所在。 “说到底,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核心,比如相互接纳、包容,甚至必要时选择妥协等等,都需要在真实情境中进行锻炼。”姚玉红举例,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真实场景,比如,和他人发生了矛盾该如何化解,不同意他人的观点该如何表达,遇到挫折后如何适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走出情绪谷底,等等。所有这些都没有现成答案,处理方法也因人而异。

x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