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土耳其特派记者 沈钧 环球时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纪双城 环球时报驻巴基斯坦特约记者 姚晓】
编者的话:“5·18国际博物馆日”将至,国际博物馆协会确定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近年来,各国博物馆都在形式和内容上尝试创新、不断突破,各类新奇的博物馆应运而生。随着时代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倾向于打卡这些独特的博物馆,体验丰富多彩的文化之旅。
【资料图】
在土耳其水下博物馆触碰一战
加里波利水下历史博物馆位于土耳其恰纳卡莱省的加里波利半岛附近,处于爱琴海和马尔马拉海的交汇点,于2021年10月2日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内迷人的水下世界和可近距离观看的舰船遗迹,令全世界潜水爱好者心向往之。
该馆是首个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历史为主题的水下博物馆,馆内舰船遗迹主要来自于当时发生在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加里波利之战。1915年初,协约国想要突袭达达尼尔海峡,为此英法派出大量军舰和船只炮轰达达尼尔海峡。当英法联军带领着18艘战列舰准备在加里波利半岛突袭登陆时,受到了水雷和隐蔽在岸上的奥斯曼军队的猛烈打击。在战争中被击中沉没的舰船永远留在了海底,成为了今日加里波利水下博物馆的特殊馆藏。
目前,加里波利水下历史博物馆覆盖区域面积达150平方公里,共有14个潜水点,分布在水下7米至72米深的不同地方。潜水爱好者能在这里探索108年前沉船的奥秘,每个潜水点都能近距离观看船只遗迹,探索每条沉船背后的故事,感受其中承载的历史印记。
最著名的潜水点要算英国皇家海军的“雄伟号”,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无畏战列舰。此遗址位于水下23米深处,“雄伟号”像一只翻倒的鲸,整个舰体都倾覆在海床上。
对潜水初学者而言,可尝试探索水下博物馆中深度较浅的沉船遗迹,位于水下7米处的“米洛号”沉船是不可错过的看点。该船是一艘蒸汽邮轮,服役于英国海军,战争期间被用作运送物资,船内安装着较大的发电机,用于支持船只及照亮岸边的灯光。同样位于水下7米的还有“玛丽亚和文森佐号”沉船。此外,水下博物馆较为出名的看点还有处在海深44米的“婴岩号”和海深72米的“凯旋号”巡洋舰遗迹。“婴岩号”沉船点附近区域号称“水族馆”区,此处栖息着种类繁多、色彩斑斓的海洋生命,为游客带来视觉盛宴。“凯旋号”巡洋舰遗址则是博物馆最深的潜水点,因具有一定危险性,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潜水者也需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前往一探究竟。
英旧手术室与草药阁博物馆讲述手术惊魂
伦敦城内的博物馆星罗棋布,其中有一些看起来有点冷门的博物馆,就连很多伦敦人都没有去过。旧手术室博物馆与草药阁博物馆就是其中一个,但在这里却记录着人类医学史上的重要一章——欧洲最早的截肢手术。
去年,旧手术室博物馆与草药阁博物馆接待的访客人数接近5万,其中有不少国际游客。这座博物馆坐落在人流密集的伦敦桥附近,人们路过当地圣汤姆斯教堂时会发现,这里由教堂改建成的鸡尾酒酒吧的左侧还有一个透着神秘气息的小门,推开门后会发现52节窄小的旋转石阶,直通教堂的楼顶,然后就到了旧手术室博物馆与草药阁博物馆。
这家博物馆的名字中,之所以又有手术室又有草药,是因为从1703年开始,这里首先被圣汤姆斯医院用作储藏和加工草药。在那个时代,草药被英国人所推崇,被看作是治愈疾病的关键。这座博物馆虽然室内面积狭小,但房间的每个角落都摆放着形形色色的药剂瓶罐。旧手术室博物馆名字的加入,与曾经修建伦敦圣保罗大教堂等历史性建筑的英国著名建筑师克里斯托弗·雷恩大有渊源,当时作为圣汤姆斯医院管理人的雷恩就决定将教堂的屋顶部分用作圣汤姆斯医院的手术室。这里非常安静,而且阳光透过顶层的窗户直射而入,让整间手术室终日都是亮堂堂的。
从18世纪30年代开始,圣汤姆斯医院每年救治的病人接近5000名。这也意味着当年的圣汤姆斯医院手术室记载了医学史上许多研究发展细节。
在旧手术室展厅,最抢眼的就是摆在室内中心位置的手术台。由于最初没有有效的麻醉剂,患者常会因疼痛休克,所以医师主刀的速度格外关键。19世纪初期,在这里工作过的英国当代著名外科医生罗伯特·李斯顿被看作是行业快手。每当李斯顿主刀手术时,参观手术的人挤满了整个阶梯。在旧手术室博物馆与草药阁博物馆工作的莫妮卡·沃克说,在当时的手术环境下,只有1/3的患者可以在手术后得以存活。李斯顿的快手反映出当时的手术水平,而在他的手术刀下,还是有一些患者无法存活下来,这也是当时医学能力的真实体现。
南亚最大私人博物馆文物可以上手摸
在巴基斯坦的历史文化名城拉合尔,有这样一座独特的博物馆,古老的私人别墅、丰富的文物收藏,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这座博物馆的名字叫法基尔·哈纳博物馆,据说是南亚最大的私人博物馆,它的主人是锡克帝国显赫家族的后代。博物馆坐落在拉合尔老城内,因为老城的道路非常狭窄,参观者只能步行前往,一路感受拉合尔老城脏乱、嘈杂却生机勃勃的历史气息。
走进博物馆的一扇小门,抬头望去,笔者所站的地方是中央庭院。四面围绕着三层小楼,窗户上是繁复的木雕,这是南亚次大陆常见的老房子,私密而精巧,比四合院更适合南亚毒辣的阳光和庞大的家族。它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哈维利”。笔者参观当天,博物馆没有其他参观者,管理员慵懒地把笔者迎进了客厅。笔者在富丽而又古老的沙发上坐下打量客厅,客厅中间有一顶巨大的马赛克水晶吊灯,看上去古典精致。四周墙上、桌子上的文物扑面而来,有英国殖民时期的手枪,有中国古代的瓷器、书画,还有日式的杯碟,各式各样,让人眼花缭乱。
接着,管理员带笔者上楼参观。二楼是一个会客室,被改建成了博物馆的收藏室。在这里,有犍陀罗佛像,有哈拉帕的陶制雕像,有莫卧儿王朝的细密画,有中国的书法和绘画,有来自维多利亚女王的礼物,它们全都被挂在墙上、摆放在柜子里,把并不宽裕的房间塞得满满当当。对笔者来说,中国的瓷器和绘画或许是其中最显眼的藏品。其中有一个大的椭圆青花瓷盘,画风是外销瓷常见的“蓝柳纹”,盘子的底部有许多凹槽,底面像是个浅浅的漏斗,四周高中间低,最低处是一个下凹的小坑,管理员告诉笔者,这是专门为烹调重油的菜式设计的瓷盘,盛进菜后,油能顺着盘底的纹路流进小坑。管理员看笔者对瓷器感兴趣,特意打开一面玻璃碗橱,挑出一个精致的小瓷杯给笔者看落款“广州特制”。随后,语言不通的管理员一个劲地把瓷器往笔者手上送,笔者小心翼翼将瓷杯接了过来,结果果然有惊喜,与温润沉郁的外表不同,瓷器薄如片纸,轻若无物,着实让人爱不释手。
在更大的博物馆里,文物通常都稀疏地摆在展柜里,人们只能隔着玻璃看几眼。但在这个私人博物馆,一切都层层叠叠堆在不大的空间里,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触手可及。曾有人向馆长先生提议说,应该要保护文物,严禁触摸。但馆长拒绝了,他认为任何东西都需要人类的触摸,需要被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