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编译 赵婷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在浏览社交媒体平台时,总想和他人比较,影响力、知名度、同龄人的生活,都可能让我自卑。”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心理学博士海伦·泰告诉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她知道这些帖子都经过包装,但还是会受到影响。
英国《金融时报》的一项研究证实,随着智能手机普及度提高,越来越多的英国青少年陷入了抑郁和容貌焦虑,生活满意度大幅下降。那些每天在社交媒体上花5个小时或更长时间的青少年,自我伤害的风险是不太上网的同龄人的2倍至3倍。
“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出现容貌焦虑、饮食失调和精神疾病等问题。”美国东安大略省儿童医院研究所博士加里·戈德菲尔德解释道,“青少年每天在社交媒体上花费大量时间,他们看到名人和模特的照片后,愈发不自信。”
减少使用社交媒体时间,是否会扭转这一情况?泰与同事的研究发现,如果年轻人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降至60分钟,会对自己的形象更自信。
数字世界不断发展,社交媒体平台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日益增强。如何适应新情况,不被网络上的负面信息和情绪影响?NPR认为,可以先培养一些有益的上网习惯,循序渐进。
第一,管理社交媒体订阅内容。
“算法正在向你推销与身体相关的内容,这是热点。”美国非营利性机构“美丽再定义” 的创始人莱克西·凯特认为,Instagram等社交平台上充斥着“理想的身体形象”,在滤镜作用下,发布者的身材比例、肤色和皱纹都是可调节的。这些可能具有误导性的信息会被反复推送给用户,让在意身材和容貌的年轻人压力倍增。
“我们要把‘订阅内容’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凯特认为,用户应该关注每个创作者、每张图片、每个帖子带给自己的感受。如果遇到反感和不适的内容,就“立刻关闭网页或者取消关注”。
第二,每周安排一个“手机关机日”。
美国心理学会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一些孩子从不允许使用手机的夏令营回家后,看上去更自在,情绪更稳定。
美国电影导演蒂凡尼·舒兰认为,“攀比是偷走快乐的贼”。“很多人为了提升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关注度,陷入了与他人比较的泥淖。过分沉溺于社交关系,会让你患上错失恐惧症。”她说。
舒兰和家人约定将每周五设为“科技休眠日”,在这一天关闭手机,“给自己充电”。如今,这个传统已经延续了13年,她与家人的关系因此更紧密。
第三,关闭手机应用程序通知。
NPR建议年轻人从“跟踪手机应用程序使用时间”入手,规划屏幕使用时间。
“我们可以为个别应用程序设置使用时长,约束自己。”泰说。
此外,关闭应用程序通知、设定关机时间也有帮助。当提示和广告不再弹出来,人们自然会减少打开手机的次数。
第四,多关注现实生活。
在社交媒体上看朋友的主页和花时间与他们相处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年轻人应该制定一些出行计划,更多与现实生活中的朋友联系。打球、读书、看电影都是不错的选择,也有益身心健康。
“减少社交媒体的使用时间,多做一些有趣的事情,会为你带来惊喜。”美国心理学家安德里亚·格雷厄姆告诉NPR,与家人、朋友共度时光能调节情绪,改善个人心理状况。
第五,培养健康的屏幕使用习惯。
“生活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凯瑟琳·施泰纳·阿代尔认为,父母应以身作则,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电子用品使用习惯。
举例来说,若规定“禁止在餐桌上使用手机”,那么所有人都要遵守规则,因为孩子会格外关注父母的言行举止。美国“商业内幕”网站建议,在必须使用手机时,父母要和孩子积极沟通,将用手机处理的事情告知对方,比如:紧急工作、查询信息、与亲戚朋友保持联系。
有效的沟通也能帮助人们减少不必要的手机使用。
第六,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
“我不再关注那些无聊的、传递负面信息的人,我用正能量的博主取代了他们。”凯特认为,与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联系,阅读鼓舞人心的故事和话语,让她感到愉悦。她更喜欢看真实、不带滤镜的内容,这样的社交媒体才是有趣的。
NPR建议青少年多与志同道合的人联系,不要在无效信息上浪费时间和精力。
“即使无法长期坚持,减少屏幕使用时间也会带来令人欣喜的效果。”格雷厄姆对NPR说,“这会让年轻人受益。”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