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延期毕业
以往大家容易把它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问题学生”“差生”联想到一起
被延毕的学生也羞于启齿
担心就业单位、老师同学异样的眼光
而今却有不少大学生主动申请延期毕业
这是为何?
在就业形势转变的大环境下
大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
顺着大潮按部就班毕业
轻轻松松找到一份工作
延期毕业不再是沉重的选择
其中有压力、无奈,也有主动作为
以下是主动延毕学生的讲述
↓
“为了延毕,
我写完论文没上传故意‘挂科’”
讲述人:小毅(化名),东北地区某农业类高校电气专业,在读本科生
我是2018届本科生,原本毕业时间是2022年6月,延期到今年6月份毕业。我觉得延毕挺正常的,身边有很多人延毕,这样可以多一年来做选择。
我是学电气的,大三下学期准备考研的时候就想过延毕。当时我想如果考研没“上岸”就延毕,以应届毕业生身份,参加一所央企的考试。
因为就读的本科不太好,一开始我想考研换个更好的学校,所以没有直接参加这所央企的考试,因为不想一毕业就过上“一眼看到头”的生活。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可能一开始想很多,最后还是随波逐流。
考研没过,我就选择延期毕业,父母挺支持。我们学校管理比较严格,没有主动申请延毕的说法,必须“挂科”才能延毕。我想了一个法子——毕业论文写完了但没上传,也没去答辩,就算“挂科”了。
延毕以后,在6月份的毕业季,我就开始准备央企的考试。当时因为新冠疫情,学校封闭管理,没有举办毕业典礼,很多人压根就没去学校。看着“上岸”的同学发的朋友圈,我很羡慕,有去汽车公司就职的,也有去水利局或者中建的,大多数人考研、考国家电网。我们专业六成的人都在考国家电网。
去年,我们学院每个电气专业的班级基本上都有四五个人延毕,不清楚具体有多少人是主动延毕的,因为也有考试“挂科”的。延毕让我能以应届生的身份参加考试,想到目标单位的待遇、福利各方面都特别好,而且当时觉得肯定能考上,所以我就没考虑过延毕的损失。最后,我也确实考上了,获得了一份稳定、令人羡慕的工作,符合预期。
在毕业之前,我每天过得很闲,早上睡到8点再去健身房,中午自己随便吃点,下午无所事事,晚上出去兼职开出租车挣钱。等拿到毕业证去单位报到,就可以正式上班,我打算在基层老老实实学技术。
目前就业形势不太好,大学生主动延毕主要是为了保留应届生的身份去找工作。我身边的情况是主动延毕需要“挂科”,谈不上提倡不提倡这一行为,都是个人的选择。我当时给企业的人力资源打电话咨询,延毕生能否通过网络审核?人力资源说只看应聘者的毕业时间,不看入学时间。所以,我觉得延毕是合理合法的,也是要交学费的,选不选择就看利不利于个人的就业。
“面对现实压力,可能有越来越多人延毕”
讲述人:小瑜(化名),华东地区某985高校社会科学类专业,在读研究生
研究生延毕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原因有很多,更多是个人的一种选择。
我是社科类专业研究生,正要完成硕士一年级的学业,但我早就决定了延毕。我的学制是两年半。去年我离校去实习,实习单位要求我实习6个月。老师说我研二不能再出去实习或者出国交流了,否则后面的课程上不完。但我后来又申请了另一个实习,只能选择延毕上完课,才能毕业。
当时做出这个选择,我也有过压力。虽然延毕对研究生来说没那么少见,但也是关于未来规划比较重大的变动。我的老师、辅导员甚至相熟的同学都劝我不要因为实习而影响毕业。但这份实习是我真正想做的,再三权衡过后,我还是决定去实习,延期毕业,虽然有代价,也值得。
幸运的是,我父母都很支持我,他们完全不在意我延期毕业,“读多一年少一年,没有多大影响”。总的来说,首先是我内心比较坚定,其次是我最亲近的人都很支持我。至于学院和外界的看法,我其实没那么在意。
我考虑过延毕对未来就业的影响,其实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严重。我只是从明年3月延期到6月毕业,也属于2025届应届毕业生。如果一个人本来预计2025年毕业,但延期了一年,到了2026年他还是应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享受的福利并不会因为延毕而取消。但求职也许会受影响,比如有的企业要求应聘者在规定时间之前拿到毕业证,或者有的企业招聘有年龄的限制。
理工科的延毕情况可能和我们人文社科类不太一样。我的两位室友都是就读化工类的,一位是硕士,延期毕业半年,因为论文发不出来,达不到毕业要求;另一位是博士,主动延期一年再毕业,因为她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去做出更好的研究成果。有时候我们会聚在一起讨论时间成本的问题,比如延毕了会不会影响考公或者找工作?论文到底能不能如期发表顺利毕业?
对于我这种因为实习延毕的学生,学校的态度有点矛盾。当我申请实习时,学校的态度是支持和鼓励的,因为我去实习的单位是学校学院重点支持的。对待像我一样的延期毕业生,学校学院声称有诸多配套措施帮助学生完成实习,让毕业不成为这些学生的阻碍。并且学校学院还承诺,以后也不会给学生的拟就业单位下发“延毕”通知,或者出示书面材料显示学生“延毕”,仅仅只是把学生档案上的毕业时间推迟,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特殊区别。
但当我真正进入延毕程序时,学校的态度变得比较隐晦和模糊。对于学校来说,它还是希望学生按期毕业,顺顺利利把学生送走,如果学生延毕,会影响学生以后找工作,影响学校的升学率、就业率。
从目前来看,就业形势比较紧张,在现实压力之下,未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学生选择主动延毕。我们学院也有学长学姐主动延毕,他们没有任何安排上的时间冲突,只是为了能够保留在读学生的身份去做更多事情,为以后的职业发展作准备。因为找工作不理想,学生只能在读书期间多丰富履历和简历。即使是进入所谓的“间隔年”(Gap Year),我们也都是在做一些能够写在简历上或对职业发展有帮助的事情,这样我们未来的选择会更多。
我这段时间也在实习,但将来的工作不一定就和现在一样。未来我还是会做跟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具体去哪里工作我没太想好,但不想去太“卷”的企业。回过头看,我觉得一切都挺好的,这几年基本上把最想做的事情都做了,没有什么遗憾。
“主动延毕主要为了提升自我,
大学应该包容和尊重”
讲述人:小乐(化名),上海某985高校新闻与传播专业,在读研究生
我目前在上海某985高校读新闻与传播,是两年制的专硕,原本应该是今年6月份毕业,计划延期到2024年6月。做了这个决定,我觉得非常正确。
专硕的时间安排特别紧凑,课业集中在研一,去年我上了十几门课程,每一门课程的任务繁重,作业最多的一门课有5份小作业,还要交两份大pre(课堂展示),以及还有几门课程需要复习很久再闭卷考试。
这导致了想找工作的学生没有时间实习,想申请读博的学生没有时间搞科研。学校还要求专硕的学生要有长达4个月左右的大实习和1个月左右的小实习,实习时间加起来要6个月。虽然学院会提供一些实习机会,但大部分都是新闻媒体的岗位,其他就业方向的同学只能自己找。
去年,我们毕业论文开题赶上了上海疫情封控,大家当时的学习和工作状态不佳,和老师沟通也不方便,导致很多事情推进不顺利。解封后,我去了一家电动汽车公司的产品运营岗位实习,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不是我想要的状态,感觉没有进步,反而在浪费时间,得到的成就感有限。
当时就业形势不好,我实习的这个岗位没有转正的机会,上一位实习生在这里实习了六七个月,干了很多活,很努力,但最后因为没有HC(俗称“人头”,即招聘名额),没有办法转正,只能被迫离开。
这都让我很焦虑,身体出现毛病,去了四五趟医院,心脏被查出有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有一次,我甚至呼吸不上来,要去吸氧。医生说我有点神经官能症,是焦虑紧张、压力大导致的。
在实习期间,我决定调整方向,申请读博,我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能读,曾经陷入自我怀疑和反复纠结。直到去年12月份,我才开始准备申博的材料,但当时学校各种事情很多,我申博准备时间仓促,错过了很多学校的报名时间。再加上我感染新冠病毒“阳”了,生病了半个月,状态和情绪特别不好,身体和心理压力都很大,实在难以支撑。
我和导师、师兄师姐以及申博成功的朋友商量了一下,他们建议我给自己多一年时间准备会更好,这样可以缓解身心压力,留足时间把毕业论文准备好,积攒更多科研成果再申请。我决定主动延毕一年,缓冲一下。
延毕的手续很简单,只需要在学校系统上发起延毕申请,陈述预计延毕的时间和原因,填完打印出来给导师签字,只要导师同意,再交到学院就可以了。学校不会限制学生延毕,允许每个人有不同的发展规划,比较包容。
做了这个决定后,我也担心过延毕是否会有负面的影响,在网络上看到很多人也分享了自己的延毕经历。一位本科生延毕是想让时间更充裕,做更好的规划。大家互相安慰鼓励,用平常心看待延毕,只要最后能正常毕业就可以。我也释然了,决定放手去做。
今年延毕的学生还是挺多的。我们学院的专硕是1个大班,分了4个方向。我们班是综合新闻方向,一共有30人左右,其中有10个留学生,其余20个人中主动延毕的有4人。其中有一位学生主动延毕是因为没拿到最想要的企业的offer,想再延期一年,以应届生的身份重新申请。
我有一位室友也主动延毕,她就读某社科类专业,实习之后她不想再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因为以往的实习经历都是跟本专业相关的,她投其他岗位的简历基本都是石沉大海。在导师同意的前提之下,她主动延毕,想利用这段时间积攒互联网公司或者快消公司的实习经历,这样再去找工作更有把握。
为自己多留一年的缓冲期,一开始以为很长,其实也相当紧张。找工作的同学,要掐着点去赶秋招、春招,申博也有大致的节奏,例如从8月份开始到12月份,内地不同学校公布报名交材料的时间,香港和国外的高校则会集中在年底和次年初,3月份开始面试,要控制好时间,一边申请读博还要一边做科研。
延毕以来我奔着读博的目标,没有再去实习,在项目申报和学术论文写作上投入更多精力,渐渐得到相应的回报。起码现在觉得心里比较有底,心态更稳,我没有那么紧张、焦虑,身体也好多了。
人的选择机会有很多,不一定必须走这条路,可以用别的方式达成相同的目的。很多人想主动延毕,是因为无论是踏入工作岗位,还是去继续深造,或者走其他的路,都还没有准备好,想给自己缓冲的时间,在某些方面精进和完善,是以提升自我为目的的。
如果本来是优秀的学生,故意通过“挂科”去延毕,反而得不偿失,如果留下“挂科”记录,可能还会影响保研、留学、就业等其他机会,不可取。学生选择主动延毕是还没有准备好,而不是没达到毕业要求。大学应该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规划,跟学生充分沟通,提供自由的空间和自主的权利。
我建议,学生们提早规划,能不延毕还是不要延毕。如果选择延毕,心理压力不要太大,不要过度关注同届人,安心做自己的事情,要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现在就业市场很“卷”,导致很多人疯狂“卷”实习。我下一届的学弟学妹才研一,在课业繁重的压力下,大家早已开始实习,太累了。以前我觉得考研能“上岸”,很开心,后面才发现“上岸”之后更累,大家都行色匆匆,各自忙碌。
今年毕业季,我跟同学们一起拍了毕业照,但我没有参加拨穗的仪式。我知道自己还没完成学业上的任务,想把毕业的喜悦留到明年,那个时候我肯定会更开心。
73.1%受访大学生表示
身边有同学选择延期毕业
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身边有选择延毕的同学。没有修完学分或没完成学位论文是大学生延毕的首因,其次就是为了保留应届生身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了解到,浙江大学医学院党政办副主任、讲师车淼洁的论文《本科生延期毕业现象的透视与解析》,调研了某省4所不同类型高校,记录了这些高校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期间本科生的延毕情况。
数据显示,某省城“双一流”高校延毕率约为12.5%,两所省城普通高校的延毕率分别约为6%和7%,某非省城普通高校延毕率约为7%。
主动延毕,学校和用人单位怎么看
王栋梁(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选择延毕与否,学生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此外,延期毕业是否会影响自己的未来规划,例如是否会影响升学、就业等方面的发展,都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李可(工作20年的某公司HR):不论是主动申请还是被动选择,延毕在很多用人单位眼中都是减分项。在面试时,应聘者还有机会说明延毕不是因为能力不足的被动选择。而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很多有过延毕经历的应聘者在简历筛选阶段就被刷掉了,是主动还是被动,根本没有机会解释。
网友们一针见血:
不要再把应届生作为招聘门槛了
有专家认为,企业也应尽量增强包容度,给刚步入社会的年轻学生一些缓冲的时间。“应当逐步淡化应届生的身份标签”“看能力、不看毕业时间,为所有年轻人创造更加平等的就业竞争环境。”
对于延毕,我们大可不必谈之色变,但对于其所提示的一些问题也该投以关注。
这也启示我们加快探索学制年限弹性化的管理,针对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考核标准及管理,这也是确保并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延毕只是第一步,如何在外界的嘈杂中清醒地听见内心的声音,完成目标的锚定、能力的提升以应对未来的风险重重,才是接下来真正的考验。
每一名毕业生最终要解决的是人生方向和职业方向问题,能不能回答好,其实和延毕无关。
本文综合自:澎湃新闻、中青报、北京日报、红网、光明网
相关作者:吴怡 黄思哲 梁书函 贾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