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内容页

环球观速讯丨高考志愿填报:如何权衡城市、大学与专业?

2023-06-24 08:04:16 | 来源:腾讯网

高考志愿填报:如何权衡城市、大学与专业?

高考出分在即,接下来,“怎么样填报志愿”将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因为存在大量信息不对称,目前公众并不掌握就业与专业关联度、特定大学特定专业毕业五年后平均收入等量化客观数据,学子填报志愿有不小的踩坑几率。如何避免踩坑需要一定的智慧(金钱)。现在市面上有付费指导,价格达一两万,许多家长还是愿意慷慨解囊,足见稍稍消除一下信息不对称,就可以创造不菲的价值。

假设你的家庭非富非贵、没有大的背景,只是普通家庭,那么,尤其需要在分数容许的范围内,在城市、大学与专业之间进行权衡,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以下是个人建议的填报志愿的一些基本原则。

一、就业导向

如果你读大学的目标是成为大师,喜好某一学科专业,立志为光大学术而皓首穷经,且自己也有这方面的天赋,家人与家境也都支持,那当然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此类就业一般为公立大学、研究所,在体制外与市场一般没有就业岗位,要有心理准备,敢于无怨无悔。

如果你读大学就是人力资本投资,那就一定要牢牢把握“就业导向”。在这一原则之下,基本上可以说,专业比大学更重要,城市比大学更重要。

选择专业的第一原则是市场需求多且强劲。例如,码农在过去多年,起薪比大多数专业都要高,这一群体也尽享互联网红利;在通用人工智能大潮之下,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方兴未艾。所以选择专业之前,想想这一专业的市场需求是什么,向这一行业的前辈多多询问。

大家选择大学,一般认为985强于211、211又强于非211,这大致是对的,但有不少例外,因为985、211也会考虑地区省份均衡。

现在某些偏远的985录取分数还不如一线城市的非985、非211。这背后的道理是,一线城市就业岗位多且充足,大学选在自己将来所准备就业的城市是近水楼台,且大学积累的人际关系也一直能用上。相反,你要是在西北某985大学上学,然后毕业后当地提供不了就业,你不得不去人生地不熟的一线城市去找工作,还不如一开始直接去该一线城市读书。

二、名校信号功能

如果你足够优秀,能够上最好的大学并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那一切自不在话下。如果你能够上最好的大学,但专业不那么如意或必须服从调剂,你是坚持选择上最好的大学,还是选择排名稍后一点的名校+心仪的专业呢?这个问题并没有一致的答案。

从就业导向来看,最好的大学+差专业的毕业生收入大概率是比不上稍逊的大学+好专业。在这个意义上,选后者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考虑到大学首要的功能是信号功能或智力、能力遴选功能,TOP2的光环是要比其他TOP3、TOP5、TOP10要大一些、亮一些,选前者也不为不明智。在内地,TOP2大家公认只有两所,但TOP3的至少有5所,TOP5的可能有10所。在进入了TOP2后,你对专业不满意还有“升舱”的机会:瞄定最好的专业,去参加转院系考试,或去读最好专业的双学士,甚至你可以去旁听你认为最为重要的专业课程,重在学成,“学什么最终是为了你自己”。

三、避开两个大坑

填报志愿的坑不少,这里举最为要害的两个。

第一,没有门槛的专业,不要填报。这类专业也是扩招得最猛的。1998年,大学扩招以前,高招录取人数一百万略多,2021年超过一千万,是扩招前的十倍。所幸中国加入WTO,经济大崛起有效吸纳了扩招。但在经济下行之际,这类专业首当其冲,受到就业市场的暴击。此类专业,存在的主要价值是保障了教师的就业,而不是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学生四年好混,但一旦走上社会就会现原形了。

所以,要先苦后甜,就要填报有专业门槛、有公认完备知识体系、能学到一技之长、有就业前景的专业。物理与数学就不错,能学好任何一个,基本可从事任何需要高智力的行业。

第二,大学为了吸引生源,新近推出的名字很炫、很高大上的专业,要慎重填报。真去了之后,你发现啥都学,但啥都学得不深入,表面上是“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实际上是两不靠,缺乏实质内核,所用的师资基本是半道出家或临时拼凑,以其昏昏难使人昭昭,在就业市场上很是尴尬。

所以,填报专业要轻面子重里子,看自己真正能学到什么、在就业市场上有没有用;在就业市场上有用没用,不看老师与学校吹得天花乱坠,要去倾听业内人士的说法、看看行业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此外,ChatGPT开启了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变化进行时,某些专业与就业会很快受到很大的冲击。例如,填报外语与法律就要慎重,因为其对翻译与法律咨询的冲击已经显现。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陈斌

x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