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她妈,是时候出手了!”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呼吁整治“开学仪式感”乱象,不要让老师和家长被所谓的仪式感“绑架”。她还晒出了自己向有关部门投诉的内容,一时引起热议,跟帖评论过千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留意一下不难发现,每逢开园开学季,仪式感似乎越来越重要了。
迎接新生,当然少不了一些仪式,但这还只是最常规的一种。
媒体报道,为营造“开学仪式感”,各地用到的道具越来越多:河北保定某小学,孩子们穿过拱门、敲击准备好的鼓,寓意“一鸣惊人”;走过写满老师祝福语的通道,桌子上放着寓意“心想事成”的橙子、“平平安安”的苹果,以及“聪明伶俐”的大葱;再从老师手中领取寓意“越来越棒”的棒棒糖;福建福州,一学校在开学首日请了校外舞龙团队;浙江杭州,校长干脆把自己打扮成神仙爷爷站在门口迎接学生……
应该说,早期一些仪式性的活动,还是颇能给人新奇之感,特别是对初次踏入校园的新生来说,刚刚告别熟悉的环境,满满的仪式感会让他们对新的地方产生认同。
但是久而久之,相关活动也露出了不少弊端。
一方面,相关活动频繁举办,增加了家长和老师的负担。道理很简单,一个很多人参与的活动,从购买道具等物品,到策划组织,其中要耗费物资,更要投入不少精力;另一方面,由于活动上需要不少道具和装饰用品,其中多数都只会使用一次,导致浪费也就无法避免。
更重要的是,如果追求仪式感过度,所谓“仪式”很可能就成了形式,离初衷越来越远。
这一点就像这位投诉的家长所写,“又准备开学了,你家孩子班里要买开学礼物了吗?要准备气球彩带蝴蝶结了吗?不知情的还以为孩子要去参加派对呢……孩子开学第一天来到教室就像来到派对现场一样,看着花里胡哨的装饰吃着零食,桌上放的新课本基本不看,心思都不在学习上,更别说谈论新学期新目标了。”
这位家长的投诉引来了不少共鸣,跟帖留言者多数赞同其投诉就是一个证明。看来,很多家长早就对某些花里胡哨的仪式不满了。
但是也有表明身份为老师的网友留言称:现在学校为了仪式感很拼,很可能停不下来。
学校为什么停不下来?
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作用不可忽视。开学季一到,社交媒体上,家长在晒,老师在晒,有些学校还会组织晒,大家都在比开学仪式的新奇和花样,在这种氛围中,谁敢自甘“落伍”?
追求开学仪式感理应有度,形式毕竟是为内容服务的,如果脱离了育人的初心,纷乱的形式就极有可能成为形式主义。所以,从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教学经验来看,为初次入园入校的新生举办一些仪式性活动,不乏合理性,其他就实在没必要了。
真做到这一点,不论学校还是家长,都不能没有好的心态,否则,在朋友圈一看到其他学校的各种仪式,又可能兴起攀比的念头了。这就需要对教育的本质有深刻认识,如此才能抵御五花八门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