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内容页

环球观焦点:治理“小饭桌”要有制度更有温度

2022-11-24 10:09:45 | 来源:教育在线


(资料图片)

“行业门槛低、主体资质不明、监管存在盲区……”校外“小饭桌”饱受诟病。有记者采访发现,由于中小学校外托管机构涉及教育、卫生、市场管理等多个部门,管理职责不明确,校外“小饭桌”的食品安全难以得到有力保障。而今,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厦门市思明区相关管理部门的一系列举措为“小饭桌”有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不少家长由于工作忙碌等一些客观条件限制,无暇顾及孩子放学后的饮食,于是在城区街头巷尾的一张张“小饭桌”成了不少孩子放学后的主要去处。“小饭桌”有偿为有需求的孩子提供吃饭、住宿服务,但由于其既脱离学校又脱离家庭,曾经一度成为监管盲区。然而,对于“小饭桌”的治理不能忽视,因为这关系到孩子的饮食与人身安全,不能让其肆意生长,成为监管不到的隐秘角落。

抓好建章立制,落实落细主体责任,让“小饭桌”安全治理有保障。家长有需求,因此不能采取“一刀切”式的关停做法,而要落实主体责任,出台相应管理办法,让经营者有章可循。例如,厦门市政府曾发布了关于“小饭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其各项责任主体进行进一步明确,细化分工抓落实,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将“小饭桌”纳入网格化管理,建立相应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此外,还要定期检查“小饭桌”的食品进货、学生接送、午休安全、消防等环节是否规范,并向“小饭桌”负责人及从业人员进行安全防范宣传,及时消除隐患,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发挥教育部门的宣传监督作用,协同促进“小饭桌”有序经营,保障好学生权益。教育部门要积极做好衔接工作,可以由学校收集在校学生报名的“小饭桌”名录,报备给社区进行“摸底”,教育部门再把信息反馈给市场监管部门,在市场监管部门相关人员到店内实地检查、评级后,通过学校将评级结果公示,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可参考的名单。教育部门需定期组织中小学开展“小饭桌”巡查,加强对学生、家长的食品安全宣传工作等,及时收集学校反馈信息,切实保障好学生权益。

用好评价的指挥棒,辅助以现代技术,让治理更科学更规范。相关主体要改变以往“单一监管”的被动和乏力,尝试用市场机制倒逼“小饭桌”主动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可以通过社会考核评级制度,激发经营者的积极性。同时,用好现代技术,积极推广“互联网+明厨亮灶”模式,让监管部门和家长也能通过手机软件,在线上了解“小饭桌”的实时动态,推动“小饭桌”规范经营,让家长更安心。通过柔性合理的监管模式,推动“小饭桌”治理更有人情味。

不仅是“小饭桌”,只要是涉及学生安全健康的每个环节,都应该得到重视。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社会各方攥指成拳、形成合力。让每个环节丝丝相扣,不让孩子的安全监管脱节。只有每个主体都各尽其职,治理才会事半功倍,各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作者系本报记者)

《中国教育报》2022年11月24日第2版

x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