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高考还有200天的关键时间节点,南方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等高中学校约请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思维导学首席专家房超平,走进校园,对高三学生学习方法、策略进行辅导,对高三复习课进行教学指导。活动过后,师生均表示收获匪浅。
活动中,房超平就“如何高质量复习备考”“如何提高复习课教学质量”等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资料图)
问:各地高三复习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房超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任务不明确。主要是因为部分教师对复习课梳理巩固、系统构建、应用提升、变化创造四大任务不是十分明确,有的教师虽然能说出其中的一些任务,但因未经系统总结,深入思考,对四大任务的认识不够深刻,达成任务的路径也不明确。这就必然会导致任务落空、效率低下。
2.过程不清晰。主要是因为部分老师既不清楚复习课的任务,更不了解这些任务主要由谁来完成,该怎样完成,什么时间完成,课堂教学随意性较大,依然是满堂灌,简单重复新课内容和过程,教学内容对教辅资料的依赖度过大,题目不加选择,得过且过,没有系统思考,缺乏整体安排。这就必然导致复习课过程衔接的缺陷、内容的缺失。
3.提升不显著。主要是因为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学情不是十分清楚,不知道学生的基础怎么样,不了解学生以前学习时的问题和缺陷在哪里,抓不准学生的疑难点、易错点、易混点,对课程标准和知识点的分析、落实不到位,不能聚焦提升的关键点,什么问题都想在课堂上解决,难免面面俱到,事无巨细。这就必然导致教学中提升点不突出,措施不得力。
4.练习不精准。主要是因为部分老师没有问题归类意识,对题型的分析不透彻,规律总结的不到位,把“熟能生巧”当成宝贝,把大量练习当做提高效率的不二选择,总以为这样做,就能让学生见的题目类型多,就能在考场上有自来熟的感觉,学生就不会因为题目生疏而产生畏惧心理,这就必然导致课堂讲不透、挖不深和课堂练习、课后作业过多等问题。
问: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房超平:1.明确复习课四大任务的核心及其关系。梳理(知识)巩固(基础)是前提,系统构建(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是核心,应用提升(运用概念、定义、规律,解决新情境中的典型问题,并总结规律)是关键、变化创造(根据规律改题编题,学会举一反三)是提升的根本。没有梳理巩固,系统构建就难以完成,而系统构建落不实,知识记忆就有漏洞,应用提升就是一句空话,更不用说变化创造了。
2.清楚完成任务的对象、途径和策略。完成任务的主体是学生,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同伴互助为主完成梳理巩固和系统构建任务,应用提升和变化创造则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时间应该按照课前、课中、课后整体安排。课前,由学生自己完成知识清单(方法清单——重点知识、典型问题、基本题型等)的自主回忆和资料查阅,以及思维导图的初步构建,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课中,由学习小组完成知识清单(方法清单)的同伴互助和思维导图的相互补充,典型题目的解决,解题规律的总结,以及在教师引导下的典型例题的改编,必要时,可以开展组间命题挑战比赛。课后,同学们则要完成必要的检测练习以及自己改编或创编的练习。
3.认真分析学情,做到知己知彼。要认真翻阅以前学习新课时教师登记在册的在学生学习相同内容时的错题记录(包括平时作业和阶段性测试——教师要做教学研究的有心人),或者分别找三个层次的学生交流,做适当的课前或课后调研(课前了解他们对复习课教学的需求,课后收集他们学习本节课的建议和意见)。必要时,也可以做适当的前测。通过这些思路,摸清底子,对症下药,提高复习课的针对性,解决教学的关键问题和学生的痛点问题,
4.归类分析常见题型,做到一题多变。复习课典型例题宜少不宜多(原则上一节课的典型问题不宜超过三个),要引导学生学会改题编题(而不是变式训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变化中,运用问题解决策略,把握题目的变化规律,学会解决复杂问题,甚至压轴题,力争做到一题通一类(通过一题学会解决一种类型的问题)、一题串知识(在变化中把相关知识串起来)、一题纠失错(解决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失误与错误),从而实现“以少胜多,以精取胜”的目标。
问:一线教师教学实践中应该怎么做?
房超平:
实现上述策略,需要在教学中做到如下几点:
1.细化知识清单和方法清单,并通过多种途径完成梳理巩固的任务。教师事先准备好知识清单和方法清单,知识点(方法点)要细化、全面,不遗漏。然后,按照下列路径完成梳理巩固的任务:课前,由学生自己通过自主回忆和查阅资料,分别把每个知识点(方法点)弄清楚,并填在相应位置。课中,把每个知识点(方法点)通过小组间的交流、组间展讲以及老师点拨予以补充和纠正,并用红色笔记下来,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清晰可见。
2.完善知识结构图和方法结构图,落实系统构建任务。课前,学生完成知识清单(方法清单)的初步梳理后,先画出知识(方法)结构草图,课堂上,通过小组交流、组间展讲以及教师点拨,完善知识(方法)结构图。然后通过展讲、质疑,复述相关内容,再次修订完善。好的知识(方法)结构图,应该具备如何五个特点:一是内容要完整,知识点要齐全,不能遗漏;二是表述要简练,用关键词或符号、简图来表达;三是层次要清晰,思维导图一般分成四级,每个层次的逻辑要非常清晰,最好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四是联系要明确,要把各个知识(方法)之间的联系通过线条明确下来;五是重点要突出,要把重点内容(方法)用红色标出来。这样,就能实现把“书本由厚变薄”的目标,这样的思维导图便于学生检索知识,有效记忆。如果在高一高二这些基础年级做好这两张图,则会更有利于提高高三复习课的效率、
3.强化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不断提升学生的能力。习题要围绕疑难点、易错点、易混点以及历年考点的题目类型、命题角度凝练的典型问题(最好引导学生创设情境改编或创编问题)来展开。问题的解决要按照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展开质疑-老师点拨-独立完成的路径来进行。学生展讲主要讲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与相关知识的关系,以及解决的思路,然后在同伴的质疑与探讨、老师的点拨中不断优化解决思路。学生展讲出现以下四种情况时,老师要予以点拨:一是出现困难时,二是回答不完整时,三是要点不清晰时,四是出现错误或问题时。特别强调,点拨不是解答,而是通过情境创设、迁移类比、持续追问、有效反问、要点提示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解答。
4.引导学生改题编题,学会变化创造。要根据学生的能力,选择大多数学生独立思考能够解决的问题,按照如下方法改题,以激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一是把识记类题目(是什么)改成理解类(主要是什么,本质是什么)、应用类(在新情境下,这个是什么还成立吗)、分析类(与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评价类(对相关内容进行辩护或反驳)和创造类(关于这个内容的新的想法)等类型的问题。二是按照因果互换(如,知A、B求C,改为知A、C,求B等)、要素增减(如,把B变成D、E等)、情境创设(创设类似的情境,问题不变)、题型变化(如,把选择题变成填空题等)、语言转化(如,理科类学科,可以把描述性语言变成符号语言或图表语言)等方法改编问题,甚至创编问题。
文/图来源:南方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