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内容页

每日速读!锻造知行合一实干型“双创”人才

2022-11-28 08:52:23 | 来源:教育快播网

日前,东莞理工学院“拓扑优化智能运动头盔——航天科技赋能冬奥装备”项目,获得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决赛金奖。


【资料图】

“国内高端竞技类型头盔的市场,主要被国外主流品牌占领。我国职业运动员训练时佩戴的雪车头盔,多是国外运动头盔。我们要做中国自己的高端竞技类头盔!”该校学生姚嘉轩等人组成的SH智能头盔团队,经过上万次撞击测试,设计出拓扑优化抗冲击吸能点阵结构,较传统头盔缓冲层安全性能提升23.1%。该团队还优化头盔的气动外形减阻设计,有效降低风阻系数20%。他们研发的头盔,较上一代赛用头盔整体减重500克,通过国际雪联的ECE认证。

在东莞理工学院,像SH智能头盔团队这样的学生创业团队还有很多。在过去七届“互联网+”大赛上,学校累计斩获国赛1银、3铜,省赛3金、11银、16铜。这一数字背后,是该校构建“一心双域三全四层五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锻造知行合一的实干型创新创业人才的探索。

“四层”教育为学生注入“双创”信心与能量

姚嘉轩的创业想法,源于大一期间的创业必修基础课程。“我原来不知道从哪些角度出发,分析一个创新创业项目是否可行。”课程给姚嘉轩支了招,课上学到的方法,让他在创新创业项目实践中如鱼得水。

“学校以‘双创’为引领与抓手,通过创业基础必修课程覆盖、创业精英班培养、‘互联网+’竞赛牵引、创新创业社团交流等‘四层’教育,对学生开展综合性、全过程、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该校党委书记成洪波介绍,在学生入学后,学校便开展创新创业入学教育工作,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和第二课堂的引导作用。

据了解,该校投入300多万元建设精品课程,搭建线上线下特色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47门创新创业选修课、2门必修课,必修课总学时为36课时。该校还在专业课程中设置创新创业教育模块,把创新创业思维培养融入专业教学环节。

参与场地竞标、宣发制作、实地销售……该校创业精英班的学生们,通过工商模拟市场等立项项目和活动,模拟实体产品的商业运作流程。

“以活动让学生掌握合作、沟通交流的软技能,同时培养他们创业运作逻辑的真本事。”该校团委书记劳丹说,学校坚持实行分类因材施教,设有杨振宁创新班、卓越班(卓越工程师计划)等多类创新创业特色班,开展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该校还以“挑战杯”“互联网+”等龙头赛事为重要抓手,以赛促建、促教、促创。学生通过参加赛事或加入创新创业社团,强化创新创业技能。学生团队共获得102项省级以上奖项。

“双师型”教师任大学生创新创业“武教头”

该校应用化学系主任李超曾在宁德时代等企业工作近7年,长期与产业界保持交流合作。在为应用化学专业大二本科生讲授创新创业必修课“绿色能源与化学技术”时,他将锂离子电池产业研究经历融入课堂,邀请企业工程师参与,为学生讲解锂电池的最新技术研发动态。

在课程引导下,杨浩等学生对锂离子电池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进入项目团队开展相关研究。在李超带领下,团队成员多次前往企业调研取经。他们分析产业需求,解决产业痛点,精简制备工艺,完成了一套在低能耗条件下制备磷酸铁锂的工艺路线,大幅度降低材料生产成本。

经过多次中试验证,该团队开发出动力型和储能型系列产品,已在电芯厂家进行试用,效果良好。今年,团队的“锂工正极——首创低耗生产磷酸铁锂助力碳中和”等3个项目获得“互联网+”省决赛金奖。

“学校鼓励教师将科研项目、产业技术和应用成果带入课堂,通过‘项目驱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在该校校长马宏伟推动下,学校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切实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和指导帮扶作用。学校还建立了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给予“互联网+”国赛金奖项目100万元创业奖金,指导教师可直接破格晋升正高级职称。

在入职该校前,教师李楠曾创业10年,具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她采取公司制管理模式,指导学生建设创业团队,每个团队中会有一名项目经理。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和创新赛事,围绕国家、社会和群众需求,深入市场调研,参照公司企业的运营方式进行实操。李楠指导的5支学生队伍,今年获得了“互联网+”省赛3金、2银的好成绩,其中产业赛道获得全省金奖第一名。

校友企业家是该校“双创”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与校友企业家联合会建立近400人的校友企业家资料库,还组建了涵盖多行业、经验丰富、能力强的校外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形成众创空间创业导师库。

一站式“资源超市”助力学生孵化梦想

“2015年公司创立之初,我们对创业政策不熟悉,是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包括公司集群注册、工商登记、会计财税等一站式服务。”得益于该校在场地、政策上提供的支持,李锐填所在的匠子文化团队的创业过程少走了很多弯路。经过多年努力,该团队已孵化出东莞广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企业。

“在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校友企业家帮助我们打磨项目,给出专业指导意见,增加了团队的市场实战经验。”姚嘉轩表示,学校提供的实训基地常有专家讲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贴近行业,整合不同行业的资源优势。

据了解,该校专门设立创新创业教研室和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建成33个面向学生开放的创新创业实训平台,以及3000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形成“莞工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地图”。学校共有127支创业团队进驻孵化基地,成功孵化78家大学生公司。学校还与东莞松湖华科产业孵化园等13个单位共建107个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市场支撑体系。

“实训基地平台一方面可吸收具有创业激情的学生参加创业活动等,让学生及时浏览、学习有关创业信息、成功案例;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创新项目研究、实践新想法的场所。”在劳丹看来,学生通过实训平台,可提前进行创新创业训练,为将来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扶上马、送一程。从2016年起,该校每年投入300万元,用于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还联动社会、企业、校友资源,积极筹集创新创业引导基金,基金池累计1.46亿元。学校以项目投资形式,继续加强对创新创业团队的扶持。

《中国教育报》2022年11月28日第6版

x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