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内容页

全球焦点!小学生们的简历,暴打职场精英

2022-11-29 08:57:03 | 来源:教育在线

看点 在社交平台上,有关简历制作技巧和模板的分享层出不穷。前有南开教授随性段子手简历火爆全网,后有北上广小学生简历惊呆众人。大众惊讶于物理大佬简历的直率和随意,也惊讶于家长对于简历的重视和小学生简历的内卷。不过,为了小升初“卷”简历的家长要知道,“竞争与考试”就是一辆永远向前狂飙的战车,只要与之绑定,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便都再也无法叫停。


【资料图】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X博士 (ID: doctorx666)

作者丨抓绒 编丨May

这年头,好工作难觅,一堆人抢一个工位的情形比比皆是。

为了从诸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很多年轻人便开始在自己的简历上下功夫。

有到处找“大厂必过模板”的,有花钱请“专业人士”润色的,甚至还有剑走偏锋,在简历里吹自己酒量和车技的……

然而,不论这些求职者如何折腾,他们最终所打磨出来的简历,却很有可能拼不过一名6年级的小学生。

六边形小战士

有人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话放到今天的“小学升初中”上,同样适用。

毕竟有口皆碑的好初中,每座城市就那么几所。

想要被它们录取,家长就需要用一份十几页厚的“小升初”简历,来证明他们的儿子或女儿。

01

足够优秀

首先,在“小升初”的简历里,考试满分是一种常态,全科优秀是最低配置。

图源:小红书@宝藏阿古老师

如果这孩子有一门考“失误了”,拿了97分,他家长都不好意思往简历上填。

当然,只有好成绩还不够,毕竟在家长们看来,一个优秀的孩子肯定是多才多艺的,是全面发展的。

于是,在优异成绩的基础上,家长们开始在“小升初”的简历里

02

堆证书

图源:小红书@宝藏阿古老师

在成年人的应聘世界里,几十份证书也可能换不来一个工作。

但在小升初的战场上,证书就是装备,竞赛则是弹药,一个小学生准备得越充分,能走进自己心仪学校的几率就越大。

因而,在小升初简历里,展示证书的部分通常都有好几页,宛如一排排勋章层层叠叠。

图源:小红书@宝藏阿古老师

这两年,国家一直在出台政策减负,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今年9月,教育部再发通知,明确指出不能把竞赛成绩作为入学标准。

但家长们却热情不减,他们甚至还借用了自家孩子所使用的语言体系,开发出了一套“小升初”暗语。

部分暗语

他们用各种缩写来指代学校与考试,如同地下工作者一般,交流着带孩子刷证书的故事。

图源:小红书@糖宝和安妈

证书的数量要足够多,这就让许多周期短的比赛,成了家长们的首选。

像下面这个“冰心杯”作文大赛,最大特色就是最快一个月出结果。

证书的质量也要足够高,这就让许多全国级的比赛,成了家长们争抢的热门。

像前两年被称为“小升初敲门砖”的剑桥KET/PET英语考试,考试名额刚在网上放出,就被一秒抢光,500元的考试费,生生被家长们炒到4000块钱。

KET/PET在2021年曾一度被叫停,但据说现在又死灰复燃了

有北京家长在网上抢到了海口市的一个考位,不惜带着孩子直接飞过去参加考试,称“就当是旅游了”。

更硬核的,直接跨级打怪,让上小学的孩子直接考雅思,并在拿到一个可以出国留学的分数后,轻叹一句:“考砸了”。

证书还要尽可能多元化,要体现出孩子能文能武,全面发展。

所以,要想刷证书,就必须让孩子先刷满各种特长的能力值。

于是,一个小学生的日程,就被切割成了若干个固定的团块,每一个小时各司其职,共同打造出一个六边形的“全能小升初战士”。

孩子们当然也有自己的娱乐时间:

有家长会让自己的娃看纪录片,通常是《中国通史》《河西走廊》,就算是休闲,也别忘了记笔记。

当然,许多新时代的家长都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娃并不是什么世不二出的天才。

所以,这些家长就选择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六年级的小升初战争,我们四年级就要开始准备了。

有家庭索性直接模仿高考模式:“小升初”倒计时1000天,走起。

如果不打好提前量,那么根据下面这位“过来人”家长的经验,你的孩子即便通过了“小升初”的考验,也会在初一被“卷王们”虐到自尊心崩塌。

况且,只刷证书就能刷到自己心仪的初中?

你的孩子还必须至少有一项爱好,或者是沉浸于航模,或者是着迷于星空,总之就是要成为某个方面的小专家。

没有最爱又怎么了?

此外,一个优秀的准初中生的人生,还需要兼具宽度与厚度——既要多才多艺,又要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

所以我们看到,一个来到这个世界不过10多个年头的小孩,不但能主持学校的各种大型活动,还能在国际化的论坛会议上发言,与央视著名主持同台表演。

当然,到了这一步,拼的就不只是孩子的个人素质了,还有双亲的人脉与财力。

也因此,有的孩子即便是媒体竞相报道的网红,也必须回家认真准备小升初;

有的孩子因为认真准备小升初,所以“必须”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网红;

上述这一切,最后都会被凝聚在那份“小升初”的简历里。

它的电子版,被家长们发进了心仪初中的官方邮箱;

纸质版,则被竞相投进学校门口收发室的投递箱里;

网传某中学门前塞简历的家长们

当然,这两年,伴随着政策的改革,许多学校为了贯彻公平,已经明确表明拒收简历,改为摇号。

于是,那一个个装满了骄傲与期待的文件袋,就全都被门卫扔进了垃圾箱。

网传,动图来源:小红书@陪读老母亲

但家长却仍旧抱有幻想,他们用尽各种手段,只为了能让校方过一眼自家的宝。

有父母甚至找来命理大师布局,将初中的入学考试托付给某种更高位面的意志。

毕竟,在绵长的焦虑与不确定中,也只有捉摸不定的玄学,能成为家长们最后的救命稻草。

这种焦虑,也会自然而然地传递给他们的子女。

在人生观还远没有形成的十一二岁,我们看到这些少男少女在“小升初”的压力下,一个个背负上了不属于他们年龄的重担。

沉重的假成熟

激烈的“小升初”内卷,拧紧了无数六年级孩子人生的发条。

面对这种紧绷,许多孩子甚至将承担压力,视作一种“我长大了”的证明。

在社交媒体上,有孩子模仿着高中生的口吻,书写着不属于自己这个年龄的痛苦;

而更多的孩子则选择录制所谓的“小升初”VLOG,模糊地将自己日复一日的勤奋与熬夜,当作一种成长的必经之路。

更有孩子直接在社交媒体上庄严宣告:“六年级了,该小升初了,退博了。”

而这,造就了一种沉重的,来的有些过早了的成熟,造就了一种上一代父母经常挂在嘴边的“懂事儿了”。

2018年,镇江的一个六年级小学生在因“小升初”与母亲大吵一架后,离家出走。

孩子并没有逃向网吧和同学家,而是独自待在便利店里——继续学习。

在社交媒体上,有5年级的孩子明确将明年的目标定为“市三好”,有6年级的孩子主动去参加小升初咨询会,甚至还有家庭,父母都已经卷不动放弃了,孩子却希望血拼到底。

但又有多少十一二岁的孩子,能够抗住这如同高考一般的压力呢?

疯狂掉头发,一个暑假莫名胖了20斤……这些成年人在紧张和焦虑下所产生的亚健康症状,竟开始出现在那些小升初的孩子身上。

而且,比生理问题更严重的,则是心理问题。

在一个心理咨询网站上,你能看到大量小学生痛苦的自白。

小升初给这些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有人因不如别人优秀而感到烦躁,有人将这场考试同父母和自己的尊严深度捆绑,还有人则觉得一旦考砸失利,那就天崩地裂,万事休矣。

当儿童的心理扭曲到一个极端,他们便会开始偷偷自残,甚至寻找自杀的方法。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去年4月,四川达州有两名6年级的女生,因成绩不理想而选择一起从34层的高楼一跃而下,双双坠亡。

就算再早熟,他们终究也只是一群还远没有长大的孩子。

当这些孩子终于侥幸翻过了那座名叫“小升初”的大山之后,他们会疲惫地发现,前方还有那名为“中考”和“高考”的,更陡峭险峻的未来在等待着他们。

最终,孩子们全部的青春和血汗,又会被压缩进那一张张A4纸大小的求职简历里,成为“教育经历”下方的三四行文字。

这些文字,是他们过去20多年足够优秀的证明,却无法成为他们未来20年成功的保障条例。

然而“竞争与考试”就是一辆永远向前狂飙的战车,只要与之绑定,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便都再也无法叫停。

2020年7月,陕西安康,一个准初中生刚参加完小升初考试,就被父母强拉着来到了当地的高考考场的外面。

小伙子坐在门口,观摩着那些走进了考场,马上就要迎来解放的哥哥姐姐,观摩着那个他似乎必将会经历的,充满了高压与迷茫的未来。

当记者问及小伙子此行有何感受时,他直言不讳,说出了无数同龄人和他们家长的心声: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x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