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内容页

全球球精选!借帮扶“东风”实现教育跨越发展

2023-01-05 09:14:46 | 来源:教育之星

湖南龙山县位于湘、鄂、渝三省(市)交界之地,属湖南最偏远的县之一,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


(相关资料图)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偏远落后的山区县,却不等不靠,借助长沙市对口帮扶这股“东风”,真抓实干,破解教育发展瓶颈,变“被动帮扶”为“自主发展”,产生了美妙的“化学反应”——

“十三五”以来,龙山县共投入23亿元,全县净增学位23690个,化解大班额1115个;全县教育共获得15项国家级、300余项省州殊荣……

这样的“化学反应”何以发生?

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

1994年,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部署,长沙市开始对口帮扶龙山县。2019年以来,为促进龙山教育跨越发展,湖南省教育厅、长沙市教育局又先后出台《湖南省教育厅支持龙山县跨越发展实施方案》《长沙市与龙山县开展学校结对帮扶推进教育扶贫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帮扶政策,形成长沙51所小学、初中、高中名校结对帮扶龙山相应学段51所学校的良好局面。

虽有良好的外部条件,但龙山县委、县政府认识到,要振兴乡村,必须不等不靠。为此,该县坚持把教育列为“一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还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的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2016年以来,全县各职能部门为学校办实事达246件,投入或协调资金2000余万元。”龙山县教体局局长彭殿臣说。

为破解基础设施建设及教育大班额的瓶颈,2016年以来,龙山县共投入23亿元新建城区中小学校5所、幼儿园4所,改扩建城区学校5所,在农村推进“四改三化”、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等工程,全县净增学位23690个。

变“要我改革”为“我要改革”

置身信息相对闭塞的武陵山脉腹地,眼界很容易被大山限制。然而,当记者穿行在龙山的深山之中,感受到的却是一股扑面而来的教育改革新风。

“以前,我县教育教学理念落后,大多沿用陈旧的教育教学方法。”龙山县教体局副局长田伟说,这些年来,在湖南长沙到龙山组织开展的名师送教等一系列活动中,龙山教育人深切体会到改革势在必行。

近年来,该县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多途径实施教育理念革新。2017年以来,分别将全县中小学50名校长、55名教科室主任及464名骨干教师送到长沙市等地开展研修;通过“送培到县”“名师送课”等形式将长沙市等外地名师请到龙山,开展“新课标、新理念、新课堂”等方面培训。

在“天下秦城”里耶镇,镇中心小学校长彭明友介绍:“学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将里耶秦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快乐成长。”

走进全国民间艺术之乡靛房镇,该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王维松想不到,将土家文化融入学科教学,在校园讲土家语、跳摆手舞、唱土家山歌,“双减”之下的课堂会变得这样精彩。

来到茨岩塘镇这个革命老区当校长,田万庚十分感慨,学校将红色文化、劳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之中,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

变“要我提质”为“我要提质”

作为边远山区,龙山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突围之路在哪里?近年来,龙山县牢牢牵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牛鼻子”,积极探索教育提质新路径。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龙头在教研教改,关键是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田伟说,围绕学科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县以“微型课题”“实用课题”为重点,大力开展课题研究。

“十三五”以来,该县累计培训教师8万余人次,实现师训全学段、全学科、全覆盖;安排300余名农村青年教师参与“青蓝工程”,为农村优质师资储备种子。

为让教育驶入提质提速的“快车道”,2014年以来龙山县投入3500多万元,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开启农村教育变革之门;按照“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总要求,建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大山的孩子不仅要文化成绩优秀,还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今,这已经成为龙山家长的共识。

《中国教育报》2023年01月05日第3版

x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