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智慧适老化环境设计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健康照护师等养老行业新职业,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生加入。这一现象不是个案,自2019年以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相关部门先后发布了5批共74个新职业,新职业劳动者已近1亿,且数量持续增加。新职业带来新机遇,高校毕业生就业有了更多新选择。
新职业源于新技术、新业态、新需求。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正向着更智能、更绿色、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及人际相处方式。新兴技术高度融合、不断渗透,创造出“绿色经济”“共享经济”等跨越传统产业边界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品质更高、范围更广,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多样化、更高层次的要求,进一步催生了新职业。
大学生青睐新职业发自内心、源于时代、具有优势。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中坚力量,充满活力和朝气,他们成长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切身体验着科技给职业和生活带来的千变万化,掌握着新职业发展需要的关键技术甚至自主知识产权,有从事新职业、发展新职业的天然优势,也承担着创造新职业、实现中国梦的时代重任和历史使命。
国家在政策上要打出组合拳,综合施策、多措并举,促进大学生在新职业岗位就业。一是规范新职业,为就业提供政策、制度保障。新职业作为一种新事物,存在一些不健全、不完善之处。国家要主动作为,积极调研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就业。对于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不断涌现的新职业,在国家政策层面要及时予以认可、规范,提升新职业的社会认同度、公信力,满足大学生认识新职业和选择新职业的需要。二是开发相应职业技能标准,培训新技能,为大学生在新职业岗位就业赋能。新职业与新技能是伴生的,国家在发布新职业时,可以为设置职业教育专业和培训项目、确定教学培训内容和开发新教材新课程提供依据和参照,从而实现人才培养和市场对接、与社会需求同步。新职业的出现,给高校做好人才培养、就业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要主动对接社会需求,及时了解职业发展动态,有序开展“新职业进校园”“体验新职业”等指导活动,向大学生科学、准确地介绍新职业,引导大学生关注新职业、走进新职业、选择新职业。
大学生选择新职业既是潮流,也是创新,更是一场激荡青春的试验。面对新职业、就业的新变化,大学生要及时改变传统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拓宽就业思路,敢于尝试、乐于尝试,树立在新职业中建功立业的理想。同时,新职业作为一种新事物有种种不成熟的地方,如发展时间较短,人才培训体系还不够完善,人才未来发展路径、行业发展前景还不够明晰。在新职业中,大学生要学会成长、学会增能,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敢于挑战自我,不断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成为适应时代要求、引领新职业发展的人才,在职业发展中完善新职业、创造新职业。
不断涌现的新职业,体现了新技术、新需求的发展趋势,也激荡出大学生就业的新动能,为大学生提供了发展新机遇和就业新选择。应助力其成为大学生的青春新舞台、职业新空间、事业新平台。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就业指导办公室主任)
《中国教育报》2023年04月20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