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育常识变成社会共识
(资料图片)
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永新在《中国教育学刊》撰文,当我们谈到科学的时候,总觉得它很高深,离我们的生活很远,所以需要普及;教育离我们很近,我们觉得都懂,而恰恰越是离我们近的东西,往往我们越是不了解,正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现在,全社会的教育焦虑、内卷、躺平等系列问题,都与教育科普不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很多教育学家认为的常识性问题并没有成为社会的共识,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家长为什么那么焦虑?因为大家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都希望孩子是第一名,可是科学告诉我们第一名只有一个。所以与其去追求第一名,不如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如何把教育常识变成社会共识?可以从三个方面下功夫。第一,加强专业的力量。教育科普需要真正的专家、专业的立场。第二,加强榜样的力量。教育科普需要普通的榜样、草根的故事。第三,加强媒体的力量。教育科普需要关注社会热点,及时组织讨论。
20年前,我跟冯骥才先生想尝试发起一个全国范围的教育大讨论,但最后没有实现。其实,我们的教育真的需要开展一场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样的大讨论,搞明白到底什么是好教育,到底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教育的很多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大家一起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重新认识“权力”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李希贵在新学校研究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换届大会上表示,怎么让我们的领导力一步一个台阶提升,使自身的品格、能力和身处的岗位层级相匹配?实际上没有捷径,必须重新认识“权力”,并完成三级台阶。
第一级,基层领导自信授权的能力。如果一个领导总是感觉下属不行,基本上可以判断他尚处在领导力生存期。你平时可能会见到一些高管、市长、局长,但只要他们是说这种话的人,就可能都不是成熟的领导者,因为他们还没有脱离基层领导的能力和素养,不能够自信地授权。自信地授权是一个要害指标。不要抱怨老师、员工不行,实际上“瓶颈永远在瓶子的顶部”,恰恰是领导者自身的问题。
第二级,中层领导分权的能力。分权和授权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授权的权力主体还是领导者,但可以把手里的权力暂时交给下属,随时可以收回来。什么叫分权?就是这个权力本来就是人家的,你必须把它放回到权力应该归属的地方。
第三级,高层领导构建治理体系的能力。高层领导不能把所有的权力都揽在自己手中,而必须把权力横向切分给负有责任的主体,比如哪些是给事业部的,哪些是属于中后台的。再将纵向的权力链条进行切分,比如财务链条,你的权力体现在哪一个环节,而预算单位、财务人员等又在哪几个环节拥有权力。
这样的治理体系一旦形成,每个人在组织里面会相对更自由,能够比较舒服地做事。
(崔斌斌 辑)
《中国教师报》2023年05月10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