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内容页

心理健康工作要向重点人群发力

2023-05-25 09:16:20 | 来源:中国教育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系列评论之六

近日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从“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八个方面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心理健康工作进行了部署。《行动计划》还要求聚焦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要素、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补短板、强弱项。《行动计划》的出台,对于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心理健康问题呈低龄化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全社会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一个人只有身体和心理都保持健康状态才算是真正的健康。在全方位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建设的同时,还要聚焦留守、流动、单亲、残疾、家庭经济困难、遭受校园欺凌、丧亲等处境不利学生,初三、高三等面临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的高校毕业生这类重点人群,补齐工作短板,织牢织密心理健康工作的防护网。

留守儿童等学生应该是心理健康工作关注的重点。相关研究显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风险更大,留守儿童的抑郁检出、焦虑比例指标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常年与父母分离,难以享受到父母的陪伴、关爱,缺乏亲情关怀,显然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另一方面,乡村教育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短板,乡村教师队伍又是短板中的短板,城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现实无法回避。无论是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是开设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抑或是强化心理问题预防和监测机制,提高主动干预能力,乡村地区学校都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要以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发展为重点,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尤其是在经费投入保障、教师编制安排等方面要向中西部、农村地区学校倾斜,支持学校建立心理服务支持体系,更好满足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需要。

不仅是农村留守儿童,包括流动儿童、单亲、残疾、家庭经济困难等处境不利儿童,都应该是重点关注人群。这些处境不利的青少年在资源获得上处于劣势,处于心理问题风险因素相对高、但支持力度相对薄弱的环境。种种不利处境,并不绝对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但却可能推高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这就要求强化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关爱,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必要时开展心理干预。

面临升学或者就业压力的青少年同样是心理健康工作的重点人群。初三、高三学生处于升学的关键期,承担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容易出现焦虑、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敏感等问题。要定期对面临升学压力的初三、高三学生及家长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帮助他们消除考前焦虑和担忧。同时要提升发现和初步干预异常心理现象的能力和水平,将异常心理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及时开展一对一心理援助,确保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要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利用不同渠道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具体方法,共同为考前学生的心理健康护航。

当下,就业形势严峻,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系着个人的职业发展,也承载着父母和家庭的期待,尤其是对农村学生以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就业更多承载着向上流动的期待。毕业生群体面临的就业求职焦虑可想而知。对此,一方面要求学校做好全周期就业服务,加强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心理辅导和个性化、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引导学生调整就业心理,正确看待就业求职路上的挑战和压力,排解就业压力,缓解就业消极情绪;另一方面,也要求全社会为毕业生合理选择营造更加宽容、宽松的社会舆论环境,让毕业生可以更从容地进行就业选择。

(作者系本报记者)

《中国教育报》2023年05月25日第2版

x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