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内容页

产教联合体紧密“捆绑”集体发力_新动态

2023-06-13 09:07:06 | 来源:中国教育报

今年4月,教育部启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创建工作。5月初,山东省5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将产教融合治理体系、治理方式和治理效能改革不断引向深入。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要坚持守正创新、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实现三个紧密“捆绑”。


(资料图片)

紧密“捆绑”联合主体,建设实体运行新机制

按照国家主导推动、地方创新实施的要求,成立地方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理事会或董事会,厘清责、权、利边界和“任务清单”,畅通沟通、交流和会商渠道,打造以“政产学研”紧密“捆绑”的“产学研训创”市域产教联合体,推动建立价值共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同创新机制。

地方政府是“主导”,发挥统筹协调职能,整合各方利益和诉求,用好“金融+财政+土地+信用”激励政策“红利”,用好对产教融合绩效考核与评价的“尺子”,激活联合体成员内生动力,让混合所有制办学走向舞台中央,构建起由“静”变“动”的产教融合长效机制。

企业是“主角”,既是联合体的实施者,也是联合体的受益者,应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与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同向同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和产品升级,实现产教双方优势互补。

学校是“主体”,与企业共融共赢、共生共长,适应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将企业岗位需求嵌入整体教学体系,转化企业资源为优质办学资源,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研究机构是“主谋”,全方位开展职业教育和产业人才理论与实践研究,做好政府咨询决策的“助手”,练好职教领域改革的“能手”,干好产业企业成长的“帮手”,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推手”。

紧密“捆绑”资源要素,建设共建共享新路径

强化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顶层设计,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和特色产业,集聚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拓展富集产教资源的新路径,绘制产教对接图谱,在产与教“双向奔赴”的紧密对接中,实现双方的同频共振、协同发展和合作共赢。

在联合体共建共享新路径的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要紧密“捆绑”技术和人才两大核心要素。紧密对接地方核心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服务企业创新核心能力,选准产业链中的“卡脖子”技术和关键环节,科研院所和头部企业名家大师围绕核心技术集聚资源,师生以团组形式共同参与企业项目开发,建设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促进科研成果双向转化。

推动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级别专家委员会,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等,共建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共商培养方案、共组教学团队、共建教学资源,共同实施学业考核评价,及时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实践,契合“智改数转”发展要求,提升人才培养的先进性和适应性。

加强校企双方师资互聘互用,实行“共享员工”,学校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引进,聘用企业技术骨干、行业专家作为产业特聘教师,让专业教师“走出去”“下沉一线”,打造稳定的产教融合师资队伍。

紧密“捆绑”产教文化,建设融合发展新生态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有层次的。初级层次的合作叫“撮合”,多为物质的互馈互惠;中级层次的合作叫“结合”,一般为机制的互联互动;高级层次的合作叫紧密“捆绑”,则是文化的互渗互融。

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过程看,它是一个先始于做法、再成于制度、最后终于文化的过程。深入剖析产教深度融合文化生成路径,强化行业企业深度融入职业教育的主体意识,增强产教融合的文化认同,克服联合体内成员行为短期化、局部化和自利化倾向,致力“融”的贯通和“境”的创建,通过文化的浸润涵养,生成联合体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稳定的联合体组织文化和质量文化。

学习机制是产学研结合型组织持续发展的根本,探索生长型学习和共生性学习机制,打造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学习机制,使联合体成员在自组织结合的情境中产生共同愿景,创新交流互鉴、相互学习的良性机制,构建有生命、有活力和有智慧的产教融合生态系统,为支撑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服务国家战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建立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提供有力支持。

产教融合本质是一种以需求为导向的跨界融合。只有市域产教联合体内所有成员“集体发力”,才能从根本上破解目前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不匹配、“两张皮”等问题,彻底打开学校与企业“双向奔赴”和“你情我愿”的良好局面,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构建起产业赋能教育、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产业的循环生态链。有了政府的“搭台唱戏”和“牵线搭桥”,辅以研究机构的“出谋划策”,共同搭建起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四梁八柱”,我们有理由相信产教融合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指日可待。

(作者刘昕系山东省职业教育和产业人才研究院院长,侯庆来系山东省职业教育和产业人才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教育报》2023年06月13日第5版

x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