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钱学森
(资料图)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声"祖国需要你们"的号召,让无数心存回国梦想的留学生们点燃了久违的激情,他们怀揣着梦想回到祖国,排除了艰难万险,为祖国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钱学森只是其中一位,还有李思光、华罗庚、包文魁、邓稼先等等,几乎数不胜数。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当新中国建设稍有成就之时,却有不少人成为了"逆行者",走着和他们相反的道路,由祖国培养成才,却出国不回,北大的两位天才美女黄思路和田晓菲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从北大毕业后出国留学至美国,并双双嫁给了美国人,扎根在了美国,这是为什么?那时祖国条件虽不算优越,至少比起钱学森们要好得多,为何他们要做一个逆行者,嫁给美国人,把祖国抛在脑后?
皆是少年成名
田晓菲和黄思路都属于少年天才,在年少时已经在一些领域有所成就。田晓菲的父母就从事于文学方面的工作,出生于这样的一个家庭,田晓菲在耳濡目染之下,文字功底自然不会差,曾在天津发表过不少诗集,甚至和当地的一些老作家都有过交往。正是由于出色的文学功底,以及在诗歌方面所获得的奖项,田晓菲被北大西语系破格录取。当别人的16岁还在埋头苦读,想着考什么大学时,田晓菲已经是一位大三的学生了,显然在同年人中有着足够优秀的资本。
海子是大多数都知晓的诗人,在青春的记忆力中总会有这位诗人的身影,作为15岁就考入北大的孩子,海子在北大的名气自然不小,也享有很高的声望。而田晓菲要比海子进入北大的年龄更早,13岁就被录取,田晓菲在诗歌方面的成绩也得到了海子的肯定,海子曾经对田晓菲说过:"如果你能坚持,你将会是位伟大的诗人"。
田晓菲的经历足以令人羡慕,少年黄思路却一点不亚于田晓菲。作为比田晓菲晚十几年出生的黄思路,在少年时所取得的成绩,也足以令人惊叹。16岁的黄思路虽然还没有成为北大的学生,但已经被宋庆龄基金会选中,入选了《中国少年榜》,成为了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她的名字还被刻在了上海儿童博物馆前的石碑上。
1998年,也就是16岁那一年,黄思路的人生可以说是黄思路华丽童年的开始,16岁代表福建中学生出访日本,17岁以全额奖学金赴美学习,又担任过主持人、记者,参加过不少对话节目,18岁的黄思路已经出了两本书,19岁那一年,真正进入了北京大学。她所就读的专业和田晓菲不一样,但这并不影响她在北大学生眼中的地位。从北京大学毕业了一年,他已经获得了经济学和艺术学的双学位,可以说是万人眼中的骄傲。
两位天才美女,都是曾经北大的骄傲,也是当时北大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大家都以为他们将会在各方面有所成就,并成为杰出的国家人才,然而命运似乎捉弄了他们,又或是他们自己所做出的选择,和众人的期盼背道而驰。
因为爱情,还是前途?
从北大毕业后,他们都前往了美国深造,田晓菲于1994年在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获得了英国文学的硕士学位,7年以后又成为了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博士生,之后的工作一直在美国,一路从讲师,逐渐成为了哈佛大学的教授。在哈佛大学学习期间,田晓菲结识了哈佛大学语言与文明系的主任斯蒂芬欧文,并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斯蒂芬欧文对中国文化尤为认可,自身也以研究中国的古典文学为主要的方向,在接触田晓菲后也被田田晓菲的个人魅力所吸引,而田晓菲在哈佛读博士时,斯蒂芬欧文也是他的导师。上学期间,两人不过是师生关系。博士毕业以后,斯蒂芬欧文终于向田晓菲表露了心意,面对突如其来的爱情田晓菲选择了接受,自此以后移居美国,成为地地道道的美国媳妇。值得注意的是,斯蒂芬欧文的年龄超过了田晓菲20岁。
黄思路和田晓菲的个人经历几乎相同,从北大毕业以后就读于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此后也一直在美国工作,在08年的时候,取得了艺术管理学硕士的学位,并在美国的罗德公关公司工作。如果说田晓菲是因为爱情而留在了美国。那么黄思路留在美国则和爱情无关,她是在毕业后选择了留在美国发展,在美国的发展过程中才结识了现任老公,两人才有了婚姻。
反思比遗憾更重要
田晓菲和黄思路的出国不归,确实是一大损失,至少会让一些人感到失落。毕竟这样的两位美女,在各自领域都很有建树。唯有留在国内,才显得完美。因此,两人留学不归的做法,当时是让很多人不理解的。
两人学成留学时,已是千禧年,那时的国家还没有腾飞,能够给予的报酬和前途确实有限。但生活条件和钱学森时代相比,已经无法同日而语,两位美女竞相出国并选择移居美国,着实让人失望,也许田小飞还是因为爱情而选择留在了美国,而黄思路留在美国更多的也许是为了前途,毕竟当时的中国能给出的待遇确实和美国不能相比,留在美国也许能让他们有更好的发展前途,这或许才是他们留在美国的共同原因。
现如今,两位美女的事情依然会是不少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付之一笑而已。然而,背后所折射出来的问题是值得反思的。尽管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中国人,都能像钱学森们一样,有着广阔的胸襟以及报效祖国的无私,但作为一名中国人,无论身在哪里,都应该知道自己的根是在哪里,国家富裕时可以不锦上添花,国家危害时却应该雪中送炭。惟此,才可不负生之养之的家与国。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