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作者:苏轼【宋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滕王阁诗》
作者:王勃【唐代】
(资料图片)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望天门山》
作者:李白【唐代】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咏山泉 / 山中流泉》
作者:储光羲【唐代】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画》
作者:王维【唐】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牛顿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 ―― 列夫・托尔斯泰
一个人应当一次只想一件东西,并持之以恒,这样便有希望得到它。但是我却什么都想,结果是什么也抓不着。每次我都发现,当一个所追求的东西唾手可得时,我正在追求别的东西。太晚了。 ―― 安德鲁・加德
有谦和、愉快、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 ―― 塞涅卡
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 ―― 歌德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托尔斯泰
求人帮助的时候,求穷人比求富人容易。 ―― 契诃夫
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罗曼・罗兰
上人生的旅途罢。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 鲁 迅
1、关于角度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心中所想)。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
视觉: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听觉: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嗅觉: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山亭夏日 高骈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