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学 > 内容页

全球快看:古风国漫“破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2023-01-28 18:07:19 | 来源:教育在线

原标题:古风国漫“破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刘润坤 张慧瑜)

编者按: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近日发布成果。


(资料图)

本届优选汇以“中国网络文艺这十年”为主题,吸引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文化机构和新文艺群体评论工作者积极参与,共有695个作品参评,其中长评335个、短评323个、微评37个。经过初评、复评、终评三轮专家匿名评审和网络票选,并报中国文联批准,最终推选出优秀作品50个,其中长评33个、短评15个、微评2个,同时评选出3家优秀组织。

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每两年举办一届。活动旨在切实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网络文艺评论工作、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等明确要求,有效团结凝聚壮大网络文艺评论队伍,推动构建良好网络文艺生态。

第三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拓展了优选范围,首次将500字以内和五分钟以内的微评纳入优选范围,包括视频评论、弹幕评论、留言评论等新型文艺评论。汇聚了组织力量,在往届个人自荐的基础上增设组织推荐,中国文联系统、中国评协系统、“中国文艺评论传播联盟”成员单位、中央与省级主流媒体等积极参与,较好地发挥了组织优势。网络投票互动热烈,中国文艺评论网开发推出了投票专页,入围终评的103个作品吸引广大网友积极投票34万,引发了一轮网络热潮,充分体现了网络文艺评论的特点。

即日起,中国网文化频道将转载发布部分优秀评论作品,以飨读者。文章均为作者来稿版本,未经编校,不代表本网观点。

《万华镜》截图

借助B站、抖音等以短视频UP主为特色的社交平台,汉服、古筝、田园生活等古风文化成为Z世代最喜爱的“民族风”。古风并非Z世代初创,远有五四时期的武侠电影,近有金庸、古龙、梁羽生,除此之外还有各类历史、古装或穿越题材的文艺作品。它们与Z世代古风文化共享着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看似相近,但在媒介特性和文化逻辑上却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最突出的表现就是Z世代古风文化的视觉性特征。具体而言,上述题材的文艺作品核心在于叙事,以及基于故事呈现出侠义、忠贞、友爱等价值观,中国风的服装、化妆、头饰、道具等视觉元素则是作为环境为故事的展开提供条件、烘托气氛,因此可以说视觉在叙事之后,叙事在前景,视觉是背景,共同构成Z世代古风文化的典型景观,它的“破圈”彰显着Z世代古风文化的媒介转向。这种媒介转向的突出体现是视觉走向前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风格的视觉元素不再是叙事的附属而存在,而是成为主导。

汉服爱好者和古典美女仿妆博主无需借助某一个故事才可以把自己装扮成古人,她可以在这个视频中是杨贵妃、下一个视频中是武则天,观众关注的不是她们身上发生了什么,而是她们的服装、发饰、口红色号和眉毛形态。古风音乐的主要阵地也转移到了视频网站上,曾经在音乐网站或播客平台时期备受关注的歌词远远没有演奏者富有古意的服装、化妆和演奏场景重要。一个典型的代表是“自得琴社”。如果观众是一个古典文化爱好者,那么当观众打开任意一个视频网站,算法极大概率会在首页给观众推送这样的视频:封面是一幅足以以假乱真的中国古典人物群像画,画面上发髻高耸的仕女演奏着古筝、古琴、琵琶等乐器,身着铠甲的将军在打鼓,儒雅的书生手握笛子席地而坐。观众被封面吸引,点进去,发现这些“古人”用这些古典乐器正在合奏一首观众耳熟能详的曲子,可能是民族音乐的经典曲目,也可能是最近流行的电视剧的配乐,甚至还可能是巴赫或者《国际歌》。有人跟观众一样困惑,“分不清自己是在看一幅画,还是听一首歌”,但旋即被它的意境吸引,沉浸在这种古典视觉符号的狂欢当中,曲子结束后还想去查一查他们到底复刻的是哪一幅名画,演奏的曲子有什么特别的故事或意义。当观众看到有人打出这样的弹幕“我们要用摇滚的方式唱响国际歌,我们要用流行的方式唱响国际歌,我们要用民谣的方式唱响国际歌……我们要用每一种方式唱响国际歌,要让真理传遍世界”,不仅感到共鸣,还联想最近观看的红色文艺作品《1921》 《革命者》 《觉醒年代》等。Z世代的古风文化还带有互联网的“超链接”属性。互联网的参与式、互动式的传播形式,让每一个文本都不单单是一个文本,而是可以派生出无数的文本, 《万华镜》的科普、“自得琴社”版《国际歌》的联想,都是“超链接”的具体呈现。这是一种社交化、圈层化的文化共鸣,是借助移动互联网实现的文化共情。

Z世代迷恋古风文化,但不再局限于江湖里的侠客故事,而是更钟情于古风视觉符号的审美化呈现。古风文化从叙事到展现的转变背后,是媒介环境的转型。Z世代生长在视觉文化时代,图像取代了文字成为文化生产和传播的主导媒介,视觉性远比故事性更能吸引观众,忘掉故事、记住画面,这是古风文化形态转变的社会动因。同时,与文字相比,图像娱乐性有余而深刻性不足。不过近期的古风文化现象让我们看到,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Z世代习惯于互动式和参与式的传播方式,互动和参与过程中不仅能够深化情感,还会产生无数的超链接文本,这些文本纵横交错,成为密集的文化网络,在多个维度上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从而避免读图带来的浅薄化问题。对于Z世代来说,古风视觉符号系统并非终结而是开始,承载着中国古典审美的古风视觉文化,不仅能够唤起Z世代的文化记忆和民族认同,而且能够生成超文本,与众多文本发生链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情感,如此生成的文化闭环,也正是越来越多青年成为民族文化“自来水”的重要原因。从“国漫”兴起到古风流行,彰显Z世代的文化自信。

(作者:刘润坤,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雅博士后;张慧瑜,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北京市文联2021年度签约评论家)

x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