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经过一年对比,我们发现在农区养牦牛是没问题的。牦牛在农区生长得更快,2岁的公牛能长到600斤。”被群众称为“养牛书记”的尼木县尼木乡日措村第一书记马安阳说。
2017年,马安阳被派驻到尼木乡日措村,负责“点对点”推进尼木县牦牛养殖场尼木乡分场工作。
从最开始的一窍不通,到成为牦牛养殖“专家”,这不仅得益于尼木县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扶持,马安阳自身也十分努力,在提高养殖技术上倾注了大量心血。来到养殖场后,他主动向区内外养殖专家和资深牧户请教学习,经常吃住在养殖场,做牧繁农育实验、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思考养殖场今后的发展之路……
除了“养牛书记”马安阳,还有基层博士干部孟辽阔、80后“土专家”德吉、卡如大桃种植基地“点对点”干部王荣华、卡如乡标准化藏鸡养殖场“点对点”干部曹广磊……一连串的名字,显示着尼木县以人才成长带动产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近年来,尼木县建立党员干部“点对点”推进产业项目发展“124”工作机制,全县161名“点对点”干部共抓85个产业项目,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手把手教群众技能、实打实促群众增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觉得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通过‘点对点’派驻党员干部共抓产业发展,让党员干部在一线苦干实干中践行初心使命,既确保了产业项目不断取得良好收益,也培养了一批专业过硬的人才队伍。”尼木县相关负责人说。
乡村产业振兴,广大群众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
近年来,尼木县大力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技能型人才。扶持县级藏香制作非遗传承人次仁多吉及其家人做强藏香产业,扶持尼木雪拉藏纸制作技艺传承人次仁多布杰做大藏纸产业,扶持普松雕刻艺人发展雕刻产业……一系列的便民利民举措,促进了“尼木三绝”的传承与发展,使其绽放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彩。
如今的尼木县,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不仅有青稞、经济果林、蔬菜等种植业,还有“尼木三绝”、特色养殖、物流园区等产业,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这里徐徐铺展。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大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力度,突出产业重点、不断扩大有效投资,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尼木县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