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速报 > 内容页

心中的昌都 无限的爱恋

2023-08-01 09:09:48 | 来源:西藏日报

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与昌都市卡若区第二初级中学的结对帮扶学生合影留念。


【资料图】

“西藏昌都市妇幼健康培训基地”正式签约落地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昌都医改人员赴三明沙县总医院交流学习医改经验。

昌都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领队吕国健在福州召开的招商引资专场推介会上介绍昌都。

“闽昌名师工作室”在昌都市卡若区第二初级中学正式挂牌成立。

福建漆画大师在昌都八宿县指导藏族学员制作唐卡漆画。

2022年7月15日,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从东海之滨来到雪域高原,从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手中接过接力棒,把昌都作为第二故乡,开始续写壮丽援藏新篇章……

一年来,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第三次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闽藏两省区党委工作要求,认真研究梳理重点项目任务,摸清昌都市情和对口支援需求,全面厘清援藏工作思路,编制福建省第十批三年援藏规划,集中援藏干部人才智力优势,发挥援藏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续写“福建经验”“福建模式”,得到了昌都市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可,为推进昌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援藏力量。

初到昌都

投入疫情防控一线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刚刚进藏,他们就遇上了疫情,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秉承“进了昌都门,就是昌都人”的援藏情怀,充分发扬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克服高寒缺氧、身体不适等诸多困难,迅速地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

协调各方支援抗疫。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先后协调福建有关部门派出3批62名专家组成的援藏抗疫医疗队,携带6台核酸提取仪和12台扩增仪驰援昌都;积极协调援藏干部人才派出单位和闽籍爱心企业人士,捐款、捐赠防疫医疗保障物资累计1143万元。

积极投入一线抗疫。援藏队员们积极参加疫情志愿服务,深入社区(村居)开展信息排查累计1500多人次;福建对口支援的昌都市妇幼保健院被列为医疗救治定点医院,援藏医护人员全力救治重症感染者,用心守护群众健康;20名“组团式”教育援藏教师牵头组织当地初中学段课程教研,通过“云课堂”等方式助力昌都“停课不停学”。

做好疫情防控能力培训。昌都疫情好转后,援藏抗疫医疗队主动请缨,延期返回,发挥公共卫生专业优势,开展医护人员培训120人次,有效提升疫情防控能力。在国家优化疫情防控政策情况下,18位援藏干部人才医疗队员主动放弃年休假,分两批次留守昌都做好春节期间的医疗服务工作,有效保证了当地医疗资源满足需要。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援藏队员们与当地的干部群众一起,用实际行动答好了疫情防控这道“附加题”。

融入昌都

做好做实民生项目

牢记嘱托、踔厉奋发。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凝心聚力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保障和改善民生、产业支援促进就业、智力支援、文化教育支援,医疗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切实把涉及民生的事情一件一件办好办实。

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精心组织昌都青少年、医改相关人员、农牧民和宗教界代表人士等各类社会群体400余人次赴闽开展“三交”活动,通过夏令营、结对共建、文化交流等形式,不断丰富交流载体、拓展交流主体,推动闽昌“融”的领域更加多元。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对口援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推进11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实施各类民生项目13个,改善农牧区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供面向昌都籍高校毕业生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就业岗位1800多个,拓宽群众就业渠道,让西藏昌都各族群众真正感受到对口支援的成效。

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潜力,以多元合作共赢、群众利益联结共享为出发点,从培育特色产业入手,把产业带动当地农牧民就近就业作为对口援藏的优先目标,提升当地农牧民的幸福感。

抓好智力支援,累计帮助引进短期援藏专业技术人才37名,推广新业务、新技术55项;协调48名内地专家学者进藏授课58场次,指导培训本地干部人才3746人次。

补齐昌都医疗短板,以“创建二甲妇幼保健院”为重点,先后成立昌都市妇幼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中心、宫颈癌乳腺癌筛查中心,妇产科病区及新产房正式投入运营,儿科病房正式开科接诊;在边坝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大骨节病治疗中心”,着力提升昌都群众健康的获得感。

聚焦教研引领,打造学科建设基地,围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改善教学设施、深化教学改革、结对帮扶关爱等方面,巩固拓展“组团式”教育援藏成效;持续打造“闽昌名师工作室”品牌,对接内地优质资源,采取援藏教师结对帮带、到闽跟岗锻炼等方式帮扶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昌都市教育高质量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年来,一项项援藏项目接踵推进,勾勒出援藏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不断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

干在昌都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在藏期间,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成立13个援藏“小组团”,针对特色产业、重点项目、援藏任务,建立“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个牵头人”的工作机制,彰显了“小组团”援藏特色。

依托福建资源,聚焦昌都实际,培育特色产业,支持建设左贡夯达产业园、洛隆泉洛特色产业园、八宿县生态经济果林、海螺水泥、边坝林麝养殖基地、藏香加工厂等重点项目,积极打造藏香、核桃油、藏香猪、葡萄酒、青稞精酿啤酒等“小而精”的特色援藏产业。

提升就业创业质量,积极联系福建省组织、人社、国资等部门,做好昌都市区外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就业联络站建设等对接,持续做好西藏籍高校毕业生赴闽就业招录。充分发挥“家门口”就业的带动作用,推动八宿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项目带动当地农牧民就地就近就业4000余人次。

围绕昌都市清洁能源、文旅产业、高原农牧业、绿色矿山等重点领域,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帮助本地优质产品开拓市场,持续推进援藏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为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夯实基础。

加大预算绩效监管,注重紧抓年初、年中、年末等重要时间节点,统筹开展项目预算事前绩效评估、事中绩效监控、事后绩效评价等工作,加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力度,充分发挥绩效结果的导向和约束作用,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推进闽藏传统工艺跨界融合,促进“唐卡漆画”文化艺术交流创新,持续打造唐卡漆画文化援藏品牌,深入推进文旅融合,以“唐卡漆画”为媒开发系列文创产品,指导成立昌都市唐卡漆画艺术协会,建设形成“唐卡漆画”工作室4个,“唐卡漆画”基地1个,解决就业人数60余人。

借鉴福建“三明医改”经验,帮助昌都市建立医改政策体系和实施路径,打造西藏县域医改的高原样板。以左贡县为例,县域就诊率提升近60%,基层就诊率提升40%,群众人均住院费用下降11%,左贡县医联体在2022年荣获全国基层卫生健康优秀创新案例。

一年来,一项项特色产业抓好落实,拓宽了援藏的广度,有力推进“小组团”支援工作取得新成效。

奉献昌都

书写亮眼“成绩单”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一年以来,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围绕援藏重点任务,累计实施援藏项目72个,协调落实援藏资金4.6多亿元,全部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领域,有效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有力推进闽藏合作交流发展。

2022年,“组团式”教育援藏单位卡若二中的藏族学生考入区外西藏高中班的学生数量蝉联西藏自治区第一名,获得2022年度全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今年2月13日,“西藏昌都市妇幼健康培训基地”正式签约落地福建省妇幼保健院;3月8日,“组团式”援建单位昌都市妇保院被全国妇联授予了“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6月2日,成功引入福建中闽能源等3家援昌省市国有企业与昌都康电公司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注册资本金额达10亿元,合作开发70万千瓦光伏项目;6月20日,昌都市在福州召开招商引资专场推介会,120家企业参会,达成意向签约项目11个,投资金额12.57亿元。

一年中,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组织昌都市财政、水利、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文化等系统基层干部,以及基层党务工作者、村(社区)第一书记等赴闽培训32个班次、1221人次。

一年以来,在对口支援的四个县当中,洛隆县泉洛扶贫特色产业园已入驻企业18家,完成投资2亿多元,带动就业400人次。左贡县引进厦门国企积极推动核桃油产品生产加工,核桃采摘环节带动2000多户超1万人就业,实现农牧民增收200多万元。八宿县新建350多亩生态果园项目,完成投入221万元,藏香猪特色产业培育项目存栏藏香猪2223头。边坝县林麝养殖基地成为全区首家合法人工驯养林麝基地,初步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高原林麝养殖经验,累计采集麝香508克,价值约18万元,带动群众增收7万余元。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入藏以来,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充分弘扬援藏精神,克服疫情等不利影响,不断创新援藏思路,拓宽援藏广度,细化援藏精度,全力拼经济、拼发展、拼作风,一个“拼”字贯穿援藏工作始终,拼搏奋斗的精神已经融入到每个福建援藏干部人才的骨子里,在藏东大地上,时时跳动着奋进的脉搏,处处涌动着建功的热潮,为昌都市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贡献福建力量。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面对今后两年的征程,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将继续保持“拼”的劲头、发扬“拼”的精神、保持“拼”的状态,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饱满的激情,与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奋斗,凝心聚力开启援藏新征程,踔厉奋发谱写援藏新篇章。

x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