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的目的——财务会计主要是向企业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的各类关系人提供各种定期的财务报告的一种会计。其目的是满足投资人、债权人、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公众等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发生情况,进而对企业做出准确的评价,并据以做出有关的经济决策。
财务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即期望会计达到的目的或境界,整个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实部是建立在财务会计目标的基础之上。会计目标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会计目标虽然是人们主观认识的结果,但它并不是一个纯主观的范畴,会受到特定历史条件下客观存在的经济、法律、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并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具有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性质。研究会计目标对会计的实践工作以及会计准则的制定既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又有较大的实践价值。目前在中国会计理论界对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仍处于见仁见智的状态。必须在财务会计的客观职能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主观要求基础上,辩证认识财务会计目标。财务会计目标作为一种主观愿望,其实现范围取决于财务会计的客观职能,而其实现程度则取决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具备程度。
###2企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相关资料图)
“财务要懂经营,员工要懂财务”的意恩是说财务人员要学习一些经营知识,而员工要掌握一点财务本领,只有这样,才有资格和能力参与到企业决策中来!而财务人员和员工参与决策是企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财务要懂经营
现代企业管理以为,作为企业财务人员记帐和平帐只能算基本功,更重要的是能通过财务专业,帮助业务人员做分析,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决策水平,只有这样,财务才能真正为整体创造价值。因此,财务人员不能只懂财务,更要懂经营。
谈判桌上,购物时光,每个人都在绞尽脑汁地探询对方的底价。买家总想知道卖家最低价,而卖家也拼命想知道买家的最高承受价。其实,只要拥有两项核心能力,即对产品和经营流程很熟悉,同时拥有缜密的数据分析能力的人就能探询到对方的底价,当然两者缺一不可。
同时具备产品经营知识和数据分析能力的人,能够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这两项能力不仅适合谈判或购物,也在很多不同领域被充分运用,比如定价。不了解产品技术知识,不熟悉行业竞争情况,不知道组织运营流程,是无法对产品进行准确定价的。即使拍拍脑袋定出一个价格,也可能会因为太高而丧失市场份额,或因为太低而毁灭企业的赢利空间。同时,即使具备了相关的经营知识,如果没有缜密的数据分析能力,或者说“不会算帐”,那么也将无法制定合理且具有竞争力的价格。
这正是财务人员要懂得经营的原因。因为财务人员懂得经营后,就能得心应手地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不但为产品定价,而且拥有缜密的数据分析能力,并且就能探询到对方的底价,为企业决策把关、算帐。
员工要懂财务
决策要先算帐,算帐要有财务知识!在中国企业,员工最缺乏是财务敏锐度,因此,总感觉到企业现金流、利润及财务表现是遥不可及的东西,是个人所无法影响的。事实上,员工的每个决定和行为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企业的收入或支出,恰当的决定和行为将贡献于整体利润表现。
企业要努力提升员工对财务的敏感度,了解基本的财务知识,使他们学会如何做出正确的商业决策,让他们认识到自身工作是怎样影响企业整体财务表现的。从而懂得公司如何为股东创造价值,也知道如何调整个人行动以贡献于企业财务表现。
###3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经营状况的一条重要途径。企业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主要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
一、偿债能力指标
(一)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其他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
(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1、资产负债率(或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2、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
3、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4、长期资产适合率=(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非流动资产
###41、企业财务战略目标不能紧密配合企业战略目标
在企业管理中,战略的选择和实施是企业的根本利益所在,战略的需要高于一切。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要根据企业总目标的要求,配合企业战略的实施,提出切合实际的企业财务战略目标,使企业财务管理在外部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变化时,不要作出错误的财务决策和财务计划,使企业步入目标陷阱的误区。如果企业真的步入目标陷阱,其危害是很大的:其一是会使企业中相关部门无所适从,无法协调好各种财务关系,无法让人知道是否实现了财务目标,无法对员工产生激励与约束作用,无法开展有效的业绩评价;其二是由于企业财务战略目标不明确,极易导致企业投资决策失误,难以防范诸如收支性财务风险、现金流量财务风险、筹资性财务风险,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报酬率和资产利用率;其三是不明确的财务战略目标,会使企业各部门从各自的单位出发,忽视企业的整体战略,造成企业力量的分散,降低财务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抗风险的整体能力。
2、不顾条件地实施多元化理财
一般来说,多元化扩张,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因此,不少企业当财务实力和规模扩大之后,财务管理人员就热衷于多元化理财,忘记了这其中存在的巨大风险。他们往往在不掌握新扩张领域的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经验和基本技巧,没有处理好新建立的各种关系,不具有进入新领域的财务管理骨干不具备足够的资金、时间和人力资源等等相关条件的情况下,就盲目进行多元化扩张对于这种不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结合社会发展环境和守好根据地的扩大理财行为,常常会落入多元化扩张陷阱,并由此造成企业扩大规模后,由于组织机构、职能部门增加而患上“大企业病”,造成“扯皮”、“排挤”、“内耗”等因素相应增加,以及出现各部门争预算指标、争投资和各自为政等现象。
3、过分依赖负债经营
一些企业在不具有偿债能力的前提下,采取了风险较大的负债经营策略,企图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从而使一个好端端的企业陷入了“举债―――再举债―――债上加债”的恶性循环之中。本来,企业利用债务进行负债经营,对于降低企业综合成本,获取财务杠杆利益,减少财务风险,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和决策者,在没有掌握好负债的规模、利益和期限的情况下,就根据个人的偏好来估计投资项目的赢利性。对这种很少考虑投资项目的难度和风险,考虑全部资金的利润率是否高于借款利率,同时又在进行融资时不善于注意合理的组合,不注意收益与成本的配比,不注意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不注意负债的时间结构的决策,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