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的学校的变化、教育与学习的未来发展、教师实现理想教育所需的技能……日前在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举办的第六届惠灵顿(中国)教育节上,近40位教育业界专家大咖发表演讲,主持研讨会及工作坊,吸引了约800名观众倾情参与。
五大议题、多彩活动,关怀师生幸福与成长
活动为期一天,为与会者提供启迪思考的前沿信息、教育理念及最佳实践,覆盖未来教育发展的方方面面。惠灵顿(中国)创始人、理事长乔英女士表示:“对于所有教育行业从业者而言,支持和培养孩子成长为幸福健康、五育并举的未来人才,始终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达成这一目标需要我们的学生、家长和老师‘三位一体’携手并进,这也是我们此次确立‘凝心聚力共赴教育未来’作为本届教育节主题的原因。”
(资料图)
围绕这一主题,本届教育节设立了五大议题:培养双语学者、聚焦早期教育、关注学生幸福、提升教师培训、展望未来教育。议题激发了热烈探讨,并引申出众多话题交流,如:20年后的学校发展及变化、全球优秀学校先进的教学方法、教育与学习的未来发展、如何培养学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教师实现理想教育所需的技能等。从创新理论的介绍探讨,到杰出实践的经验分析,每一场活动均让参与者受益匪浅。
值得一提的是,继本届惠灵顿(中国)教育节成功举办后,惠灵顿(中国)创始人、理事长乔英及上海幼儿园总园长Charlotte Knight-Benjafield将应邀出席于今年7月举办的英国惠灵顿公学教育节,目前该教育节已吸引到逾5000位与会者报名参与。其间,乔英女士将分享双语教育如何架起东西方沟通桥梁,Knight-Benjafield女士则将介绍惠灵顿(中国)惠立教育模式下的早期双语教育。
据悉,惠灵顿(中国)教育节起源于英国惠灵顿公学教育节,目前已成为行业公认的标志性国际化教育交流盛事。自2015年10月首次开办以来,惠灵顿(中国)教育节同英国惠灵顿公学教育节一样,吸引了众多与会者倾情参与,面对现代教育中的相关问题及重要议题,共同探索、互动。
专家学者齐聚惠灵顿,共探教育新未来
教育国际合作、教育变革、信息化与人工智能对新时代教育变革将带来什么机遇和挑战?上海纽约大学荣誉校长俞立中教授谈道:“快速变化的世界增加了不确定性,更需要我们理性地面对各种挑战和问题,坚持改革开放的初心,坚持人文交流,坚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底线,而教育和文化是人文交流的重要内涵。”俞校长的教育观点与鞭辟入里的剖析,引发了在场观众的如潮掌声。
针对“聚焦早期教育” 议题,雷焦式教学法启发顾问Lola Alvarez发表了“早期教育阶段,看视觉数学如何提升学子数感”的演讲;麦琪萝丝杭州区域运营总监、课程教育中心总监王梦宇分享了“如何通过食育课程让1-6岁的孩子理解身边的世界”;惠灵顿(中国)上海幼儿园总园长Charlotte Knight-Benjafield主持见解独到的工作坊,则聚焦家庭关系的积极力量。
身心健康、内心幸福是学子茁壮成长的必要条件,这也是为什么幸福关怀在全人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届教育节特别设立了“关注学生幸福”这一议题,并邀请到了众多业内专家及教育学者与家长、教师探讨,如何呵护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其中,曼朗医疗心理总监郭峰博士引领与会者深入了解“厌学”这一现象,旨在关注其背后成因,及如何帮助孩子度过难关。学建创始人、总监Andrew Hill发表了“学校服务与上海社群服务”的演讲,分享了许多后疫情时代学生参与社群服务的机会。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两位老师Helen Heatley和Martina Resende,则将自己一手创建的积极行为干预课程“阳光俱乐部”介绍给了更广泛的受众。
英国惠灵顿公学副校长(教育发展及伙伴关系)Iain Henderson则发表了“共情成长的教练VS循规蹈矩的教练”和“‘哈克尼斯圆桌教学法’的介绍及实施”两场演讲,为教育工作者们带来了切实有效的培训技巧及教学方法。
“培养双语学者”同样是备受欢迎的议题。在这一议题下,英国国家口语教育慈善机构Voice 21项目总监Alice Stott发表了两场演讲,聚焦如何运用口语表达和谈话改变孩子的学习方式,进而抓住未来的人生机遇。她的再度参与也标志着惠灵顿(中国)教育节重迎海外嘉宾亲临现场带来精彩演说,“我很高兴再次来到教育节,向观众们介绍语言教育如何帮助学生架起沟通的桥梁、改变他们的生活。”
此外,北京市海嘉双语学校K-12中文校长兼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伍丹履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支撑双语教育的三大支柱;惠灵顿杭州校区中学部主任Helen McCann则分享了赋能双语教育的要点。
惠灵顿(中国)教育节总监Julian Jeffrey感言:“今天我们所参与的活动是一场后疫情时代下教育行业的交流盛事。我们的诸位嘉宾并不是简单回顾了疫情期间的教育现象,而是直面当下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无论是演讲、工作坊还是圆桌论坛,嘉宾们都在引领着我们思继往、明开来,帮助老师、学生、家长等所有社群成员共同展望未来教育的发展面貌,并全力以赴为其做好充分准备。”
记者 刘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