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内容页

开学洞察:鸡娃文章千千万,为何大多不管用?

2023-08-23 11:04:46 | 来源:腾讯网

开学洞察:鸡娃文章千千万,为何大多不管用?

大家好,我谷雨星球元驱力捕手Joshua。

现在教人育儿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无论打开什么APP,都能刷到各类人士在谈育儿。

然而很多家长也发现:怎么看过无数许多鸡娃方法论,甚至掏钱上了课,却完全不管用?!


(资料图)

有位妈妈跟我说,有段时间她看了一些关于养孩子就要平等相处的书,兴致勃勃想要试试看。

于是,她和孩子好声好气商量去报个特别重要的班,不断解释重要性。谁知道孩子一看妈妈态度挺好的,一个劲坚持“我不去,打死我也不去”,让妈妈破了防,只能用回了老方法。

在妈妈重回强势的态度下,孩子很快就服软了表示可以去试试看,令人哭笑不得。

而另一个同样坚信平等养育的妈妈,也在自家孩子身上实践了,没想到效果却很好。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洞察一:

养娃的方法不管用

因为没有找到靶心

先上结论,不管是鸡娃还是散养都能养出牛娃

有的孩子越"管"越好,有的孩子"不管"才好,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鸡娃原则,甚至同一对父母养出的孩子,也完全不同。

鸡娃是否能成功的前提,在于家长是否了解自己,也了解小孩,用娃愿意遵守的方式,激发出其「我愿意」的驱动力,顺势而为。

斯坦福商学院教授Jeffrey Pfeffer在对成功人士进行了半辈子研究后发现其最大共性,不是智力水平,不是专业技能,甚至不是社交能力,而是对自己的领域有极高的能量水平(energy level)。

这跟性格外向内向无关,而是关乎所做之事上的热情和动力。

无论是给孩子报上四五个课外班的家长,还是让孩子自由生长,不怎么加以干涉的家长,往往都会发现不管怎么做,都“千金难买我愿意”。

■孩子们最爱的《哈利波特》里,学霸赫敏和学渣罗恩,也都找到了自己努力的动力。

幸运的是,很多研究表明,这种「我愿意」是有迹可循且相对稳定的,甚至有的驱动力一生都不会改变。

如201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对性格与行为模式系统性的分类引导下,小学教师通过孩子小时候的人格特征,可以预测了40年后他们的生活模式。

很多爸爸妈妈这时候肯定会想:“我要是能预测孩子的四十年,那教育起来可就太省心了”。

这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很多家长其实只差一步路,那就是:不要停下多问「为什么」,不仅问孩子,更要问自己。

因为和孩子朝夕相处,过于熟悉,父母最容易陷入的误区是分不清表象(face value)和模式(pattern),导致感觉自己很懂孩子的方方面面,却难以真正找到孩子的动力。

比如一个孩子每次做作业都先做英语,数学做起来又吃力又抗拒,父母可能很快地觉得“这个孩子对数学没动力”或者“他数学不太好”。

但是孩子不喜欢数学仅仅是表象,背后的原因有几百上千种可能。

比如孩子讨厌数学老师,比如孩子觉得数学无聊,比如孩子难以从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接着,我们仍然可以继续问「为什么」,为什么孩子觉得数学无聊?也许是数学和生活实在没什么关系,也许是数学总是重复计算,没有新意……

发现了吗?我们越来越接近答案,越来越接近孩子的模式,也就越接近治本的方法。

若没有找到这个驱动力,平等教育,趣味学习,即时奖励等方法也难以击中靶心的。而养娃中最重要,甚至该花费最多时间和精力的部分,就是找到靶心在哪里。

洞察二

「坏」习惯背后

藏着也是驱动力

当养成了多问「为什么」的习惯,我们会发现孩子驱动力的小尾巴无处不在,甚至包括那些「坏」习惯和「坏」表现。

Jack是一名14岁在男生,在双语学校读书,妈妈提起他就是愁苦满面:「儿子做事老是三分钟热度,做事也不认真也做不长,小时候上过兴趣班都没坚持,一年前喜欢辩论,后来喜欢打篮球,最近开始迷上话剧。

问起对未来的打算,毫无计划,这可怎么办?」

每每承诺会坚持,却没多久就放弃,多次受伤的妈妈相信话剧又只是Jack又一次“三分钟热度”的尝试,压根不打算为此支付费用,且对他深深深的失望。

然而,在孩子进行深度沟通、采访乃至测评后,我们发现Jack的行为模式,也就是其驱动力,其实一直都没变——

他喜欢辩论,为什么?因为辩论时他可以临场随机应变。Jack:“在紧张的情况下,能立刻做出机智的回应实在是太酷了。

他喜欢篮球,为什么?因为篮球让他在竞技的氛围下,能够即兴地做出自己当下想做的动作,能够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挑战自己。

不出意外地,他喜欢话剧表演的原因也大同小异,他最爱的,是在话剧中自由发挥的部分,而不是一板一眼一定要按照固定的动作去表现。

他的话剧老师给了学生们非常高的自由度,这也是他越来越喜欢话剧的主要原因。

到这里,我们已经发现了,Jack的三分钟热度,恰恰其实因为他对于变化和新体验有着比别的孩子更高的需求。

和严谨、抗拒变化的孩子不同,Jack性格中即兴行动的驱动力,让他反而对变化充满了热情与兴趣,一旦一项活动开始变得只能照规章办事,他就很难再延续热情。

根据Jack日常分散的行为和深层的行为模式,可以画出这样一张图:

当Jack妈妈了解儿子短期的爱好和兴趣背后,是深层次的行为模式在支配着后,就试着多让Jack做即兴发挥,而不是强迫他回顾记忆,沟通中效果立竿见影。

以往妈妈会问他:你今天在课上学到什么?明天要预习什么?Jack总是不耐烦。但当妈妈现在改成:“今天课上学了《茶馆》,你觉得常四爷怎么样?”孩子变得乐于分享多了。

那么对于Jack这样三分钟热度的孩子,如何激励做好作业呢?

家长先要理解,Jack性格中对复习和预习这些跟当下无关的事情兴趣本身就不大,若强行扭转,则会产生副作用。

我们想达成的目的是孩子完成好作业,完全可以通过他喜欢的方式来达实现,比如进行短平快的考核和挑战,要求他迅速给出答案,给予及时表扬和回馈等。

对Jack来说,当任务的需求是当下立刻就可以完成的时候,会极大提高他的接受程度,这就是顺应天赋的顺势而为。

洞察三:

并不是同样表象

都指向相同模式

然而,并不是每个「三分钟热度」背后的为什么都像Jack一样,这也正是教育的难处。

比如同样看来也有些三分钟热度的Cici,情况就跟Jack不一样。

她读的是体制内,不偏科,每科成绩不掉链子,却也并不突出。父母还没决定高中大学要走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但是希望了解她到底适合读文科还是理科。

在我跟Cici的沟通中,我发现她「三分钟热度」是源自自己并没有找到喜欢的方向,于是都浅尝辄止。她在采访中最频频提到的,反倒是跟老师和同学的相处。

而孩子的关注点,也正是背后的「为什么」。

原来,Cici极大动力来源是人际关系。

她喜欢事情的背后,确实是因为这些事情能够满足他人的期待,能够让她更被他人接纳,建立更美好的关系。

从小到大,相比于文科和理科,影响她成绩最大的影响因素是与老师的关系。如小学她喜欢英文老师,成绩拿过全校第一,但初中她觉得英语老师不是很欣赏她,很快就失去了对英语的热情。

而Cici英语之所以还是没有彻底松懈,主要也是因为不想辜负妈妈对她走国际路线的期待。

在班级里,她也是同学公认的热心同学,很愿意去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帮助朋友们,并且从中收获满足。

根据性格理论,我们也可以简单给Cici的行为模式画一张简单的图:

对于Cici这样在意关系的孩子,如何激励做好作业呢?

跟Jack不同,在激励Cici时重点是给予长期稳定的积极和认可,而不是短平快的策略。

以往Cici妈妈会说:你今天考了90分,很厉害,下次要不要咱试试考95分?孩子一下就不开心了,家长就感觉是孩子「作」。

但是对Cici而言,她会觉得妈妈好像很难满足,担心自己无法满足不了对方的期待而感到挫败;也担心对方的期待永无止尽,自己肯定完不成而摆烂。

家长不如就告诉她:「你今天在测试中拿到了90分,真的太棒了!」,然后讨论讨论她成功的秘诀,而不是立刻提出哪里可以进步。

这样会让她感到自己可以满足我们的期待,反而更能激发她对学习的动力和自信。

常有家长问,我们能改变孩子的天赋吗?

除非是经历了人生的剧变,否则Jack几乎不可能从热爱变化与体验的人,变成一个小心翼翼一心求稳的人,Cici也几乎不可能从追求被他人接纳的人,变成一个对人不感兴趣只关注逻辑和理性的人。

若妄图改变孩子,大概率不会有好结果。

更重要的是,热情好、稳定也罢,对人感兴趣也好、对事物原理感兴趣也好,这些都是孩子已经有动力去追求的东西。

哪怕鸡娃,也得建立在鼓励孩子已有动力之上才事半功倍,不然爹妈又累又焦虑却没效果,不是吗?

谷雨星球是谁?

在嘈杂的信息时代下,我们愿做一股清流,传播真实故事,提高认知力和思辨力,缓解焦虑。同时,我们也落地独家项目,解决教育的刚需问题。

x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