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源于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极具引导价值和推进作用,如今其赛事项目不断完善,且考查的重点也由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转变为包括教学设计、实施、科研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内的教学综合能力,不仅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等文件中的有关要求相匹配,也始终传递着深化“三教”改革、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如何从国赛内容看教师专业化成长与教学知识和能力的对接?
首先,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其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因此考查的是教师专业知识维度中“职业背景知识”的掌握水平。课程标准是具体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要求,包括课程性质、任务、目标、模块构成、学时安排、内容简介和实施建议等,主要考查教师专业知识维度中“课程教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资料图】
其次,是参赛教案和现场讲解教学设计。教案用文书的形式反映授课信息、任务目标、学情分析、活动安排、主要内容、考核评价、课后反思等教学要素。讲解教学设计是将教案中的教学要素为何如此设定任务目标、进行活动安排、开展考核评价的缘由作出阐述和解释,突出教学设计的依据、过程和成效,体现教育教学的理念,主要考查教师专业能力维度中“教学设计”的能力水平。
再其次,是课堂实录与现场模拟实际教学。这是对教案承载内容的动态演绎,是教学实施过程的原生状态,可直观反映出教师的教态,展示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体现出教师“心中有学生”的课堂掌控能力,考查的是教师教学能力维度中“教学实施”的能力水平。
最后,是教学实施报告。这是对相应课时教学内容的整体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成效、反思与改进等方面情况的梳理总结,但不是教学工作总结或教学经验汇报,而是在实际授课后基于实践的教学思考,能体现出研究思考的厚重感和解决问题的真实感,主要考查教师教学能力维度中“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的能力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广大教师应积极参加比赛,从中锤炼业务能力,提升教学水平,并将参赛收获运用于日常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专业知识积累要全面。职业院校对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都会进行比较系统的培训,但往往会因重视课堂教学能力而忽略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宣贯深度。从国赛内容的设置上不难看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授课的基本依据,课程标准是直接依据,教材是参考依据,教案是静态教学方案,课堂实录是动态教学实施,教学实施报告是解决问题的教学研究。这些比赛内容最终会以看似独立的材料呈现,但其内容与思想却是相互衔接融通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局限在课程教学中传授某门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要从学科专业知识技能扩大到学科教学专业知识的范畴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职业院校也要在开展教师业务培训尤其是针对新进或年轻教师培训时,让其从入行开始就有一个专业知识的全局观。
二是教学研究能力应同步发展。每一位教师都非常重视自己的课堂教学,骨干教师更是能上出一堂堂精彩的课,但往往会出现“教得好书、上得好课,却说不好教学设计”“带得了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却发不了论文、结不了课题”等现象。体现在国赛项目备赛中,参赛教师最苦恼和困惑的往往是对教学实施报告的理解和撰写。究其原因是校本教研开展得不深入不扎实,教研与教学发展不同步,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脱节。课堂教学是前沿阵地,教师在阵地上修炼教学基本功,搞清楚“教什么、怎么教”,然后通过校本教研了解“还可以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再通过教科研的一些具体方式,比如论文撰写、课题研究等把教学心得总结归纳出来上升到理论层面,最后用对理论的新认识或对更先进理论的理解指导课堂教学。这样的体系需要每个环节的流通才能达到螺旋式上升的状态,这就需要职业院校从学校层面鼓励教科研制度的建设和氛围的营造,教师自身则可从用心撰写教学反思、教学创新与亮点的小段落起步,进而撰写课堂教学改革的论文,开展课题研究,编写校本教材。
三是课程思政重落地。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一种方法,是学科融合具体现象的一个方面,其落实首先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其次是对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课堂渗透契机的捕捉。但课程思政高站位的认同需要课堂教学呈现的支撑,教案中情感目标设定的“高度概括”和“高度相似”说明在教学设计时尚未能将思政之盐融入课程之水,导致组织实施也缺乏有效性,所以“挖掘”和“捕捉”的质量高低是课程思政落地的关键所在。
四是持续学习信息技术。新冠疫情“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让线上教育大放异彩。但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如何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需要正视教师信息技术持续学习、信息素养持续增强的问题。教师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运用、教学实施、教学媒体选用等方面,因此教师应在“信息化环境”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具体从获取教学资源的手段、备课选择信息化资源类型、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掌握熟练程度、收集或使用数字化资源进行管理、理解和应用新技术、教学设计中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有效性、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水平、利用网络空间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评价采取的方式等方面持续学习,方能主动应对新技术变革,善用新技术手段积极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
五是团队协作共同提高。“职教20条”提出要“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对同一门课程进行教学时,授课教师是最基本的教学单位,人员又相对稳定,如果能基于课程负责制组建教学团队,成员就可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发挥合力作用,在教学内容得到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内容模块化构建、制订有效的教学计划、研讨教学方法设计与实施、促进课程资源积累、采取合理的考核方式,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要注意的是,教学团队的组建分工要合理明确、集体备课要有质量不走过场、听课评课要真听真评,在教学实践中聚焦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提升科研水平。在这样的团队建设过程中提高锻炼培养每一位成员的业务水平和团队合作精神,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会快速提高,再借国赛的平台锤炼,教学团队整体优势的彰显自然水到渠成。同时,学校在评价方面不要局限在个人,要对教学团队给予集体评价和奖励,调动每一位成员的主观能动性。
(作者单位系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
《中国教育报》2022年12月13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