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内容页

观热点:以高质量阅读赋能学生成长

2023-04-22 08:44:26 | 来源:教育之家

■推动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进行时

本报讯(记者 施剑松)以数字化信息技术为支撑,创设综合立体的阅读新方式,北京多所学校通过高质量的数字化阅读供给,推动学生阅读学习方式的转变,形成阅读活动育人的新实践。


(相关资料图)

走进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三年级的教室,一名学生正站在触屏黑板前,用手指划动旋转着“半坡遗址、小口尖底瓶”,在老师的引导下,为同学们进行演示讲解。分享读书笔记时,六年级学生把文物、地图等画了出来,并做好详尽的注释,《汉字之美》《太阳神鸟之谜》《古剑何以不锈》……满满的收获跃然纸上。

这是史家胡同小学设计开发的博悟研学数字课程,师生借助线上技术、网络平台,实现从“博”到“悟”的阅读学习体验。课程精选近百组贯穿中华历史的文化遗产,以“活起来的数字文物”为载体,基于校园智能交互屏幕构建沉浸式、交互式、体验式课堂,架起博物馆与校园之间的数字桥梁,提供人文素养阅读课程。

课程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中的交互优势,学生在平台上可以360度无死角地观察文物,以前在博物馆里受到展柜和灯光影响不能看到的细节,在屏幕上可进行高清放大。学生在多角度观察后提问、思考、质疑,进而把课堂、话语权以及学习、阅读的掌控权交给学生。

为了保证课程内容的学术性,学校特别邀请中国第一代博物馆讲解员、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初中历史教材主编齐吉祥老先生录制历史故事视频讲解课。视频讲述辅以3D文物,让博悟课程资源有形有声。

同时,博悟课程已纳入课后服务,做到各校区全覆盖,目前共开设36个班级,共有近1500名学生参与其中,实现课堂内外多方位的数字化阅读供给。

创建问卷16份,收集问卷11737份,上传视频712条,点击量353060次,近3000多位用户的支持……东城区板厂小学“家校共育”平台架起便捷高效的阅读、学习和沟通桥梁,越来越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学校通过平台推送整本书导读课、推进课、分享课视频,指导学生自主阅读。

平台上这些精彩内容的来源,正是学校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探究的生动记录。秉承“智慧教育”理念,学校开发出集自主阅读课程、图书馆课程、学科阅读课程、课后服务阅读课程等为一体的“智慧阅读课程”,通过课程建设推动校园阅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打造智慧阅读新样态。

随着《西游记》片头曲响起,学生们兴致盎然地跟着音乐哼唱起来……语文整本书导读课上,教师王静和学生们一起浏览目录,精读回目片段,逐渐入境入情。

在阅读分享课中,低年级的小朗读者们用心选择书中的内容,读出文字的韵味和对作品的理解。中高年级学生则通过思维导图将阅读收获转换成可视化语言,展示思维过程,畅谈所思所感。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读”数学也拥有了一层新的定义。在“全学科阅读”的数学课堂中,教师陆金茹引导学生们阅读祖冲之的故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再现1500多年前古人探究圆周率的过程。数学与阅读的结合,提升了学生阅读、动手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数学文化的魅力。

“我可盼着同学们通过扫码分享我的讲书视频呢,好多同学听了我讲的《生命的十二乐章》,纷纷来借阅,我们班舒梓涵同学还把读后感写在了留言板上。”石景山区古城第二小学五(2)班学生张暄梓作为小小讲书人,收到一份特别的邀请,就是向大家讲述“讲书人”们自己的故事。

“我非常喜欢阅读,在学校的阅读角找到了许多乐趣,于是老师就吸收我加入讲书人社团。”张暄梓说,“老师带着我思考书里的主要人物有什么特点,又指着书中的情节问能不能再具体说说。我恍然大悟,明白了给大家讲书,不仅要说出感受,还要把情节讲清楚。”

像张暄梓这样的讲书人在古城第二小学还有很多。为了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学校根据年龄特点和阅读兴趣在各楼层分设阅读角,学生可对自己喜欢的书目点赞。学校以点赞量确定学生最喜欢的书目,依托“古二讲书社团”进行深层阅读。

在社团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们各抒己见,分享读书心得,再把书籍推荐录成视频,生成二维码贴到图书的封面上。在此基础上,学校为每名“讲书人”制作图书封面海报,建立一人一书一档电子资源库;在智慧校园中,推荐讲书人链接,学生也可以在平台上留言,和讲书人碰撞出阅读的火花。

据悉,学校通过构建“人—书—网”融合、互动的阅读系统,实现线上线下多维度、多样化的阅读学习。同时,整合校内外有效资源,借助多种平台,建立家校阅读联盟,拓宽阅读途径,涵养读书文化。

《中国教育报》2023年04月22日第1版

作者:记者 施剑松

x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