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而育之(教而不育谓之术,教而育之谓之道!聊身边教育,分享育人之道)
(资料图)
因为一次学校内部的评奖活动,青岛电影学院意外“出圈”了!
女大学生在颁奖典礼上称,自己个人出资30多万,团队很用心的拍摄、制作短片,在国际上已经获得过很多奖项了,A类的提名什么的,但是没得到学校认可。还称自己会继续热爱电影,会继续拍摄,坚持自己的想法,但这个奖今天领不了。
大学生自己出资拍片,能在国际上被认可,却被自己学校的老师评为三等奖,这中间是不是有猫腻?有网友评论称,如果花1万元拍片,29万元打通关系,估计就是一等奖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在青岛电影学院官网可以查到,此次“金象奖”颁奖典礼是为2022届和2023届两届毕业联合作业共同举办的,共计拍摄完成影片61部。
这次活动颁发了最佳导演奖、最佳制片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动画视觉效果奖、最佳剪辑奖、最佳摄影奖、最佳人物造型设计奖、最佳录音奖等8个单项奖,并颁发了故事片、纪录片、动画片、实验电影等四个单元的奖项。
涉事女大学生自行出资拍摄的短片《吹响小山河》在本次活动中荣获三等奖,但是她并不认可这个结果。
从网传视频可以看到,女大学生从主持人手中抢过话筒说道“我是18级《吹响小山河》的导演,今天专门回来感受金象奖典礼,很用心的这部片子拿到了三等(奖),挺出乎意料的,团队很用心的拍摄、制作,我个人出了30多万,学校出了一部分。得了三等奖,我是不接受的……希望观众、评委好好看看我的这部片子。”
接下来还说,“也不是空口无凭啊,我在国际上已经获得过很多奖项了,A类的提名什么的,但是没得到学校认可,今天挺可惜的。”
最后说道,“我会继续热爱我的电影,我会继续拍摄,坚持我自己的想法,但这个奖我今天领不了”。之后把奖状和奖杯放在地上离开。
不知道大家看出来她说话的重点没有,话外音其实就是:第一我自己出的钱,自己出资拍摄理所应当拿第一;第二,外国的品味就是比国内强,外国说第一,国内就是第一,不然你们的眼光就是有问题;第三,我出钱拍摄我高傲,我不接受你们对我作品的贬低,毕竟一个学生敢拿30w来拍摄作品,相比那些零成本的人我就是应该拿第一。
青岛电影学校拒集资事件发生后,仔细地观看了该女大学生出资拍出的作品。
感觉短片中出现的是80年代的教室,90年代的学生,新时代的老师,总感觉哪里不对劲。故事比较老套,讲了一个支教女大学生帮助感化顽劣留守儿童,帮其点亮主角光环,最终完美完成学校的合唱滚动。但是故事交代的又不清晰,画面来回跳,很不连续,看了让人有点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也看了第一名拍的作品,第一名短短几十秒就把事情交代清楚,让你知道导演想让你知道什么,而这名女生拍的,感觉拿个三等奖一点都不冤。
网友说,30万花哪里了?是花在粉刷墙壁了吗?这个片子能拿个三等奖已经属于破格提拔了。
女大学生的内心独白可能是这样的:“老板,这菜好难吃啊。” “我给厨子开的工资可是30万一年。” “可是这菜确实难吃啊!” “你会不会吃,这菜国外提过名的。” “可是这菜真的很难吃啊!明显不如另外两道。” “很遗憾,但我坚持认为它很好吃。”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凡是丑化中国人或中国农村的片子,总能在国际上获奖。真的不知道一些专门迎合国外审美,或故意丑化中国人的人是怎么想的,难道他眼瞎了吗?没有看到中国发展的成果吗?
有网友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一个幼儿园的小姑娘,爱画画,画得确实比同龄人好一些。 然后或许是在家长的鼓励下,或者是小姑娘自己的想法——她要出一幅作品。中间废寝忘食,甚至牺牲了两个周末没有跟小朋友聚会玩耍。
作品出来了,姨说好,舅说好,七大姑八大姨都说好,远房的四舅姑老爷还说要拿到报纸上刊登。就爸爸说了句,还有努力的空间,姑娘就崩溃大哭,摔锅砸盆,好不闹腾! 这一代年轻人,不努力的啃爹啃娘,毫无愧色。稍微努力点的,刚弯下腰,就必须要捡到一个金元宝,一块硬币根本不行。
故意丑化祖国,居心何在?国际上获奖了,就应该被国人认可吗?这是什么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