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根据杜江峰校长演讲内容整理,有删节。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报告题目是《一流大学的使命与战略前瞻》。
(资料图片)
一流大学的使命是国家现代化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战略支撑,历史上像剑桥大学产生了理论力学体系和电子学理论等基础科学的重大成果,为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引领了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今天的主题是“时代变革与大学使命”,时代变化非常大,我们要做哪些变革?浙江大学在今年5月份出台了《浙江大学使命愿景红皮书(2023版)》,也提到“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规”,致力于思想引领和知识创新,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围绕这个方向和结合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关于科技、教育、人才的发展战略,浙江大学也在白皮书里面考虑到国际化这一块,要成为国际一流大学只在中国是远远不够的。下面分别围绕教育图强、科技致胜以及人才引领三个方面向大家做交流与讨论。
首先,教育是一所大学最根本的核心所在,无论任何时候,我们今天讲的时代变革,前面11个报告里提到了很多变的东西,但一个大学还有不变的东西,不变的到底是什么?教育目标还是培养人,培养新时期能够应对变化的人才,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是浙江大学的重要历史使命。
这个不变的理念最核心的还是基础科学、基础研究,无论是AI还是ChatGPT,所利用的无外乎是数据、算力以及算法。而数据、算力、算法基本可以归类为基本的要素,这些要素是没有改变的。大学在培养学生时是希望学生能够在多种变化的格局下仍然能够对一些基本的东西能够很好地掌握,因为一旦不能掌握这些东西,也就没法做好的思考,对于进入大学阶段的高中生,还是需要有些非常基础的课程知识的摄入。
什么是基础学科?我想包含了数理化、天地生,也包括文史哲,以获取新知识、揭示新规律为目的,基础学科是从研究到应用,再到正确的科研链条起始端,也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基础学科研究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源头。
举个例子,我们在医院可以看到很多磁共振影像,现在磁共振影像也形成非常好的产业,我们为了身体健康要去做一个体检。上世纪四十年代、五十年代物理学上发现了拉比频率,发现了量子力学辐射的现象,过了将近五十年,诺贝尔奖又授予了它的各个应用,在化学领域的应用、在医学的运用,第一台磁共振影像的设备是1973年进入临床医院,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它整个科学的发展是从基础科学到技术应用,再到产业变革。
大学培养人才应该从基础开始,培养原始的材料,利用这些材料可以创造、革新,因为我们无法预计到这个学生毕业以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将面临的是什么。从人才教育角度来看,从被培养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要被培养得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批判精神,就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主题为“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里提到的高校必须培养学生能够分析社会问题、提出问题、寻求问题解决方案,使学生掌握有效表达能力,创新和批判性分析能力,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从大学的角度来讲,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应该怎么考虑?我们应该有好的学术大师,这些大师、老师们言传身教,精神感召。学校应该培养成提供学知识、做研究的一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健康活泼地成长,有一个文化的氛围,这个氛围是包容创新、崇尚创新的共同价值观念。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上来看,大学不变的应该是避免急功近利、系统性的长期支持、多元化的投入,能够健全基础学科人才的评价机制,能够支持新型高水平研究机构,总之,大学最核心的还是培养人。
浙江大学一些做法跟大家分享,我们做了长周期的培养,大学中学贯通,本博贯通,科学与教学的贯通,产教贯通以及学科交叉的贯通,让学生在平台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学到一些东西。
为服务驱动创新的培养,浙江大学围绕四个维度:一是创业意识的激发。我们要给学生播下思想的种子,想去创新,就要有创新的渴求,大学怎么做?我们提供了150多门通识课程,这些课程里面有线上教材,利用网上技术的发展,课程访问量每年超过千万。老师队伍建立了企业家跟专业老师合作的教师导师团队,提供了全国第一个创业管理二级学科的博士点,也有中美法联合培养的全球创业管理的硕士生项目,通过这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的激发。
技能的培训也需要,有了这个想法怎么实施?我们有国家级的创新创业学院,30个院级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举办了75大类140项学科竞赛,20余个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我本人也跟他们一块成长、一块讨论。
产学一体,我们有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18个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卓越培养项目。有一些创业融资的对接,通过一个大学的校友体系形成了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众创小镇以及100个全球创新创业基地。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体系,我们在校内有三个互联网大奖的金牌数在国内领先,以及创业竞赛的挑战杯全国领先,以及教育部创新英才获奖人数。同时在校学生有10亿元融资金额,200多个学生创业团队,学生毕业以后学生校外企业有4家上市公司,12家准独角兽企业,40余家获A轮以上的融资的新经济创业企业,这是从某一个角度来讲,大学如何来对人才的培养。
第二是科技方面。大学除了培养人之外,科研是一支有效力量,尤其在基础科研方面。
未来要做引领者或者做创新研究,基础研究十分重要。浙江大学建设了基础学科的研究中心,支持关键核心技术背后的基础研究。加强科技攻关,在重大领域开展有组织科研攻关,整合优势力量承担国家研发任务,培育重大成果,打造国之重器,坚强全国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医学中心等重大创新基地,推进交叉会聚,实施面向2030的学科会聚研究计划,推动文理交叉、医工信交叉、农工交叉、医药联动,目标牵引地把以前的某一个方向向自然延展的研究,变成一个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多学科会聚的交叉研究领域。
第三是人才。无论是教育、科研,人才是最重要的,人才无外乎两类,一类是国际大环境下的引进,一类是培养。在未来一流大学要营造以人为本的最优的人才生态环境,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人真正的愿意来,留得住,用得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