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举办的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在北京怀柔雁栖湖成功举办,论坛围绕“时代变革与大学使命”的主题。 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教授出席论坛并就“人工智能、教育数字化与高等教育未来”议题展开对话。 郑庆华指出,“ 我们国家通过几十年的信息建设,特别是在教育数字化方面积累了数以万计的课件资源,积累了大量的数字化教材,在这个基础上打造一个教育大模型,为教育的赋能创新发展,解决因材施教,解决个性化和大规模之间的矛盾。 ”
以下内容根据郑庆华校长演讲整理,有删节。
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催化剂及领头雁的改革创新作用。从教育的维度,我个人理解可以把人类文明五千年分解成三个历史时期,:第一,农耕时代的教育,这个时代更多以私塾为止,到1088年博洛尼亚大学创办;第二时期从1088年到本世纪前后,这个时代更多是大学、院系、学科、专业、班级教育组织模式,更多是标准化的人才培养体系;第三个历史周期是从现在到未来,人工智能对整个教育体系手段、方法、内容的创新赋能作用。这个变化不仅是形式和内容,更是范式的转化,如果说过去是老师和学生形成一种二元结构,而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模式下,是老师、学生和机器的结构,机器不再是知识的承载载体和表现工具,而是参与到教和学的过程,在老师和学生教和学的过程中,机器伴随着师生共学习、同成长。机器在帮助我们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在一起学知识。
在ChatGPT大模型对教育的赋能和影响的作用下,我们必须建设自主的教育大模型,服务于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教育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历史,涉及到意识形态和政治安全,教育传承、创造文明,正确的价值导向是最重要的。这个模型应该建立在我们国家的教育资源基础上进行构造。我们国家通过几十年的信息建设,特别是在教育数字化方面积累了数以万计的课件资源,积累了大量的数字化教材,在这个基础上打造一个教育大模型,为教育的赋能创新发展,解决因材施教,解决个性化和大规模之间的矛盾,这非常有意义且十分必要。
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学科专业的内涵赋能作用。以同济大学为例,80%以上的理工科专业是因前三次工业革命,甚至是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创办或转型。现在已经进入到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的学科内涵怎么升级?这项工作在陈杰校长时已开始布局,在人工智能方面开展了大量的从本体研究到学科专业内涵升级方面的工作,打造了人工智能的大学科设施和国家重点实验室。
以土木工程为例,今年上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同济大学举办了土木工程战略发展研讨会,提出了土木工程未来发展的三大趋势、三大方向。一是降碳,就是绿色;二是智能;第三是韧性。我的理解是用新理念、新方法,特别用人工智能的新技术来探索土木工程学科,但也面临新的改革创新的任务。这个工作其实需要兄弟高校一起携手,共同将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全面赋能学科创新,推动学科大数据平台专业知识图谱建设,更好地为中国高等教育、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