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6日,作家叶梅、航天科普专家周武一行人来到浙江省衢州新星小学,以“奋进吧,科学少年”为主题给孩子们进行科普讲座。讲座结束,一个瘦小的四年级男生自己跑上台,给叶梅递过一张自制的奖状,上面写着:“叶梅老师:在讲座中表现优异,荣获一等奖,特发此状,以资鼓励。”
叶梅笑着接过,仔细地放进包里。她觉得孩子们的认可,是对她最高的奖励。
讲座的缘由是叶梅新出版的《北斗牵着我的手》。这是我国首部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主题的儿童小说。叶梅说,希望这部作品能使小读者们增加对科学的兴趣,心中有梦想,眼中有星辰大海。
(相关资料图)
中华读书报:此前您的《粲然》获第七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金奖,待出版的《北斗,北斗——中国科技这十年》等作品也都涉及高科技领域。为什么您会有这样的开拓?
叶梅:《粲然》写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造始末。从采访到写作、四次重大修改,前后用了八年时间。我先后采访了一百多位高能物理学家,他们的科学精神以及人格深深打动了我。这部作品获得全国科普作品奖金奖,最近还改编成广播剧《国之重器》,被列入“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增补项目,一批著名的播音员和朗诵家为其配音。《粲然》等作品是我个人写作一次大的拓展。评论家李建军曾经撰文写道,“叶梅是有根的作家”,确实,多年来我的写作大都以我的出生地三峡为根基。但是,在不断变化的时代面前,我觉得一个作家不仅要有根,也应该不断回答时代的课题,真实记录迅猛发展过程中的进步和矛盾以及人的命运。如果一个作家对所处的时代根本不了解,只是沉醉在个人的一些小感觉里,是有负广大读者的。这些年我走进科技领域,还有生态领域,创作了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作品,是向这些领域的科学家、专家和劳动者学习之后交出的作业,也是我觉得非常值得付出的努力。
中华读书报:给孩子们写科普作品,是怎样的机缘?
叶梅:我的女儿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他们正在上小学。有一天,他们突然问我:你在写什么? 为什么不替我们的同学写一本书? 我当时心里一震。是啊,为什么不给亲爱的孩子们写一本书? 我说好,一定为你们的同学写。
这是四年前的事情了。恰好不久之后,北京少儿出版社的两位编辑来向我约稿,之前是因为我曾主编了一套“金骏马”儿童文学丛书,由北少社出版,并获得冰心图书奖。她们看到我写的《粲然》之后,希望我能为孩子们写一本科普小说,没想到正合我的心意,当场我们就一起敲定了书名:《北斗牵着我的手》。
中华读书报:对《北斗牵着我的手》,孩子们有什么反馈?
叶梅:今年四月在京“云首发”,很快得到广大青少年读者的欢迎,“云首发”的当天销售达到七万多册。应各地学校的邀请,我与科学家、北少社的编辑一起走进多所学校,开展“奋进吧,科学少年!”为主题的读书讲座。有的学校专门设置了《北斗牵着我的手》一书的阅读示范课,有的学校将这本书的内容改编成了情景剧,或是朗诵表演,还有很多孩子写了读后感,绘制了图画。看到孩子们因为阅读而展开了快乐想象的翅膀,心中点燃爱科学的火种,听到他们清脆的朗读,齐声喊出“奋进吧,科学少年”,我一次次受到感动。
中华读书报:作品中涉及航天知识很多,您也做了很多准备吧? 如何把这些知识转化为孩子们喜欢的语言,您在写作中需要格外注意吗?
叶梅:我在之前写的几部有关科技的长篇报告文学,做了不少功课。比如最初写《大对撞》,也就是《粲然》时,几乎是一个科盲走进高能物理的世界,我从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图书室里借阅了一批又一批专业性的书和理论著作,铺开在案头、床头,一本一本地啃读。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我家里随处可见这些深奥难懂的书,就像一块块硬梆梆的石头,但渐渐地,它们在我眼里变得亲切可爱起来,变得有滋有味。我常常会在与朋友交谈时,讲着讲着就讲到了对撞机,讲到建对撞机的那些科学家。《大对撞》的书稿曾经由三位院士审读。中国物理学会创建人叶企孙的侄子、物理学家叶铭汉院士九十多岁了,他非常仔细地审阅书稿,作了密密麻麻的批注,用小纸条写了贴在书页的两边。我拿在手上感觉沉甸甸的,那些浸透了叶铭汉先生心血的小纸条就像蝴蝶的翅膀,我捧在手里久久不愿放下。这本书写到了对撞机项目的顾问李政道先生,后来高能物理研究所将这本书寄给了李先生,李先生也表示认可。李先生每年会以手绘的方式给国内的朋友寄贺年卡,我也好几次有幸收到。特别是去年底疫情期间,收到李先生的贺卡,上面写着:“叶梅女士,日迈月征,朝暮轮换,愿新年胜旧,岁欢喜,人长安。”令我倍觉温暖。
中华读书报:小说对于友情、亲情的描写非常感人,尤其是兄妹情,大冬对妹妹小花的情感变化,描写得细腻、准确、生动,这些素材靠虚构是无法完成的吧? 如何捕捉孩子的心理,您有何妙招?
叶梅:不少读者看了这本书,觉得小说里的写的就是自己家的故事。我得谢谢这些小读者,也得谢谢我身边的孩子们。我女儿的两个孩子从小就跟我们生活在一起,他们的故事也可以说是当下城市家庭有了“二胎”之后的情景。我与他们朝夕相伴,看着他们一点一滴的成长,也看着他们调皮捣蛋,听着他们的絮语,惊讶他们的见多识广、机智善辩。我意识到其实孩子比我们成人聪明,我的写作不能带有半点居高临下,最好的方式是与他们交朋友,以平等的视角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体察他们的情感,感受他们的欢乐和委屈。这些都会自然地流淌到我的作品里。
中华读书报:学校也是小社会。小说中的人物牛大冬制做的“捉虫器”让他“声名远扬”,也出现了说他“显摆”的声音。您在写作的时候并不回避儿童世界中的各种问题? 您觉得儿童文学作品应该有引导或教育功能吗?
叶梅:我曾和一些作家朋友有过关于教育的交流,我们都很忧虑目前存在的唯分数论,争进名校、上各种辅导班,只朝10%的可能性努力,却不考虑在90%的空间里如何发展,各种“内卷”使得家长和孩子都疲惫不堪。孩子应有的欢乐和健康常常被剥夺,压力大,负担重,逐渐形成一个怪圈。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比如三令五申不容许课外各种补习班,但家长们仍然暗中比拼,非要花钱把孩子送进去补习才算安心。文学不可能简单地评判对错,但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塑造人物形象,给读者以启示,让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以及全社会意识到对于人的培养应该是多方面的,除了学习成绩还有很多事情需要重视。比如爱祖国、爱科学、爱劳动,比如敬老爱幼、乐于助人,比如保护环境、低碳节能等等,都应该从小做起。
中华读书报:您的小说中出现了一批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航天专家等,还出现了很多真实的地名,比如西昌、北京天文馆、广安门、密云等,特别接地气。在如何写好现实主义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能谈谈您的体会吗?
叶梅:一切创作来源于生活,多年前我曾经在鄂西三峡一带工作生活,而后又在武汉东湖旁住过好些年,自从2005年底工作调动到北京之后,我就一直生活在这座城市里。从和平里到后海,再从后海到广安门外,逐渐将自己的呼吸与这座城市的脉动融在了一起。我在写《梦西厢——王实甫传》时还很详细地写到了元大都的设计和市井里巷,那些一千多年前的痕迹至今还保留在北京的一些角落。《北斗牵着我的手》这部儿童文学作品的小主人公也都生活在北京,因此北京的风物自然也就出现在作品里,我想,这或许也是全国的小读者们愿意了解的。
中华读书报:您总是有取之不尽的素材?
叶梅: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我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好奇的人,从年轻到现在,乐意尝试不同的职业,也很乐意向各行各业的人学习,这些尝试给了我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我还特别敬重那些心中充满善良大爱的人,在人间的悲欢善恶之间找到合理的存在,搭建心灵的通道,而不是损害、挫伤人的心灵。即使是生活给以沉重,也要用文学支撑起足够的信心和力量,将温暖和慰藉传递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