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语 > 内容页

环球简讯:非遗 | 薄如蛋壳 章丘龙山黑陶文化火出圈

2022-12-17 17:10:30 | 来源:教育快播网

刘德功依靠黑陶制作技艺拿下多次全国性奖项,成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山黑陶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受访者供图)

“4000年前的陶杯薄如蛋壳”,最近,随着纪录片《城子崖》的播出,人们逐渐了解到章丘龙山黑陶文化。有的网友感叹,四千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制作!

然而,制作黑陶的技艺却失传已久。破局者叫刘德功,是土生土长的章丘人,今年71岁。刘德功年轻时学习制陶,并建立个人工作室潜心研究,让失传的黑陶技艺重回大众视野。经过不断创新,刘德功不仅荣获了天工艺苑百花杯金奖,还成为了省级非遗传承人。宣传黑陶文化,刘德功也有自己的打算,他打算做科普黑陶文化直播,让更多人了解黑陶文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断钻研

随着纪录片《城子崖》的播出,人们逐渐了解到了7000年前的龙山文化。片中提到的珍藏于山东省博物馆的蛋壳黑陶高脚杯,表面油亮,通体乌黑,总重量不过70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黑陶作为龙山文化的代表,优雅美观,“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但是技术难度高,成品率低。

曾经有人想要复制黑陶蛋壳杯,但是很难与真品相媲美。章丘人刘德功不断研究,才将黑陶技艺复制。刘德功不但将古老而又神秘的黑陶技艺重现,之后又改良了黑陶,还通过黑陶获得了许多国家级奖项。

刘德功说,自己刚开始是喜欢黑陶,后来就考虑怎样能把老祖宗这门技术恢复,自己也能够做出黑陶。

一开始,刘德功做黑陶遇到了很多问题。刘德功说,做黑陶有筛泥、选泥、拉坯、晾坯、雕刻等16个步骤,做成蛋壳陶则需要二十多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是挑战。

但是,让刘德功印象最深的还是一次烧制的经历。“当时有个公司定制了一个大件黑陶工艺品,但我们经验不足,陶窑大火烧完后,陶器从内部裂开了。”后来,刘德功逐渐掌握了技巧,大件陶器和小件陶器用的时间不一样,烧制的时间需要精准把控。

获得金奖

慢慢地,刘德功的制陶经验丰富起来。简单地复原黑陶并不能满足他的艺术追求,于是他开始了创新。“原先学的美术和设计的知识都用到黑陶上了。我从开始研制到现在,已经出了3800多个品种。”刘德功介绍,自己创作了“手工描金”“手工影雕刻陶”等工艺,极大地拓展了龙山黑陶艺术的创作空间。

2009年,刘德功创作了一件名为《东荷西柳》的黑陶作品。刘德功介绍,作品运用蛋壳陶的方式展现,最薄处仅0.2毫米。

刘德功把作品送去参加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刘德功告诉记者,当时评委看到作品后说,有些黑陶容易漏水,经水一泡就坏了,这个作品很难获奖。刘德功说,他当场倒水进行试验。第二天评奖时,昨天倒的水还在作品里,没有漏水渗水的问题。最后,就给我的作品打勾了。

最终,刘德功的作品获得了金奖。“当时拿奖了以后,我特别高兴,感觉之前吃的苦都值了。”刘德功说,随后多年,他依靠黑陶制作技艺拿下了多次全国性的奖项,成为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山黑陶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宣传黑陶文化

“其实从一开始我做黑陶,没想用它赚钱,就是想把老祖宗的东西发扬光大。”刘德功说。

2019年,刘德功在济南市章丘区龙泉路建起了一座龙山文化黑陶艺术馆。艺术馆最显眼的就是墙上的“一窑陶烧了7000年”。在艺术馆的二楼,刘德功开辟了一个龙山文化专区,将自己多年收藏的器物放入展览柜内。

“有很多大学生来我这里参观。”刘德功说,他会将每次举办的黑陶文化活动都记录下来,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发布。记者看到,不少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过黑陶艺术馆,学习黑陶文化。

刘德功告诉记者,他觉得无论是学生体验还是建艺术馆,这几种方式的宣传力度并不够,于是他想有没有其他的方式来更好地传播黑陶文化。在朋友的建议下,他看到了互联网传播的新途径。

现在的刘德功,除了像之前那样研究黑陶,宣传黑陶,还在短视频平台注册了自己的账号,定期发布黑陶相关的视频。

最近,刘德功将自己艺术馆二楼的会议室收拾了一下,准备做一场直播:“现在的人都喜欢从网上看视频,我想了想,让朋友帮我弄了设备,准备在近期来一场黑陶的科普直播。”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责编:张新悦
x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