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如何有效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师教学能力如何适应新的课堂变革?近日,记者从上海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装备应用的实践研究”课题组了解到,该课题联动学校、企业,推进教育装备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应用与研究。
(资料图)
据悉,该项目已经开展六年,而课题研究则始于今年,目前已在杨浦区、普陀区、闵行区等区28所项目校进行试点,杨浦区的六所初中学校——同济大学附属新江湾城实验学校、上海市控江初级中学、上海市存志学校、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初级中学、上海市铁铁岭中学和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初级中学作为试点学校参与其中。
借助专业教学装备,在湿地考察中开展跨学科学习
在同济大学附属新江湾城实验学校,老师们设计实施了“绿宝石之谜——探秘新江湾城生态湿地”和“还海三棱藨草一个家——湿地对城市生态的作用”两个单元课程,六年级学生实地考察新江湾城湿地,根据活动需要利用“北斗仪”和“数字化传感器”等,并完成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和实验探究。
湿地考察
该校相关负责老师介绍,这样的课程给学生们设置了具体情境,即湿地即将被改造开发成别墅区,为了保护绿地,学生需化身侦探,找出保留湿地的证据并把研究成果整理成报告,呼吁大家保护湿地。学生需在测量湿地温度、湿度、CO2浓度和O2浓度后,设计实验证明湿地能够调节新江湾城的气候,使其温度更低、湿度更高,更为宜居,并且讨论如何保护湿地,形成环保方案或海报。
学生将运用“数显温/湿度传感器”“生态系统罐”“雨水花园实验器”等设备,通过科学探索和实践操作,配合活动任务单记录数据,了解雨水花园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因,培养专注严谨的科学精神,提高沟通表达、协同合作的能力。
学生小组活动
课程中,学生兴趣盎然,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他们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小课题,体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充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升了实践能力,培养了热爱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参与课程的学生纷纷说道,自己在探究学习的构成中,认识到湿地生态环境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在老师的指导下建立起了跨学科的学习视角,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校企研三方联动,以课题引领课堂教学变革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装备应用的实践研究”课题负责人,上海市教委教育装备中心信息技术应用管理科业务主管曹楚斌表示,该课题立足于“双新”背景下区域推进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需要,通过“校·企·研”交流机制,遴选适用于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装备,生成配套学习资源,开展学校试点,验证应用价值,积极探索和发挥教育装备赋能教育教学的载体、途径和机制。
他表示,杨浦区的六所初中试点学校均以课题为驱动,以实践为导向,已经生成了若干配套学习资源,有效支持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如,上海市控江初级中学的“定格动画”活动,学生利用定格拍摄系统创作一段动画流畅、画面稳定、节奏合理的“剪纸定格动画”;上海市存志学校的“校园地图绘制”活动,学生利用北斗定位仪绘制校园地图;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初级中学的“数字篆刻”活动,学生运用数字篆刻平台软件和传统篆刻配套材料,用印章表达喜怒哀乐,为青春留“名”……
学生使用“定格拍摄系统”
学生使用“北斗定位仪”
学生参与“活体种植”活动
杨浦区教育学院教研员陈琳表示,杨浦区六所初中学校依托本次课题研究,与企业有效合作,将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持续提炼教研经验,为优化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教育装备赋能教育教学贡献了有益经验。“随着育人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持续深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与教育装备的深度融合,不仅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拓宽了思路,为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创设了新的情境,更促进了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显著提升。”
记者 刘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