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内容页

“千万别填报……”太武断 环球新视野

2023-06-21 10:16:30 | 来源:新民晚报


(资料图)

高考结束,学生和家长们进入填报志愿的纠结时刻。这几天,教育博主张雪峰关于新闻学专业的评价在网上引发热议,“中国本科专业目录里面随便选一个都比新闻好,孩子如果报考新闻学,我会把他打晕。”一时引起有些高校新闻专业教授“回怼”。 其实,“千万别报××专业”并非新现象:千万别报新闻,因为行业式微前景不明;千万别报考古,因为古人的世界没人能懂;千万别报环境工程,因为实习基地在垃圾处理场…… 这些年来,随着传播途径的多元化,“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早就到来;尤其是在互联网平台流量为王的利益冲击下,原本光环笼罩的媒体人确实偶尔也会感到落寞。 尽管如此,不问学生状况、不分青红皂白,就将“大棒”直接向新闻专业打去,难免有失偏颇。这几天,一组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新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就业压力,两名女生有着迥然不同的选择。A女生本科就读于“双非(非双一流)”院校,考研究生“逆袭”到某985大学就读心理学专业。但由于启动找工作晚、专业面较窄、缺乏实习经验等因素,至今没有收到一份工作单位的录取通知,回老家找工作同样困难,只能考虑继续考博士。反观B女生,就读于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从大一就开始了职业规划,尝试了许多不同的行业。虽然也交了些“学费”,但却积累了创业的经验。毕业时她已经合伙开办了一家近10人的新媒体公司。有人问她,学的是专业的主持人、当网络主播会不会有点“掉价”,她说得很实在,“先谋生再发展”,何况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也可以不断学习提升,“毕业了也不过成为社会的学生。” “我并没有答应送你一座玫瑰园”,董桥如是说。填报志愿,并非登上人生直通车。回首当年,考大学时候的热门专业,有的毕业时已成了“明日黄花”。只冲着专业“光环”而去的,在遭遇现实的打击后纷纷“半路出家”。倒是那些将兴趣和能力匹配、“只挖一口井、看看有多深”的,即使在冷僻的领域里也秉持初心、终有作为。季羡林大师在回忆留德经历时谈道,当时选择梵文课的只有他一个学生。但他认定目标,沿着这条路一走就是半个多世纪,终成梵文领域的学术大家。 再说新闻学,在如今网络信息纷繁芜杂的当下,有公信力、专业度的媒体尤显重要,媒体行业对有理念信念,有专业素养的新闻专业人才的需求从未消失甚至更加强烈。即使不进入机构媒体,在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对媒体传播人才的需求始终旺盛。 兼听则明,对于“千万别报”的断言,不妨慎思之,明辨之。

x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