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企业拥有的劳动能力,来自员工劳动能力的转让和利用,以企业的员工队伍为载体,通过有计划的分工协作来发挥作用。不同的生产经营方式对于人力资源具有不同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在生产经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逐渐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的性质,要从企业可控资源、员工能力转让、分工协作体系和组织目标的认同等方面来理解。(一)企业可控资源企业人力资源是企业可控的劳动能力,这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归属性。也就是说,企业通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契约,获取对其人力资源的使用权和支配权,从而利用这种权力实现经营目标,提升企业效益。1.权益归属从企业人力资源的直接归属来看,权益主体是企业。企业组织通过支付劳动报酬,获得劳动者劳动能力的使用权,有权按照生产经营需要对员工能力进行配置与使用,并实现经营效益。具体来看,企业对于员工队伍的管理权,体现着人力资源控制权;企业对于员工生产经营效益的占有权,体现着人力资源收益权。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的直接权益主体,是有权支配员工劳动能力并从中获取经营收益的企业。进一步看,企业人力资源的权益主体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指对人力资源的控制权,使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体现自己的意志;其次,是指人力资源的收益权,从资源的利用开发中获得收益。分析这两层含义可以看出,企业人力资源不仅归属于企业,还受劳动者自身意志的影响。由此出现企业人力资源权益归属的二重性,既属于企业组织,又属于员工自身。如何处理这种权益二重性,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2.使用目的作为一种经济资源,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在于能够通过利用劳动力促进企业效益增长。也就是说,企业对于员工劳动能力的支配,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企业稳定发展,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随着人才竞争时代的到来,建立在员工能力有偿转让基础上的企业人力资源,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企业各种要素资源中,人力资源相对于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是更为稀缺和关键的资源。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所谓人才竞争,是指充分关注对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最为重要的员工劳动力转让过程,以及围绕这种稀缺劳动力转让方式所进行的竞争。(二)员工能力转让企业人力资源以员工向企业有偿转让劳动能力为基础,通过对于员工能力的有计划配置与利用而实现,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员工能力的改进和提升。因此,理解企业人力资源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理解企业对于劳动者能力的有偿使用。1.有偿使用所谓劳动能力的有偿使用,是指企业以支付劳动报酬的方式,使劳动者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工作,企业必须按照劳动者的能力使用情况给予相应报酬。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劳动者的能力有不同的使用方式,其中转让给企业只是一种方式。劳动者是否愿意采用这种方式,取决于由此能够获得什么样的收益,当能力转让能够比自身独立使用获得更大收益时,劳动者就有能力转让的积极性,愿意通过承担企业交付的工作任务,获得由企业支付的劳动报酬。2.转让价格劳动者的能力对于企业具有使用价值,这是劳动力转让的基本条件。不同的劳动能力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其中稀缺劳动能力的使用价值更高,因此要求更高的劳动力转让价格。因此,进行劳动力转让,还需要对劳动能力进行比较和评价,确认不同劳动能力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劳动报酬。这是劳动力的交换价值,即劳动能力的转让价格。企业人力资源是员工劳动能力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统一体。劳动能力的转让过程是人力资源的配置过程,服从价值规律。这是因为劳动者的能力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包括生活、健康、教育、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由此形成劳动能力成本。而企业生产经营的方式,又对劳动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其中对于生产经营最重要的劳动能力,企业愿意付出较高的代价获得使用权。因此能力转让是一种资源交易,受价值规律的引导。(三)分工协作体系企业人力资源不仅是个体劳动能力的转让结果,而且是对于个体劳动能力进行有计划配置的结果。同样的个体劳动能力,在不同的配置方式下,会产生不同的员工队伍状况,使企业人力资源出现极大的差异。1.个体特征人力资源作为依托于劳动者存在的特殊经济资源,在不同的劳动者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所谓劳动能力的个体特征,是指不同劳动者在劳动能力上与其他人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因为劳动能力作为先天禀赋和后天训练的综合结果,必然受到每个人遗传天赋和环境状况的影响。个体遗传的特殊性、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人们活动的多样性,都会影响劳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使劳动能力出现特殊状况。不同劳动者的能力差异,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状况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考察企业人力资源,必须首先考察企业支薪工作者的状况,即企业中各个员工的状况。员工能力是企业人力资源的首要载体。2.协作方式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不仅是企业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且是对于员工能力有计划安排配置的结果。同样的员工个体能力,按照不同的方式加以组织和使用,会出现不同的整体能力状况,使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同的结果。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存在着产品生产服务的技术规律,通过劳动者与生产设备和作业流程的结合来实现,而且存在着人们之间相互协作的社会规律,通过劳动者之间的沟通协调来实现。不同劳动者具有不同的能力和素质、不同的期望和要求;能否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劳动者组织在一起,减少沟通成本,提高协作效率,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劳动能力状况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企业人力资源,来自对于不同员工劳动能力的组织与协调,是对个体能力有计划地安排使用和系统整合的结果。(四)组织目标的认同企业人力资源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的劳动能力,企业目标能否被企业成员理解和接受,决定着企业人力资源运作的效率,为此必须考察企业成员的行为选择方式和对于企业的组织归属感。1.行为选择员工对于组织目标的认同,将会产生脱离强制手段而存在的自觉行动,并且这些有效行为大都来自对组织现有规则的自觉履行。也就是说,如果企业员工存在着共同努力的目标,那么即使外部强制力不存在,人们也会自愿地服从指挥,采取有效行动。这种在组织中不单纯凭借个人意愿和喜好采取行动的结果,就是组织行为的产生。由于这种转化,出现了组织成员对于组织领导的自愿服从。在这种情况下,行为选择过程具有规律性,围绕企业整体需要展开,能够形成整体合力。2.组织归属组织目标认同的影响作用和表现形式,还包括员工组织归属感的形成和强化。在组织与员工互动关系的情境中,员工个体对于自身责任与义务的认知形成了一种信念,具有对于组织的承诺感和归属感,并由此在行为上表现为有利于组织的行动。组织归属感的形成和增强,使得企业成员在日常的行为当中,自觉自愿地按照企业的要求办事。这时员工不再单纯计较个人得失,而是将组织利益得失与个人利益得失进行同一化处理,将自身融入企业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