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又是一年高考时。一年一度的全国统一高考即将到来。
距离2023年高考还有6天,最后的“临门一脚”如何踢好?上海的名师们通过澎湃新闻给考生们支上众多妙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你我皆是黑马,愿考生们充满激情,满怀斗志,不负韶华,逐梦远航。
上海市大同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张亚东为考生们解析2023年数学高考最后冲刺策略。 黄浦区教育局 图
在数学学习中,单纯靠题海战术盲目操练是很难获得理想成绩的,上海的数学名师们表示,高考数学最后冲刺阶段,需要深思“数”虑、回归教材,并运用数学思想武装自己,用好数学思维,才能更有效地解题,从而获得理想的成绩。
发散中整合知识、变化中掌握通法
上海市大同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张亚东表示,数学最后冲刺的策略是“沉着应对、科学备考”,高三数学学习应当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线索不断构建知识网络。今年高考新增了“概率统计”内容,可以通过以简单易记的口诀方式增强记忆和理解。针对高考数学中的一些难点,要学会以一题多解的方式,在发散中整合知识、在变化中掌握通法,才能做到应对自如。
回归教材,不能拼命做难题怪题
如何利用考前不多的时间提升复习效能、科学备考?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数学学科主任缪寿红给出的建议是:回归教材。
缪寿红认为,教材是命题最具体、最重要的依据。回归教材,要带着问题查漏补缺,要梳理知识体系,要关注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和整体结构,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还要关注教材的例题和习题。因为许多试题都是将教材中的例题、习题通过适当变形、改造或整合而形成的。重温教材的典型例题和习题,理解其蕴含的思想方法,有助于提升我们的理性思维和综合应用知识能力。
最后阶段,是不是要拼命刷题?缪寿红提醒,冲刺阶段的适度练习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保持应试答题的状态,但适度练习不是题做得越多越好,更不能拼命做难题、怪题。
规范答题,减少无谓失分
上海市建平中学正高级教师、数学老师李传峰总结了高考冲刺五点建议:回归基础,形成知识体系;减少题量,注重做题质量;规范答题,减少无谓失分;调整作息,注意保重身体;调整心态,理性看待分数。
考生们常常忽略的一点是,数学的书写和表达同样要规范,要将解题的关键步骤完整、准确书写。
缪寿红举例说,有的考生书写答题过程特别喜欢跳步,甚至就只写个公式和最后的答案。要知道,高考阅卷是按步骤给分,即便没能得出最终的正确答案,但前面的步骤表述规范到位,也能得到相应的分数。
上海市南汇中学数学老师吴世星也表示,答题规范可以将同学们的答题过程简洁精炼且有理有据地呈现出来,是评卷教师给一分或扣一分的依据。对同一道试题的不同解答过程,评卷教师依照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会给出不同的分数。不少同学可能有过“考后感觉良好,结果分数不高”的经历,这很有可能就是因为答题过程中跳过了关键步骤而导致失分。因此,答题规范是将能得的分拿稳、拿全的必然之理。
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浦东实验高中数学老师陈兆翠和林绪阳认为,解题的实质是转化,即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不熟悉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很难整体性地转化为另一个熟悉的问题,而更容易等价地转化为几个比较熟悉的问题。这种“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则较为实用。
徐汇区教育学院数学教研组团队也认为,冲刺阶段要聚焦数学概念的形成、发展,强化知识间的关系;归纳各模块的思考方法,提升思维层次,提高思辨性和实效性,注重运用迁移。考生尤其要把握典型例题的解题路径,才能提高审题、解题和规范表达的能力。
上海市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尹德好建议,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推进复习过程:从特殊到一般,从建模到解模,从具体到抽象,以提升考生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
名师们最后寄语考生,一场考试就像同学们与命题专家、阅卷教师进行的一场思想交流,巧妙的应对策略加上规范的表达陈述,一定能让阅卷教师欣赏你的答卷,给你一个公正、合理、满意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