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内容页

热议:高职院校提前招生 给考生和学校提个醒

2023-04-25 10:04:24 | 来源:中国教育报

4月份,各地高职院校陆续进入每年一度的提前招生阶段。高职院校开展提前招生,是我国为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职教高考”制度而开展的改革试点工作,考生一般应首先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才能申报参加高职院校的提前招生考试。这里,笔者对高职院校顺利开展提前招生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报什么学校?考生要留心


(资料图)

从招生形势看,院校之间生源冷热不均“两重天”的现象再度受到社会关注。以江苏为例,有部分高职院校报名火爆,报名录取人数比例达到2∶1;也有高职院校首轮招生情况达不到预期,只好开展第二轮招生报名,而且二轮招生计划达到1500人以上。

从考生报考志愿看,大都偏向选择位于省会城市、经济发达城市的高职院校,县级市、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地域的高职院校普遍遇冷。这说明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比较高,考生不仅认为省会城市、经济发达城市的未来择业机会多,而且认为就业薪酬待遇比较高,导致部分高职院校报考竞争较为激烈。

考生主动选择参加提前招生,证明这些年国家职教高考政策已经得到社会家长的较高认可,但提前招生改革的背后,也有令人深思之处,主要是考生在选择高职院校时应当采取理性思维,不要盲目跟风,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相关院校及其专业。现实当中,很多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都在岗位中脚踏实地,经过日复一日的努力、年复一年的坚守,才成为大师和名匠。

因此,考生在选择高职院校时,一定要提前留心和掌握相关职业院校办学历史、专业优势和师资水平信息,确保能够让自己真正学会“一技之长”,通过成人成才,让人生出彩。

考什么内容?学校要知心

从提前招生的综合素质测试内容看,有的院校采取“语数外”笔试模式,有的院校采取“现场提问”面试模式,也有的院校采取“笔试+面试”混合模式,还有院校根据报考专业分组采取偏重技能知识的“机测”模式。

高职院校对试题保密、考官培训、考务组织、考风监督等不同考试环节开展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和压力测试,确保在一天之内组织完成两三千人规模的校测,确保考生家长“零投诉”。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考生对提前招生的面试环节安排普遍感觉有点紧张,部分考生在面对考官小组的现场提问时,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还有待提升。

客观地讲,提前招生的分专业精细化测试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成本投入,所以大多数院校在考试组织管理中偏重选择“效率优先”的策略,尽可能压缩考试管理成本,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这不利于公平选择具有专业潜质和素养的优质考生。

因此,高职院校在考试内容的分专业精细测试、面试抽签试题的难易区分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从科学选拔人才的角度出发,高职院校要充分考核学生专业兴趣和职业倾向,增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或专业技能测试的试题内容比重,通过考试结果的大数据分析,摸透当前考生的内心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命题设计水平,为科学组织技能技术人才选拔性考试提供努力改进的空间。

办什么教育?服务要暖心

从各地职业院校的现场组织考试看,有的院校可以让家长在校园指定的活动范围内休息和等待,而有的院校却不让家长踏进校园,很多家长只能在校门周围休息等待,也没有院校志愿者引导服务,甚至造成不必要的交通堵塞。

笔者看来,在提前招生考试当天,高职院校应该牢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担当情怀,对考生家长群体进行人性化善待。很多家长从各地赶来,让他们走进校园,可以近距离更好地了解校园的学习生活环境。高职院校相关管理部门不能以校园安全、疫情防控等理由搪塞,把家长进校当成一种管理负荷,将其拒之门外,这样就可能把家长支持考生选择职业教育的满腔热情堵在门外。

其实,在提前招生考试当天,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校园宣传栏、大屏幕、户外专门展览等渠道,集中进行优秀毕业生典型事迹、院校专业办学情况业绩的展示宣传,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实力;或者让家长漫步校园,走进学校食堂、图书馆和学生宿舍现场体验,实实在在感受到学校的暖心服务,这样不仅能够及时宣传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魅力,还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家长对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让其切身感受到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在不断提升,达到吸引更多的家庭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参与、接受职业教育的效果。

(作者系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高教所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23年04月25日第5版

x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