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可乐妈
(资料图片)
来源 | 男孩派(ID: boy666dj)
马上就要开学了,如何让孩子快速收心,调整好状态,成了很多父母当下最头痛的问题。
记得曾看过这样一句话:
“仪式感,是内心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一所桥。通过自我暗示,让人更加专注认真,更能体会日常生活中的美好。”
所以,父母不妨趁开学的钟声还未敲响,为孩子准备一些特殊的仪式,让他们对新学期充满期待。
01
跟孩子谈论与学校相关的话题
教育家米歇尔·博芭曾指出:一天当中,亲子陪伴最高效的时间段有三个,其中之一便是晚上睡觉前。
开学前一周,可以利用好这个时段,多跟孩子聊聊跟学校相关的话题,做一个铺垫。
比如:
“回到学校后,你最想跟同学分享的一件事是什么呀?”
“开学后,你最期待见到的人是谁,为什么?”
“假期刚开始的时候,你制定的计划都完成了吗?新学期有什么打算呢?”
……
人的言语,是有能量的。
多跟孩子谈论这一类话题,不仅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从“假期模式”逐渐调整为“上学模式”,还能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
有时,开学前的一场“预热”聊天,胜过千万句大道理。
02
鼓励孩子约同学出去玩
美国医学博士斯图尔特·布朗耗时42年,采访了6000人,最终发现:
那些童年时期无拘无束玩耍的孩子,长大后社交能力、抗压能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都比一天到晚待在家的孩子要强得多。
因为在小时候,孩子接受到的外界刺激越多,感官开发得越充分,越能促进大脑发育。
趁着暑假的尾巴,父母不妨鼓励孩子约朋友一起出来玩耍一番。
去大自然闻闻花香、玩玩溪水,或是跟朋友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认真赛一场。
就像那句话说的:
“爱学习的第一步就是爱上学,而爱上学的第一步,就是愿意和每天都要见到的小伙伴们一起玩。
这就和我们成年人的工作幸福指数很大部分来自于同事是一样的。”
尽情玩耍过,孩子才能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应对学习中遇到的挑战。
03
提前一周让孩子早睡早起
一个假期过去了,很多孩子都成了“夜猫子”: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白天即使醒了,也是浑浑噩噩,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这样懒洋洋的状态,自然没办法适应即将来临的校园生活。
而早睡早起,就是治愈懒散的最佳良药。
这清华学霸马冬晗的作息时间表:
这是浙江大学学霸胡一捷的作息时间表:
那些自律、优秀的学霸,无一不是6点之前就起床了。
早起,看似是件不起眼的小事,但它却能让孩子精神焕发,有更多的时间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同时,也能让孩子提前适应上学时的作息。
如果孩子实在起床困难的话,父母还可以给他准备一顿爱吃的早餐,让他更有动力。
另外,也要注意循序渐进,每天让孩子早起10分钟,几天后再提早10分钟,直到达到目标时间为止。
一周后,父母会发现,孩子已经渐渐战胜了那个懒怠的自己。
04
带孩子再回趟老家
这个暑假,你带孩子回老家了吗?
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筑造的城市里,被手机和网络包围着,很多孩子都缺少对真实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所以,每年寒暑假,我都会带上儿子回乡下看看。
一方面,可以让孩子跟小伙伴们摸鱼、玩水、嬉闹,另一方面,也能让家里的长辈们见见思念已久的晚辈。
马上就要开学了,不妨再带孩子回去一趟。
在没有wifi的乡间小路上,陪孩子一起骑骑车、跑跑步,让孩子在爷爷奶奶的怀里再撒撒娇。
相信乡村的美丽和老人的笑容,一定会为孩子的新学期注入无限的活力。
05
给孩子写一封信
教育家刘称莲曾分享过一个家人间特有的交流方式:
就是在家设立一个“邮局”,并给三口人一人准备一个邮筒,通过写信的方式进行一对一的沟通。
或许有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多此一举,有什么事不能直接说呢?
其实,写信是一种仪式。
有了这份仪式感后,孩子会觉得自己说的事情都得到了父母的重视,从而更愿意把成长中的烦恼和困难告诉父母。
马上开学了,相信父母的心里一定有不少话想对孩子说。
既然如此,不如给孩子写封信。
用这种方式给孩子上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鼓励孩子好好学习的同时,也告诉他们:
“亲爱的孩子,我知道你所面对的世界并不轻松。作业、考试、人际关系……太多的东西,经常让你感到不知所措。
但别忘了,父母会一直站在你的身后,即使遇到了再大的难题,也要记得先回家,爸爸妈妈会陪你一起面对。”
06
带孩子一起吃顿动员餐
教育家莎莉·路易斯在《唤醒孩子的才华》一书中写道:
有人研究过哪些因素能促使孩子在学习能力测试上得高分。
结果发现:智商、社会条件、经济地位等都不及一个更微妙的因素重要,那就是得高分的所有孩子都经常与父母一起吃饭。
所谓仪式感,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
很多时候,不过是在某个特殊的时刻,一家人坐下一起吃顿饭。
开学前,带孩子一起去吃一顿“动员餐”吧。
热气腾腾的饭菜、欢声笑语的氛围、松弛愉快的闲聊……这就是给孩子的新学期加油打气最好的方式。
吃饭时,父母记得关掉手机,和孩子多聊聊关于未来的畅想。
简简单单的一顿饭,就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开学的重视和对自己的期许。
07
和孩子一起制定目标
现代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做过一项调查,他发现,生活中,只有3%的人有明确目标。而另外97%的人,要么目标不清晰,要么根本没目标。
10年后,那3%有目标的人早已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蓝图,闯出了一片天地;
97%没有目标的人,多年来却是虚度年华,一事无成。
还记得今年双双报考清华的那对双胞胎吗?
2013年,杜爸爸带着全家去北京旅游。
在参观完清华大学后,当时才上三年级的杜一郎和杜又郎两兄弟就立志以后也要到这里读书。
当时,全家人都以为这是一句玩笑话。
没想到多年后,兄弟俩竟然真的将当初的目标变为了现实。
有了目标,孩子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所以,开学前,父母一定要跟孩子一起制定新学期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记得帮孩子考察一下,目标是否恰当、明确、具体。
同时,还可以跟孩子讨论下如何将大的目标拆分为具体的执行步骤,以便更好地实现。
08
给孩子准备一份开学礼物
曾看过一部电影,名叫《公民凯恩》,里面的主角凯恩是个传媒界的大人物,但他始终念念不忘的,却是童年时收到的一只雪橇。
原来,凯恩小时候家境贫寒,父亲给他买过的唯一一份礼物就是一把雪橇,他们还一起给雪橇取了个名字,叫“玫瑰花蕾”。
正是这只雪橇,让凯恩在拮据的生活中体会到了难得的幸福,并拥有了很多欢乐的时光。
所以,哪怕后来功成名就,他脑中深深记得的,还是父亲送的雪橇。
新学期来临之际,请给孩子认真挑选一份礼物吧:不需要多昂贵,可以是一件白衬衫,可以是孩子提到过的一本书,也可以是一支孩子心心念念的钢笔。
如果孩子什么都不缺的话,就送他一些“心意卡券”,比如,“拥抱一次券”“周末去游乐场券”“妈妈不生气券”等等。
手握着父母用心准备的礼物,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对新学期充满了期待。
09
提前一天打扫房间、整理书包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我的生活一团糟,要怎么去改变?”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这样写道:“当你陷入苦恼,对眼前的生活一筹莫展时,就去打扫屋子,从最小的事情做起,就是改变的第一步。”
这个道理,对要开学的孩子也同样适用。
开学前,不少孩子会觉得迷茫无措,甚至直呼“好烦”“痛苦”。
这时,不妨带孩子一起收拾房间,把书上的杂物整理一遍,将上面的玩具、手办、漫画书暂时锁进柜子里。
收拾完屋子后,还可以让孩子自己整理一下书包,准备好要用的书本和文具。
当房间一点点变得干净、整洁,孩子的情绪也会从躁动不安变得平和淡定。
心理咨询师梅格说过:“打扫的过程,会刺激内啡肽的产生,这是一种天然的止痛剂,被称为快感荷尔蒙。”
让孩子停止焦虑,就从打扫房间的那一刻开始。
10
穿正装送孩子去学校
电影《奇迹男孩》中,有一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男孩奥吉天生面部有缺陷,走到哪都带着一个头盔,不让别人看自己的脸。
然而,随着奥吉渐渐长大,妈妈意识到儿子不能总这样一个人待着,于是决定送他去学校。
可自卑的奥吉,没有勇气踏入学校的大门。
为了赋予儿子力量,奥吉的父母决定一起送他去上学。
奥吉上学的第一天,爸爸特意穿上了崭新的西装,就是为了让儿子铭记这个重要的日子。
也是这份特殊的仪式感,让奥吉战胜了恐惧,走进了学校,走向了这个对他来说陌生又新奇的世界。
管理学上有个“55387”定律,意思是说:决定一个人第一印象的,55%是外在的穿着、打扮,38%的是肢体语言及语气,而他说话的内容只占7%。
当父母衣着随意、邋里邋遢地送孩子去学校,路上再怎么跟孩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孩子大概率也是不会认真倾听的。
而当父母穿着得体、正式时,孩子自然也会认真过好在学校的每一天。
11
结 语
开学前,为什么要给孩子营造仪式感?
教育专家杨鹏教授表示,以仪式的形式开展教育,能够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合适的场景,让他们及时转换角色,看到自己的优势,并不断增强自信心。
是啊,仪式感是孩子童年中必不可少的养分。
一个小小仪式,就能在孩子的心里烙下印记,给孩子向上生长的力量,让他们变得优秀而自律。
点亮在看,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新的学期中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
来源| 男孩派(ID: boy666dj),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这里都懂;家有小男孩,欢迎关注男孩派。
排版| 宋宇
设计| 宫颖
《父母必读》2023年8月刊已上市
现在订阅全年杂志,
即可成为《父母必读》会员,
还有超值赠品!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