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青年报社关于“青年基层工作”的主题调研结果显示,有58.3%的受访青年觉得现在到基层工作的年轻人多;86.1%的受访青年相信只要好好干,在基层大有可为。与长期以来广大青年将大城市作为第一就业选择相比,调研结果反映出来的青年就业观念发生较大转变,折射出中国青年踏实肯干、敢闯敢拼的可贵精神,而基层也日益成为青年拼搏奋进、施展才干的舞台。
青年选择基层锻炼,可谓互相成就的双向奔赴。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如特色城镇建设、县域经济发展等,为青年搭建起丰富多彩的舞台,基层实现了从人才“留不住”到“主动吸引”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基层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例如,清华博士宋云天放弃留校任教的机会,选择当村官为家乡人民服务;北大博士张好带领乡亲们发展葡萄酒产业实现发家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
通过熟悉基层的实际状况,青年可以积累一线经验,为之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基层的磨炼能培养人的坚毅品质,使之胜任更大的责任。通过基层实践,青年不仅可以了解基层第一线的实际情况,拓展社会视野,积累工作经验,同时还能通过实践参与,直面社会问题,提高自身处理复杂事情的能力。
只有走近群众才能了解群众、融入群众,方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广大青年要培养担当实干的工作作风,不尚虚谈、多务实功,勇于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青年深入基层,直面广大人民群众,解决民众切实关心的问题,这是完成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内容,也是基层工作的意义所在。青年要保持久久为功的精神,在为群众办实事中实现自我提升。
同时,国家要做好相应配套政策支持,完善制度体系,加强对青年在基层施展才华的激励和保障,不仅在舆论宣传上树立榜样,尤其要打通基层晋升通道,激励青年干事创业,让大学生不仅留得下,还能干得好。高校同样要统筹推进,加强职业辅导,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基层实践锻炼的机会,让他们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树立正确的基层择业观。
(作者:王亮 系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