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内容页

管理会计基本知识内容

2023-01-14 10:39:55 | 来源:教育快报网
1

管理 会计 基本知识内容

管理会计基本知识内容——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好比是一颗“钻石”:简约而不失深邃,透彻中彰显价值。虽然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并不多,也不晦涩难懂,但运用起来却变化无穷。这点很像我们在学校里学的数、理、化,原理和定律就这么几条,但好像有做不完的题。

管理会计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它们是1)成本管理,2)预算编制,3)绩效管理,4)财务决策和5)公司理财(或金融)。其中成本管理是基础,预算编制和绩效管理属于“计划-控制脉”,财务决策和公司理财属于“决策脉”(参见前文《管理会计是打通管理者“任督”二脉的“秘笈”》)。以下对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和对企业的价值做个简要介绍。

1、成本管理


(相关资料图)

成本管理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传统的产品成本核算技术;二是现代成本管理思想。这两个方面正好代表了管理会计的过去与未来。

产品成本核算也称为成本会计,它是管理会计的前身。产品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了形成产品的存货价值。这个工作既是为了满足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也是为了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进行定价决策。

当标准成本法出现之后,成本会计开始逐渐从单纯的会计核算向企业管理工具方向演变,成本会计也就变慢慢成为了管理会计。作业概念的出现则标志着现代管理会计的开始。它帮助企业管理者深入地研究成本与经营活动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个工作可以为企业带来三个价值:

l 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预测未来成本,制定更加准确而合理的成本标准,为以后的成本控制打好基础。

l 使每种产品的成本分摊更加合理和准确,这样就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制定价格和衡量产品的盈利能力。

l 帮助企业管理者识别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然后通过减少非增值作业来降低成本。

2、预算编制

预算已经是西方国家企业普遍使用的管理工具了,而且编制预算不仅仅是企业财会人员的工作,更是企业管理者的主要工作之一。企业管理者负责编制经营预算,财会人员则负责编制财务预算。

预算可以说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它的科学性体现在预算编制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过程,整个预算就是一个结构严谨,相互关联的数学模型。它的艺术性则体现在预算编制必须考虑人性因素,应该对企业管理者具有激励作用。例如,预算所设定的目标应该通过协商的方法来确定,而不应该由高层管理者强加给中基层管理者。

企业的经营预算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采购和耗用预算、直接人工预算、间接制造费用预算、销货成本预算、销售与管理预算,以及利润表。财务预算包括资本预算、现金预算,以及三大报表。

###2

管理会计信息质量原则

1、可验证性原则。指提供的相关信息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同时信息本身也可以被验证。通过实践的验证,可以判断信息的相关性和准确性,可以找出差异并对差异进行分析,以改善具体项目运作和对信息的处理。

2、重要性原则。指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对管理人员做出决策,或对责任单位进行业绩评价,都会构成重要影响。也指管理会计人员在处理及对外提供信息时应分清主次,对重要的信息需要重点处理、重点对待。重要性应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判断。

3、客观性原则。指生成的管理会计信息应能客观反映现存状况或对未来做出客观的预测。这就要求用于生成信息的资料应客观、真实、准确、同时要客观地选用处理方法。客观性是对管理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

4、相关性原则。指信息应对决策具有影响或有用,应满足信息使用者作出决策的需要。相关性原则要求在收集、加工、处理、提供信息时,要充分考虑信息使用人的要求,确保信息与决策相关。

5、可靠性原则。指提供各项相关信息必须真实可靠。可靠性可以有定性的判断和定量的描述,不同的管理决策对可靠性程度的要求有所不同,在定量描述上对精确程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6、及时性原则。指提供的信息应能够及时满足经营管理决策的需要。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及时对产生信息的资料进行处理;另一方面是将产生的信息及时报送给信息使用人。

7、可理解性原则。指提供的各项信息应能够为信息使用人所理解,便于信息使用人做出决策。管理会计信息应根据不同信息使用人理解程度的高低和用于决策的不同,适时地为不同信息使用人提供可理解的信息

###3

成本效益观念

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传统成本管理的目的可简单地归纳为减少支出、降低成本。这就是成本论成本的狭隘观念。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效益始终是企业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标,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也应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企业管理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向市场提供质量尽可能高、功能尽可能完善的产品和服务,力求使企业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与企业管理的这一基本要求相适应,企业成本管理也就应与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直接联系起来,以一种新的认识观——成本效益观念看待成本及其控制问题。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与“减少支出、降低成本”在概念是有区别的。“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不就是节省或减少成本支出。它是运用成本效益观念来指导新产品的设计及老产品的改进工作。如在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到如在产品的原有功能基础上新增某一功能,会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那末,尽管为实现产品的新增功能会相应地增加一部分成本,只要这部分成本的增加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成本增加就是符合成本效益观念的。又比如,企业推广合理化建议,虽然要增加一定的费用开支,但能使企业获取更好的收益;引进新设备要增加开支,但因此可节省设备维修费用和提高设备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为减少废次品数量而发生的检验费及改进产品质量等有关费用,虽然会使企业的近期成本有所增加,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生产效益却会因此而逐步提高;为充分论证决策备选方案的可行性及先进合理性而发生的费用开支,可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使企业获取最大的效益或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这些支出都是不能不花的,这种成本观念可以说是“花钱是为了省钱”,都是成本效益观的体现。

###4

多动因理论的成本管理观念

库珀和卡普兰于1987年在一篇题为《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歪曲了产品成本》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成本动因”(cost driver,成本驱动因子)的理论,认为成本在本质上是一种函数,是各种独立或交互作用着的因素(自变量)合力驱动的结果。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驱动着成本,或者说成本的动因有哪些呢?传统上把业务量(如产量)看作是的成本动因(自变量),至少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而把其他因素(动因)撇开不论。按照这一成本动因思想,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基于这一认识,形成了诸如量本利分析以及依存于产量的弹性预算等在成本费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这虽不失为成本管理的有效思路。然而,业务量并不是驱动成本的因素。

按照库珀和卡普兰的“成功动因”理论,成本动因可归纳为五类:数量动因、批次动因、产品动因、加工过程动因、工厂动因。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应在分析有关各种成本动因的基础上,开辟和寻找成本控制的新途径。比如,按照作业成本法(ABC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对成本动因的分析,企业成本可划分为由业务量动因驱动的短期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和由作业量动因驱动的长期变动成本(主要是各种间接费用)。基于此种认识,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可考虑通过实现适度经营规模来有效地控制成本,因为通常较大规模比较小规模更有利于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如采购费用支出不单纯受采购数量所制约,还与采购次数有关,大量采购能降低单位采购成本;营销费用支出不单纯受销售数量所制约,还与销售批次有关,大量销售能降低单位产品负担的营销费用。对这类问题,若能分析出各动因(自变量)与成本(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成本函数的具体模型,即可进一步运用数学方法确定最优经济规模。管理会计中介绍的最优订购批量决策模型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具体例子。

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除驱动成本的客观因素外,企业成本也会受到人为的主观因素的驱动,即成本函数可表示为:成本=f(客观动因,主观动因)。正因为人具有最大的能动性,人为的主观动因也应是驱动企业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综合素质、集体意识、企业主人翁地位意识、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工人之间以及工人与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等,都是影响企业成本高低的主观因素,因而也可将其视为成本的驱动因素。从成本控制角度看,人为的主观动因具有巨大的潜力。实践表明,责任会计中对成本中心、可控成本、责任成本的研究分析,对于改善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成本主观动因的研究分析,可进一步启发我们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一些新思路、新观念。比如:

(1)将成本控制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消除认为成本无法再降低的错误思想,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教育,要求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究无尽的,人人应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

(2)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在日常成本管理中,积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努力在职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按照西方心理学家斯洛(A·Maslow)提出的人类基本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引入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就是要注重人的最高层次需求,即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求。这种机制强调的是人性的自我激励,不需要任何外在因素的约束。改变企业常用的靠惩罚、奖励实施外在约束与激励的机制,实现自主管理,既是一种代价最低的成本管理方式,也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管理方式。

x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