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培机构的众多广告词中,“不过包赔”往往很吸引眼球,它给许多考生送去了“定心丸”,也让不少人遇上了麻烦事。
这不,本报“记者帮”刚帮着处理完一起教培机构“退费难”的问题(详见本报5月22日3版报道),温州读者潘女士又来求助了:考研没被录取,退费承诺难兑现。
缴了1.68万元学费
(资料图片)
能享受“不过包赔”吗?
潘女士是80后,已经工作多年的她连续两年报考浙江大学MBA。2021年,她通过企业微信号认识了尚德机构的销售人员,在一众考研培训课程中,潘女士选择了“特供笔试奖学金协议班”,并支付了全款16800元。
该课程主要由线上录播课和直播课组成,共计100多个课时,包含逻辑、英语、数学和作文四门课程,其最大卖点就是声称“考生若未被录取可享受‘保障服务’”。
从全国范围看,近年来各大高校MBA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多在155分到175分之间。尚德机构在该课程中承诺,考分超过140分且完成了50%以上课程的落榜考生可申请1万元退款,其他未达条件的考生可选择免费重新学习所有课时。
2021年,潘女士考了154分,“一战”落败,尚德机构以“已学课时未达标”为由拒绝了她的退款申请,并为潘女士重新拟了一份合同,免费再学一次,“保障条款”与上次相同。
2022年,再次参考的潘女士得了160分,虽没能达到A区最低投档线,但可以选择调剂去B区的高校。“但今年太‘卷’了,超线3分都没有学校接受我的调剂申请。”潘女士说。
经过两次失败,潘女士不愿继续在尚德机构上课,今年特意学满了课时的她向客服提出了退款。
潘女士告诉记者,客服对已学课时没有异议,但要求她出示研招网(教育部开设的以考研为主题的官方网站)内被高校拒绝录取的“未录取证明”截图才能退还1万元。
研究生招考流程中
是否存在“未录取证明”?
“考过研的小伙伴应该都清楚,像我们这样调剂失败的考生,研招网后台是不会有什么反馈的。”潘女士告诉记者。
目前,各大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录取工作基本都已接近尾声,记者在潘女士提供的研招网截图中看到,她的三个调剂志愿仍停留在“调剂申请已提交至招生单位”,没有进入下一个流程。
记者从多名曾参与过国家统招硕士研究生考试的考生处了解到,未达任一分数线或经调剂但未能进入复试的考生都无处获得“未录取证明”;进入复试的考生若未被录取,学校会在官网上公示,有的学校还会发送一条短信或邮件给考生。
那么公示信息以及短信或邮件能做“未录取证明”吗?
尚德机构客服告诉潘女士:不行。“我5月9日咨询了尚德,他们当时回电表示只接受研招网的截图。”潘女士说,“后来又说可以帮我问问能不能用其他证明材料,但现在十几天了还没答复。”
律师:
不公平格式条款隐患多
5月22日上午,记者尝试联系和潘女士对接的尚德机构工作人员,经多次拨打,对方电话都无法接通。随后,记者通过企业微信加上了潘女士的班主任李老师。亮明记者身份后,李老师表示会安排负责理赔问题的售后人员回电。截至发稿,售后人员暂未回电,但在下午3点30分左右,潘女士告诉记者已接到尚德机构的电话,对方表示同意退还1万元。
天眼查显示,与潘女士签订培训合同的甲方“武汉尚德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已于2022年11月11日变更公司名称为“武汉之道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名下共有522条因“教育培训合同纠纷”而被起诉的记录。
“消费者在遇到类似纠纷时,首先应和商家积极协商,沟通无果的可拨打12315要求市场监督部门介入协调,或者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浙江永大联合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嘉颐这样建议。
陈嘉颐表示,通常这种要求证明消极内容的条款,比如本案例中要求消费者提供根本无法取得的证明,属于过分加重消费者的责任,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条款,也可能会视情况认定消费者已经完成举证责任,从而满足申请保障金的条件,平台应当按约发放保障金。
陈嘉颐还指出,该类条款在各类格式合同中屡见不鲜,即便其可能因为效力问题得不到法院支持,但要确认该条款的效力、成就情况等,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而消费者在签订合同初期提出修改格式条款的诉求通常也难以得到平台的同意,故平台会大量使用此类条款,在最大化降低自身风险的同时,给予消费者一些较难实现的承诺。
“对消费者而言,无法苛求其在签订合同时花费大量时间研究条款,应注意谨慎区分平台给予的承诺,保持合理的心理预期。”陈嘉颐说。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