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内容页

当前热门:让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坚实落地

2022-12-20 10:11:48 | 来源:教育快报网

新闻回放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进行职业探索的重要阶段。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上周,有关媒体对上千名受访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2.4%的受访大学生是通过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去了解职业规划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主持人语

在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的当下,职业规划教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和创新不得不正面回应的一道考题。如果说职业生涯规划是人生极为重要的一粒纽扣,那么就必须厘清“谁来系”和“如何系”两个问题。其中的难点在于:职业规划教育如何嵌入专业能力教学体系?如何形成能够真正落地的实践模式?

来自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四名学生,尝试给出自己的理解和回应。

上好职业规划必修课

张骁(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新闻学本科生)

合理的职业规划,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找准定位,同时也为其未来的职业选择提供指引。

诚然,职业规划归根到底是每一名学生自主规划自己的职业路线,最后也只有通过自身的行动努力,才能使规划的蓝图照进现实。然而,这并非意味着职业规划教育可以因此“缺席”。

职业规划教育是大学教育中的一部分,其意义在于为学生筑起一座领航的灯塔,引领学生在反复摸索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航路。

面对日新月异的就业环境,职业规划必须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在变化中不断寻找时代“缺口”与专业“志向”之间的对接点。相应地,职业规划也不是通过一门课就能够彻底解决问题,而是要贯穿于大学四年的每一个阶段,成为一门全员性的、持续性的、过程性的大学必修课。

将职业规划教育列为必修课,意味着为学生提供合理开展职业规划所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培养其自主规划的意识与技能,对其未来的职业规划起到充分的指导作用。

当职业规划教育被推向大学教育的必修位置时,其不仅强调课程属性的必修性质,还强调一种全过程职业规划教育模式。因此,如何超越一门课的教学设计体系,而在大学四年期间,探索和创新一种全过程职业规划教育模式和实践,无疑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在实践中找到职业规划的落点

郭馨阳(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新闻学本科生)

在就业压力不减的背景下,合理的职业规划是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然而,大学生尚未真正步入社会,对行业情况和职业发展前景所知不多。即便是制定了相应的规划,由于缺乏相应的实践经历,最终很难知道自己与理想职业的真正匹配度,职业规划有可能成为“纸上谈兵”。

与其让职业规划停留在坐而论道上,不如真正与这些职业接触一下,打有准备之仗,如利用课余时间走入社会“现场”实习,开展实训类的“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这些都能帮助大学生摸清工作的“底细”。而后再立足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或修订职业规划,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进入社会后,大学生要向职业人进行转变,而大学生角色与职业人角色存在着明显的距离:前者是受教育者,是求知的、不成熟的个体,在学习中逐步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后者是社会分工的参与者,通过自身知识、技能、素质为社会创造财富。结合职业规划开展相关实践,不仅能更好地体验职业和了解社会,还能帮助大学生提早适应从高校到职场的转变,在求职前得到试错机会,降低就业的不确定性。

职业规划教育不是培养“完美应试者”

魏康乐(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新闻学交换生)

实现学生角色向社会角色的积极转换,是大学职业规划课程的意义所在。然而,当前一些高校的职业规划课程设计,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学分化”“理论化”“单一化”的趋势,主要停留在知识而非实战层面。实际上,职业规划课程亟须超越“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的知识传递模式,要从简单的学分规制转向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认知和规划。

目前,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知识“讲述”和实践“效用”之间不易转化。究其原因,职业生涯教育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可能的未来图景,并在大学和实践中进行“补课”,而教师则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补课人”。如果职业生涯教育只是教人成为“完美应试者”,为教而教,那么职业规划教育也就失去了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在有限中体现无限,这需要高校在课程设置中将“教书”和“育人”结合成完整的“教育”,从学生需求和立德树人初心出发,让职业生涯教育坚实落地。

不囿于纸上规划 赋予未来更多存量

张筱甜(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新闻学本科生)

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据统计,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认为制定合理职业规划,能尽早确立职业方向。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中,合理规划不应囿于“纸面”,而是要脚踏实地以实践与恒心“破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校职业规划课堂所给予的指导不能停留在构想层面。对于大学生而言,面对日新月异的求职市场,更应该培养信息检索、过滤、总结的能力。不要总想着谋定而后动,要有迭代思维,先做起来,在这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思考的颗粒度,在实践中萃取求职经验。

清晰的自我认知,往往是思考外部命题的工具和武器。精细化分工的现代社会,用自我认知找准定位远比“上岸”重要。职业规划的首要意义是认知自我,在此基础上选择与自己适配的职业方向,为之付诸努力。

未来无法预知,合理规划也仅是提高对不可预知的未来的些许掌控力,提高抗风险能力。因此,要用行之有效的计划掌控自己的时间,珍惜当下每分每秒,给未来多一些存量。

《中国教育报》2022年12月20日第02版 版名:中教评论

x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