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今年,北京工商大学国际经管学院专职组织员张煊,每周末都要和学校百余名干部教师在学校信息化交叉课程研修班上探讨这些新名词。张煊说,校园里的数字系统越来越多,熟练运用新技术已经成为岗位履职的基本技能,通过参加系统培训,加深了对数字技术前沿的了解,能更好地了解学校教改方向和师生教学需求,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效能。
近年来,北京工商大学主动对接数字时代的人才需求,大力创设校园智慧教育场景,依托校园数字底座、教学一体化平台和遍布校园的智慧教室,提升教师数字能力,变革课堂教学形态,重塑专业培养体系。“北京工商大学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学校创建‘双一流’、全面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战略路径,聚焦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未来发展的高水平人才,通过数字赋能教与学打开了学校商科人才培养新空间,初步探索出了‘个性需求、能力导向、学习驱动’的商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北京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黄先开说。
【资料图】
智慧教室穿越校园围墙
轻工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大三学生武琦发现,新学期开始,学校所有本科公共教室焕然一新。“老师的话筒变成了移动式的,讲台后的大屏幕不仅能显示老师的课件,还能链接到校外数据库。”武琦说。
“目前,学校良乡和阜成路两个校区112间本科公共教室已经全部完成了智慧教室改造,所有智慧教室的数据平台直通学校校园数字底座。”北京工商大学数字未来中心主任王博介绍,区别不同专业用途,智慧教室可细分为11种类型。艺术类专业的常态录播,商科专业的案例全景展示……不同的教学需求在不同类型的智慧教室都能得到数字系统稳定的支撑。
智慧教室对教师教学更大的支撑来自后台的数据库。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左敏介绍,目前该校正在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在世界范围内链接优质数据资源库。对商科学生来说,校友的成功实践、世界经济领域最新案例等,都可以迅速引进课堂,让师生的教与学穿越校园的围墙,与经济社会发展前沿同频共振。
课程建设穿越专业边界
教学改革的核心最终要落在课程建设上。近年来,北京工商大学发挥工商融合的多学科优势,尝试打破专业界限,以课程为中心,重新组织教学资源,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在电商与物流学院,左敏讲授的“运筹学”是第一门试点课程。“我们尝试建立课程的知识图谱,即一个由核心知识点为‘干’,特色教学资源为‘叶’的知识树系统。”左敏说,“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核心知识点加专业特色资源的方式完成课程。”
作为全校数字化转型的主责机构,数字未来中心承担了全校课程知识图谱化的工作。“智慧教学系统目前已可以根据PPT、教材和视频3种资源,抽取课程中的知识点,放到对应的知识主干上。”王博说。
不用大量增加师资,就能让全校的课程资源实现重组,使得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兴趣接受交叉学科培养成为可能。当前,北工商正依托课程重组构建跨界融合的交叉培养协同机制,逐步形成“理工+经管”工商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体化平台促进教学要素流动
这学期电商与物流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宋绍义备课有了强大的支持。只要在智慧教学系统中发起任务,负责案例的教师、负责实验的教师以及负责系统开发的教师都会参与进来,临时组成一个虚拟教研组,共同打磨课程。“商业场景模拟、课件展示以及课堂上下的练习都可以在教师的协作中得以实现,大大提升了课堂含金量。”宋绍义说。
这个系统就是北京工商大学教学一体化平台。左敏表示,学校的数字化转型重点已转移到利用系统重塑教与学,促进全校教学要素流动上来。面对学生,教学一体化平台是自主选课、随时随地自学以及在线测评的平台;面对教师,教学一体化平台是协同教研、跨专业协作和校内外资源整合的平台。
教学一体化平台打破了教学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线学习,还改变了学习评价方式。通过平台自动生成的数据,北工商试点对部分学科专业实行达成度考核。学生可以自学视频微课或课堂录播内容,然后申请在线考试,考试通过就能够获得平时成绩。在线考试可以申请多次,以取得的最高成绩为准。
“平时考试不再只是平时成绩的评价手段,也是一种促进学生能力达成的工具。”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表示,利用学校教学一体化平台,学生可以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方案。系统可以为学生进行画像,记录学生的专业进展。
翻看北工商信息化交叉学科研修班的培养方案,114个系统能力点覆盖获取知识能力、学术鉴别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学术创新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刘敏华说,这项培训不仅面向教学岗,也面向行政服务岗。学校已经明确,教职人员在全新的数字教育环境下可以转岗,同样是可流动的教学要素。
《中国教育报》2023年04月21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