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 > 内容页

古诗中名物有哪些 6.古诗中的典故有哪些

2023-05-28 10:02:34 | 来源:抄写作文网
抄写作文网小编为大家提供古诗中名物有哪些6.古诗中的典故有哪些来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

1.古诗词中地点的典故或含义

常见意象解析

登楼、凭栏;多为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

化碧;喻指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受冤屈


【资料图】

辞第;比喻为国忘家

烂柯;比喻离家年久

饮酒;多传达豪情;苦闷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杜鹃啼血;喻指怜苦之事

杨柳;多传达怨别;怀远等相思之情

落花;多传达青春逝去,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悉

松;梅;菊;多传达高洁坚贞之志

月;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衰愁

斜阳;(残阳;落晖;;;)多传达衰败;凄苦。苍凉等情思

具体的很多,你可去查,高考报上有很多。。。平时,你们的老师也可给你们多说一些,学校应该有这些资料的。

7.古诗中常用的典故有哪些

1、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2、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3、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5、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关于水杉的诗句有哪些

1. 关于水杉的诗句关于水杉的诗句 1. 描写水杉的诗句有什么余自戊子与郑君万钧刊布水杉,迄今已十有三载,每欲形之咏歌,以牵涉科学范围颇广,惧敷陈事实,坠入理障,无以彰诗歌咏叹之美.新春多暇,试为长言,典实自琢,尚不刺目,或非人境庐掎摭名物之比耶.纪追白垩年一亿,莽莽坤维风景丽.特西斯海亘穷荒,赤道暖流布温煦.陆无山岳但坡陀,沧海横流沮洳多.密林丰薮蔽天日,冥云玄雾迷羲和.兽蹄鸟迹尚无朕,恐龙恶蜥横�p娑.水杉斯时乃特立,凌霄巨木环北极.虬枝铁干逾十围,肯与�t株计寻尺.极方季节惟春冬,春日不落万卉荣.半载昏昏黯长夜,空张极焰光朦胧.光合无由叶乃落,习性馀留犹似昨.肃然一幅三纪图,古今冬景同萧疏.三纪山川生巨变,造化洪炉恣鼓扇.巍升珠穆朗玛峰,去天尺五天为眩.冰岩雪壑何庄严,万山朝宗独南面.2. 形容秋天水杉的诗句下乃诗文,请阅:余自戊子与郑君万钧刊布水杉,迄今已十有三载,每欲形之咏歌,以牵涉科学范围颇广,惧敷陈事实,坠入理障,无以彰诗歌咏叹之美.新春多暇,试为长言,典实自琢,尚不刺目,或非人境庐掎摭名物之比耶.纪追白垩年一亿,莽莽坤维风景丽.特西斯海亘穷荒,赤道暖流布温煦.陆无山岳但坡陀,沧海横流沮洳多.密林丰薮蔽天日,冥云玄雾迷羲和.兽蹄鸟迹尚无朕,恐龙恶蜥横�p娑.水杉斯时乃特立,凌霄巨木环北极.虬枝铁干逾十围,肯与�t株计寻尺.极方季节惟春冬,春日不落万卉荣.半载昏昏黯长夜,空张极焰光朦胧.光合无由叶乃落,习性馀留犹似昨.肃然一幅三纪图,古今冬景同萧疏.三纪山川生巨变,造化洪炉恣鼓扇.巍升珠穆朗玛峰,去天尺五天为眩.冰岩雪壑何庄严,万山朝宗独南面.冈达弯拿与华夏,二陆通连成一片.海枯风阻陆渐乾,积雪冱寒今乃见.大地遂为冰被覆,北球一白无丛绿.众芳逋走入南荒,万果沦亡稀��族.水杉大国成曹郐,四大部洲绝侪类.仅馀川鄂千方里,遗孑残留弹丸地.�o灰初认始三木,胡郑�C几继前轨.亿年远裔今幸存,绝域闻风剧惊异.�t求珍植遍遐疆,地无南北争传扬.春风广被国五十,到处孙枝郁莽苍.中原饶富诚天府,物阜民康难比数.琪花琼草竞芳妍,沾溉万方称鼻祖.铁蕉银杏旧知名,近有银杉堪继武.博闻强识吾儒事,笺疏草木虫鱼细.致知格物久垂训,一物不知真所耻.西方林奈为魁硕,东方大匠尊东璧.如今科学益昌明,已见泱泱飘汉帜.化石龙骸夸禄丰,水杉并世争长雄.禄丰龙已成陈迹,水杉今日犹葱茏.如斯绩业岂易得,宁辞皓首经为穷.琅函宝笈正问世,东风伫看压西风.3. 赞美水杉树的句子1 . 棵棵水杉树挺拔笔直,就像一个个精神抖擞、威风凛凛的*战士。2 . 水杉树的树形秀丽,既古朴典雅,又肃穆端庄,树皮呈赤褐色,叶子细长,很扁,向下垂着。3 . 我家门前有几棵高大挺拔的水杉树,远远望去,像一座座绿色的宝塔,又像一把把收拢好的绿色巨伞。4 . 笔直笔直的水杉树可高了,足有五六层楼那么高。树干披着灰褐色的外衣,皱皱巴巴的,摸起来很粗糙,好似刻在老人脸上的皱纹。5 . 水杉树那枝枝丫丫的树枝,向四周伸展,下面伸得比较长,越往上越短,好像一枚冲天的火箭。6 . 水杉树那数不清的叶子挂在树枝上,宛如绿色的羽毛,风一吹,叶子摇摇摆摆,随风飞舞。仔细看,那叶子中间还有一根细细的叶柄,叶柄两旁整齐地排列着一根根针状的小叶。7 . 水杉树就一个高大的巨人直立在教学楼的中间。树枝多的象无数双手一样,向大地展开,就象要抓住每一个青春一样,给大地展现出美丽。8 . 水杉树有“活化石”之称,一棵棵高大如云、清秀挺拔的水杉像忠诚的哨兵一样,挺立在那儿,世世代代守卫着汉江的人民。9 . 春天,万物复苏,水杉树也长出了嫩绿的芽儿。这些嫩绿色的芽儿在在细长的树枝上,就像婴儿刚长出的牙一样稀疏。10 . 夏天,水杉树的小芽儿长成了苍翠的叶儿。那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像一把绿色的大伞,遮住了蓝蓝的天空。4. 描写水杉的词语和句子古老的稀有树种,属裸子植物。有“植物界的大熊猫”之称。1941年由我国科学工作者在湖北和四川的交界处发现,现在已广植于国内。水杉是落叶乔木,一般可高达30~40米,树干笔直挺拔,小枝下垂,枝条层层舒展,全树呈塔形。叶条形柔软,对生,在小枝上排成两列呈羽毛状。水杉是雌雄同株的植物,种子扁平有翅。水杉生长迅速,一般20年左右可成材使用。水杉还是珍贵的木材树种。木质轻软,纹理细密,是造船、建筑、桥梁和家具的好材料。水杉的适应能力很强,能忍受零下30度的严寒,又不怕热带高温,被世界上50多个国家引种栽培,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现已成为这一地区的速生造林树种和人们喜爱的园林绿化树种。5. 描述“水杉树”的古诗词有哪些1.《圣帝击壤歌四十声》年代: 唐 作者: 陈陶百六承尧绪,艰难土运昌。太虚横彗孛,中野斗豺狼。帝曰更吾嗣,时哉忆圣唐。英星垂将校,神岳诞忠良。炼石医元气,屠鳌正昊苍。扫原铺一德,驱��立三光。大道重苏息,真风再发扬。芟夷逾旧迹,神圣掩前王。郊酒酣寥廓,鸿恩受渺茫。地图龟负出,天诰凤衔将。杂贡来山峙,群夷入雁行。紫泥搜海岱,鸿笔富岩廊。鹰象敷宸极,寰瀛作瑞坊。泥丸封八表,金镜照中央。构殿基麟趾,开藩表凤翔。銮舆亲稼穑,朱幌务蚕桑。戎羯输天马,灵仙侍玉房。宫仪水�L甲,门卫绿沈枪。陶铸超三古,车书混万方。时巡望虞舜,�L狩法殷汤。化合讴谣满,年丰鬼蜮藏。政源归牧马,公法付神羊。宝鼎无灵应,金瓯肯破伤。封山昭茂绩,祠执答嘉祥。在昔宫闱僭,仍罹羿浞殃。牝鸡何�B讠万,�a犬漫���稹�苗祷三灵怒,桓偷九族亡。鲸鲵寻挂网,魑魅旋投荒。松柏霜逾翠,芝兰露更香。圣谟流祚远,仙系发源长。岛屿征徭薄,漪澜泛稻凉。凫鱼餍餐啖,荷薜足衣裳。寤寐华胥国,嬉游太素乡。鹰�r飞接翼,忠孝住连墙。有叟能调鼎,无媒隐钓璜。乾坤资识量,江海入文章。野鹤思蓬阙,山麋忆庙堂。泥沙空淬砺,星斗屡低昂。历草何因见,衢尊岂暂忘。终随嘉橘赋,霄汉谒羲皇。2.《题庐山植物园》年代: 现代 作者: 钱俊瑞含鄱亭下郁葱葱,云片万枝伴金松。锲刻经营苦巧手,缅怀创业仰胡公。水杉银杉堪继武,阳春永在万卉荣。瑶花琪草争芳妍,东风必定压西风。3.《缘识》年代: 宋 作者:宋太宗孤云野鹤镇常闲,随宜自在杳冥间。杉松高拔千万尺,寒泉引望峭青山。大道烟霞看更远,将临少峤叩玄关。知之修炼凡超圣,岁月空深不易攀。4.《喜入杉岭》年代: 宋 作者: 李吕行尽山岭头,欢喜入乡关。忆昨冒雨去,寒涩亦多端。处登粮纲船,出入狗窦宽。水涨泊无岸,水落浅凑滩。直待负水顺,摇舻离江湾。虺蜴微细物,托龙逞神奸。篙工精祷罢,顷刻过千山。脱或涉不契,风波生坐间。窜身�t拘滞,伍咐仍比顽。疑虑狐小润滑,进退羊独藩。仅得黄义叟,可与话岁寒。论文消永日,长歌当夜阑。传闻白水发,川途阻弥漫。余益动归心,掉首辞弯�I。怅怀陶靖节,不肯效一官。况为太仓鼠,蚕食殊未安。肩舆走泥涂,仆夫愁险艰。附舟计已左,且复行路难。见向恨不早,兴尽而知还。明朝得善达,那假生羽翰。稚子争候门,细君卷帘看。真乐未渠央,茅檐共团�K。尚论数千岁,窥管才一斑。稍定理残编,补缀令可观。尚友天下士,博约加雕钻。游谈若无味,素手空厚颜。度事通神明,至理吾岂悭。设有无父国,而后不可干。5.《移�g山五杉归植里弟》年代: 宋 作者: 晁补之一丘一壑感归心,过尽青山几茂林。自载五杉如碧凤,欲看春雨舞庭阴。6.《万杉》年代: 宋 作者: 钱闻诗嗟乎老子启精蓝,树下藤萝手自芟。遗爱不教终断绝,山前山后长新杉。

5.古诗中的典故

尺素:书信 投笔:弃文从军 班超 典 楼兰:西域 古国名借代 化碧:喻忠心 苌宏典 《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柳枝:送别 古诗〈折杨柳〉:“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柳,留也。

长城:中国或中原、关内 折腰:效力 鸿雁:书信 古人传书多用鸿雁 青鸾:喻爱情 神话中仅次于凤凰的鸟,为爱情而生 长亭:送别之地 雕虫:小技 李贺诗“寻章摘句老雕虫。” 杜鹃:望帝死后化为杜鹃,哀鸣,喻亡国之恨。

黍离:诗经〈黍离〉 桑榆:日落之地,喻老年。 杜康:酒 红豆:相思 鸡黍:饭菜。

3.古诗词的典故与地名

这首诗的第一联写“荆轲刺秦”事,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欲以*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

临行时燕太子丹及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送于易水,“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陶渊明《咏荆轲》)荆轲应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壮激越, “士皆�_目,发尽上指冠”。

首句中“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前两句概括了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慷慨激昂的心情,表达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情。“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两句句式对仗仗,后一句是全诗的中心所在,它寓情于景,景中带比,称颂荆轲的那种不畏*的高风亮节千载犹存,还隐含着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对荆轲式英雄的思慕。诗句中用“已”和“犹”两个虚词,使句子变得自然流利,音节舒缓,读来有一种荡气回肠之感,有力地抒发了抑郁难申的悲痛。

4.古诗中的典故有哪些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摘要】本文主要总结了古诗词中常见的13个典故,并说明诗中用典,贵在自然,贵在妥帖,贵在切合其事。

【关键词】古诗词;典故

典故,或称用典、用事,是指用过去的事来说明当前的问题,既要“师其意”,还须故中出新,使用典情思隽永,耐人寻味。用典,“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诗中用典,贵在自然,贵在妥帖,贵在切合其事。

1.龙城

杨炯《从军行》:“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沈�缙凇对邮�三首(其三)》:“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匈奴名城,秦汉时匈奴祭祀的地方,泛指敌方要塞。

2.投笔

祖咏《望蓟门》:“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后汉书》: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投笔”即弃文从武。

3.折腰

5.鸿雁

9.阳关

13.梁园

2.古诗词曲中有哪些优美的地名典故地方名物

登楼、凭栏;多为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

化碧;喻指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受冤屈

辞第;比喻为国忘家

烂柯;比喻离家年久

饮酒;多传达豪情;苦闷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杜鹃啼血;喻指怜苦之事

.

杨柳;多传达怨别;怀远等相思之情

落花;多传达青春逝去,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悉

松;梅;菊;多传达高洁坚贞之志

.

月;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衰愁

斜阳;(残阳;落晖;;;)多传达衰败;凄苦.苍凉等情思

6.古诗中的典故有哪些

在《黄鹤楼》(崔灏)中 汉阳:今武汉汉阳,与江南岸的黄鹤楼隔江相望。

汉阳树,泛指在黄鹤楼上所见大江对岸的各种树木。 鹦鹉洲:本为汉阳西南长江中的一个沙洲,今已与汉阳陆地相连。

东汉末年,祢衡在江夏(今武昌)作《鹦鹉赋》,后为黄祖所杀,葬于此洲,故得名。 【作者】:李商隐 【题目】:暮秋独游曲江 【内容】: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译文】: 荷叶生时春恨也生了, 荷叶乾枯时秋恨已成, 虽然深深知道只要身在,情也在, 却只能眺望江边流水,呜咽成声。

【典故】: 李商隐与荷花女 唐诗人李商隐是泾川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婿。人称他是个多情郎,有多首荷诗赠予以上人。

世上争艳,万紫千红,为何李商隐如此钟情于荷花呢?原来,这其中还有一段美丽感伤的爱情故事。 相传李商隐与王小姐相恋结合以前,曾有一恋人,小名叫“荷花”。

荷花天生丽质,清秀可人,心地善良淳朴。李商隐年青有为,相貌出众,才华横溢。

两人情投意合非常恩爱。在“荷花”的陪读下,李商隐的才学进步很快,两人一起渡过了一段幸福甜蜜的时光。

就在李商隐快要进京赶考的前一个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回天无术,只能日夜在病塌前陪伴“荷花”。

随着病情的加重,一朵娇艳的“荷花”不幸早早地凋零了。“荷花”的早逝,给诗人带来了无比沉重的打击。

后来诗人每见到湖塘里的荷花,心中便泛起阵阵忧伤。他自始至终也不能忘记那清秀美丽的“荷花”姑娘。

《暮秋独游曲江》中:“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意思是说荷叶初生时相遇恋人,不久分离,春恨已生。

荷叶枯时恋人辞世,秋恨又成。只要身在人世,对伊的情意,地久天长永存。

多少惆怅,只有那 流不尽的江水声。所以,“翠减红衰愁煞人”是面对荷花,写缅怀“荷花”的内心悲戚。

不论这个传说真实与否,多情文士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与荷花结缘则是勿庸置疑的事实. 烧猪, 北宋诗人苏轼和佛印和尚友好。一次他写了一首《戏答佛印》的诗,其中两句说:“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

后来的文学作品常用这个典故来形容两人之间的真挚交往。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一折:“这的是烧猪佛印待东坡。”

杀声弦中见,《后汉书・蔡邕传》记载:东汉蔡邕的邻人请蔡邕喝酒。蔡邕走到邻家门口,听见里面的琴声带有杀声,立即打回。

邻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明原因。弹琴的人说,他弹琴的时候正好看见螳螂在捕蝉,蝉要飞走,他怕螳螂失去一顿美餐,这就是杀声表现在琴声里的原因。

这个典故表明某些人对自己身处的劣境有所预见而主动地逃避劫难。元・高明《琵琶记・琴诉荷池》:“呀,怎的只见杀声在弦中见?敢是螳螂来捕蝉?” 散木,《庄子・人间世》记载:相传古时一棵很大的栎树,枝叶能遮荫上千条牛;树干有百尺围。

看的人很多,但有一个姓石的匠人不去看。他的徒弟问他为什么这样好的木材却不去看一看。

他说,这是散木。做船船会沉,做棺材会很快腐烂,用来做具会坏得快,做门户会吐脂,做屋柱会蛀,做什么都不行。

散木,比喻无用之材。唐温庭筠《古意》诗:“莫莫复莫莫,丝萝缘涧壑。

散木无斧斤,纤茎得依托。枝低浴鸟歇,根静悬泉落。

不虑见春迟,空伤致身错。” 三马食一槽,《晋书・宣帝纪》记载:东汉末,司马懿和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掌握曹氏军政大权,排除异己。

当时流传曹操曾梦见三马同食一槽的故事,三马,指司马氏父子三人;槽,与曹谐音,因此曹操很恨司马氏。这个典故一般用于指阴谋篡权。

宋・欧阳修《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得之以此失亦此,谁知三马食一槽!” 三里雾,《后汉书・张楷传》记载:汉代的张楷能作五里雾。关西人裴优能作三里雾,自以为不如张楷,去向他学习。

张却不肯见他。见唐李商隐《圣女祠》诗:“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铢衣。”

如烟入抱,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记载: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女儿小玉,同韩重相爱。吴王不许他们成婚,小玉气结而死。

韩重会道术,在她墓前祭奠,使她的魂魄从坟中出来,她把明珠送给韩重。当她的母亲上去抱她的时候,她象轻烟一样,散开不见了。

明汤显祖《牡丹亭・婚走》:“尚颖猜,怕如烟入抱,似影投怀。” 肉阵,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肉阵》记载:唐玄宗时,杨国忠专权,他冬天挑选身体肥胖的婢妾站在他前面遮风,称为“肉阵”,也称“肉屏风”,都是指生活豪奢荒淫。

清王昙《苏台留别》诗:“肉阵屏风散似云,烛围尚向封家立。” 肉竹,肉,指声乐。

竹,指管乐。见《世说新语・识鉴》刘孝标注引《孟嘉别传》记载:东晋桓温问孟嘉,听音乐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这是为什么?孟嘉说,这是逐渐近于自然。

“肉竹”后泛指音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旱雷聒耳,肉竹嘈杂。”

肉鼓吹,鼓吹,古代的一种合奏乐。宋《类说》卷二七引《外史��杌》记载:五代后蜀官僚李匡远,性情残忍,几乎每天要逮捕人;一天不杀人,一天不舒服。

他听到有人受刑时的惨叫声,就说:这是一部肉鼓吹。后以喻受刑的罪犯。

清。

诗词中“风雨” 意象有哪些

“风雨”意象解读雨乃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传统抒情意象,古代诗人也往往习惯于作雨中行吟。诗人们的雨中吟唱,主要分喜雨和苦雨两大类情感模式,而在这两大类中,又分别有若干种小类。(一)诗人的喜雨情感模式诗人的喜雨情感模式,最初是从功利的角度滋生的,缘于雨的“辅时生养”的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古人往往把滋润万物,唤起勃勃生机的雨,称作“甘霖”“甘露”。“甘雨”其实,雨水无色无味,无所谓甘苦,对雨的“甘”之体验,与其说是一种味觉感受,不如说是一种心理体验。人们从原始世界开始亿万次重复的祈雨的焦灼和喜悦,凝聚成一种特定的心理模式――喜雨,雨“甘”则是这种喜雨心理的形象而生动的表达。在喜雨诗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它道出了积存在人们心中雨的原初意象,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找到雨的一般特征。1、应时而降的时间意义之所以“喜雨”,最重要的是应时而降,依时发生。虽然雨不尽是春雨,但却以春雨最为得时。谚语所谓“春雨贵如油,”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对春雨应时之需、及时而降的艺术概括。春天万物萌发,最需雨露滋润,一夜春雨浇绿群山旷野,带给人们生存的喜悦和生命的希望。应时而降的春雨成为人们最为企盼的歌吟对象。它之作为一种生命催化剂的主题意义,因而也就通过像“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样朴实而自然的诗句,得到了集中的概括。2、无声润物的生命特征我们注意到,在喜雨模式里,人们所吟咏、赞美的雨,往往不是疾风骤雨,而是无声地融入泥士、滋润万物的微风细雨,它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从容地融入大地,化作生命的光泽与亮色。微风细雨的这种生命特征,因其“温柔敦厚,”恰恰与中国百姓的精神、心理审美趋向相吻合,具有深邃的文化意味,甚至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某种群体人格侧面的艺术写照。3、焕发生机的心理反应喜雨带给人的总是生机与希望。“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不是写实而是绚烂的想象。在�夯诚苍玫亩源河甑氖焓佑肼l听中,诗人已联想到经春雨滋润会争相怒放的簇簇花团。这种充满着诗意的想象,既是诗人即时心境的生动而形象的吐露,同时也反映出人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情怀,其中一样闪耀着生命的光泽。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学的进步,生活感受与体验的加深,这种初始意义上的雨意义,一旦进入诗人的情感范围,它就更加不是原先的纯自然物,而是被赋予了多种意义,成为融会诗人各种不同情感的内涵更为丰富的意象,从而也就具有了更高的审美价值。要而言之,发展、丰富了的雨意又滋生出三种常见的引申意象。即:第一,它是能洗尽尘世烦恼、慰藉心灵的清新、明秀、空灵的自然之音。如卞之琳的《一城雨》:一城雨正在抚慰着你;你如今皱着眉,望天宇,一个人枯坐在屋子里,或是在冷清清的街衢,撑着伞,走向东,走向西。你总会觉得罢,一城雨正在轻柔的抚慰着你;要不然你为甚不言语,不管你再想起不想起。“我要上哪儿去,哪儿去?”你看,你真的像着了迷,出了神,呆听着一城雨。在这里,“一城雨”被抒情主人公赋予了一种灵性,它可以抚慰寂寞、忧伤的“你”。当代诗人严阵在《红雨》中也这样写道:“一颗雨点染红一个花骨朵�u一颗雨点染红了一张笑脸�u三月的雨:红雨啊�u无声地,染红了江南。”雨在此被赋予一种清新、明秀、灵动的品质,它给不甚如意的人生以无限宽慰。第二,它是一帆风顺的得意遭际和生活状态的象征符号。宋人黄庭坚有诗曰:“三雨全淆六合尘,诗翁喜雨句凌云。”又清人诗曰:“儒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透过二者,那种“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壮志豪情以及在这种壮志豪情得以实现之时的昂扬洒脱的书生情怀跃然纸上。第三,它是人生失意及其所伴生的忧郁伤感情怀的心灵寄托。大自然的日落月升,风霜雪雨每每进入诗人的诗歌意象,尤其"雨"这种意象更为多见.心思敏感的诗人往往借"雨"这个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据有人统计,杜甫诗中"雨"的意象竟达246次之多,而"晴"的意象仅有36次;李商隐诗中"雨"的意象出现73次,"晴"的意象仅10次.唐诗中频频出现"雨"的意象,宋词中"雨"的意象更是不可胜数,仿佛没有"雨"便没有词.在*的古体诗词中"雨"的意象也很常见.一.温润的雨雨本无形,但在诗人笔下却有了温润的质感."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雨应该是极品了.春天的雨是温柔,多情而美好的.请看这些诗句:"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 __杜甫<<春夜喜雨>>"梨花一枝春带雨" __柳永<<倾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__孟浩然<<春晓>>"双燕归来细雨中" __欧阳修<<采桑子>>"微雨燕双飞" __晏几道<<临江仙>>二.愁绪的雨古诗中有许多"雨"的意象蕴涵着诗人淡淡的愁.慵懒,低落,缱绻的诗人望着茫茫的雨,心思或随了伊人,如烟似雾的轻愁便蔓延了开来.所谓"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晏殊<<玉楼春>>),真是雨湿离愁愁更愁.再如:"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__李憬<<浣溪沙>>"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__王维<<渭城曲>>"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_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__李商隐<<夜雨寄北>>"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__柳永<<雨霖铃>>"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 __柳永<<安公子>>我们再看看秦观这首<<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此词描写了一幅晚春拂晓的清寒景象,透露出淡淡的惆怅迷茫的心情.下阙用了两个奇妙而贴切的比喻,用抽象的"梦,愁"来比喻具象的"飞花,丝雨";"飞花"前加以"自在",将眼前花的倏忽而去,飘然而落的神态形容得极具神韵;用"丝雨"来比喻"愁",将烟雨无边无际,连绵不断而又幽细如丝之状表现得美妙绝伦.全词融情入景,以淡雅细小的景象展现了人物曼妙幽深的内心世界,意蕴空灵婉妙.三.悲苦的雨凄凉的身世,不幸的遭遇,又遇上凄风苦雨,使诗人心中更添悲苦之情."雨"这个意象在这些诗中就仿佛是在诉说着诗人心中的悲哀."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__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垂死,暗风,雨,寒窗"这一组意象,写出了元稹多舛的命运以及闻听友人谪贬的悲叹."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词人李清照把亡国之痛,丧夫之悲,全寄托在这"暮雨"之中,真是潇潇细雨,点点伤心啊!"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蕴涵着陆游多少身世之嗟!四.洒脱的雨在豪放浪漫的诗人眼里,"雨"却是磨砺诗人意志的形象,他们坦然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以饱满的热情,顽强的斗志,经受风雨.这"雨"的意象就反衬了诗人形象的豪迈,洒脱.例如苏轼即使是遭受贬谪,又是出行中猝不及防地遇雨,词人依然等闲视之,从容面对,多么阔大的胸襟气度."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不以物喜,不因己悲,以人格的超旷消解挫折磨难,何等洒脱的人生态度.再如,"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浪淘沙.北戴河>>)这一令人惊心动魄的场面,一个非凡的领袖人物藐视困难的魄力令人震撼!以上所说的古诗中的一些关于"雨"的意象仅为一鳞半爪,其丰厚的内容非本文所能详尽.意象是诗人将主观的情意倾注在客观的物象上,两者融合所产生的诗歌形象.因此,不同的经历际遇,不同的场合环境,还有不同的气氛撩拨,"雨"的意象趣味殊异.南宋词人蒋捷有一首词<<虞美人.听雨>>,我们可以从中窥见"意象"变化的一些规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关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短短一首词,概括一生.前三句,一句一画面,以听雨为线索真切地描画出自己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寻欢作乐,歌楼上闲听歌曲;壮年,漂泊天涯,客舟中愁听风雨;老年,寄人篱下,僧庐下听雨度残年,三幅画前后衔接又相互映照,艺术地概括了作者的人生道路.可见,"雨"的意象的丰富多彩.我们要结合具体的背景作具体的分析.

古诗词中地点的典故

下雨的古诗有哪些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2、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3、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4、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D�D�D张志和《渔歌子》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D�D�D-志南和尚《绝句》

8.古诗中地名的地点

重庆以东的石洞峡、铜锣峡、明月峡统称巴峡,杜甫乘舟东下,诗有“即从巴峡穿巫峡”之句;早已不用的历史地名。

名称单行: 玉门关

分类: 长城

年代: 汉武帝时设关,宋代以后废

位置: 甘肃

注释

玉门关是汉代在河西走廊设置的著名大关,处在古丝绸之路上。为汉武帝时设置,因西域输入和阗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的西北方向约40公里的小方盘城,现存的玉门关古城堡被沙阜环绕着,它的北面为北山,北山南侧为疏勒河下游。在古城堡北墙外边数十米处有一碱湖,汉代长城由此横向西北。玉门关的城堡呈方形,均为黄土夯筑而成。四垣完整,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米,坦高9.7米。堡西、北各有一门,总面积630余平方米。在汉代,为都尉的治所,是中国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孔道。对中国的对外交通,文化、经济交流都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千古绝唱,使玉门关声誉远播。今日登上玉门关,还可看见汉代防御匈奴的长城(又称汉塞)的一段,它从东沿着群山戈壁蜿蜒而来。建在小山坡、沟口旁或开阔地带上的烽燧,星星点点向西延伸。在玉门关东面约20公里的地方,汉时建有大方盘城,这是汉至魏晋时期我国西部防线储备粮秣的军需仓库,供应玉门关一带官兵的食用。古城坐落在高出河床2米许的自然土台上,呈长方形,坐北向南,夯土板筑,东西长132米,南北宽17米,残垣最高处6.7米。在大方盘城的正南面长城内侧3米处,是汉代的烽燧,叫“玉门千秋燧”,系石夹红柳筑成,残垣高约9米。

标签:

x
相关新闻